《教父》影评

来源:互联网 发布:数组去重复js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4/30 07:17
  纵观三部曲,正如第二部呈现的主题,讲的是新老两代教父的成长史,是他们人生的对比。他们分别在事业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维托白手起家,成为美国势力最大的黑社会头目;麦克在父亲的基础上,将事业扩展到西部及南部,使得家族成为一个极度庞大的帝国。

       但人生并不只事业一条路,即使他是“教父”。维托死的时候,他和自己的小孙子在花园中玩耍,而麦克在第三部的结尾,一个人坐在花园中死去,身边只有两只狗陪伴。维托死之前说的最后一句话是“生活多么美好。”而麦克最后想起的是自己与生命中两个女人和女儿共舞的情景。我们在钦佩维托伟大一生的同时,不免对麦克的人生唏嘘不已。同样是身不由己的结果,同样沉稳有帝王气质,同样重视家庭有责任感,为什么他们的生活轨迹会如此不同,其中原因并不只是麦克的那句“时代变了”如此简单。

       时代的确变了。不再是那个20世纪初,靠着义气可以打天下的时代了。麦克对汤姆说,我们现在做的都是生意,他们看重的只是利益。他对美国参议院说:你可以看不起我,但你不要把这些与我的家族混在一起。但麦克,他从父亲那里学到了所有东西,如何经营这个庞大的黑社会团体,如何不相信任何和自己合作的人,如何“keep your friends close, but your enemies closer”,甚至如何冷血。但他没学好最重要的一点,那就是什么才是真正的家族。他明白,要重视自己的家庭,善待自己的家族成员。却不明白这所谓的重视不是流于表面,这一点上,桑尼比他懂,但桑尼过于鲁莽感情用事,很难想象,如果他没有死,成为柯里昂家族首领后整个家族会不会在他一时意气下灰飞烟灭。麦克是个非常聪明的人,他懂得如何分配利益,如何让庞大的柯里昂家族及其追随者各安其职,各得一杯羹。但他没有看清,一个人甚至他的家族为你卖命的背后,并不只是利益驱使。如果只是利益驱使,那随着利益方的改变,首领随时会处于被动地位。引领那些家族死心塌地跟随维托的是一种荣誉感。就像第二部最后弗兰克死之前说“我们当年就像是罗马帝国,为荣誉而战的罗马帝国。那些美好的旧时光啊。”这也能解释,为什么麦克一生都疲于奔命,活得非常累,总是有地方出现问题,总需要利益均衡。而维托就像是帝国里真正的皇帝,一切都顺理成章,要不是由于桑尼的一句多嘴,连那次刺杀也不会有。他坐在自己的花园里,随便抬抬手,动个表情就决定了一切,从不出差错。马龙白兰度在其间的表演实在太经典,那举手投足间的闲适优雅又有帝王气息,令人折服。

       帮助维托的是义气、人情味、荣誉感。时代变了,更多的东西需要均衡,生意的方向也在调整,但在黑帮中,这些东西不会变。第二部刚开始,弗兰克来到麦克儿子生日的超大派对时感叹“这么多的乐手,竟然没有一个是意大利人。”麦克到最后变得刚愎自用、不相信任何人,这也许与他的哥哥弗雷多背叛自己有关。但麦克对汤姆的不完全信任从一开始就很明显,即使他解释说那是因为他不愿意汤姆受到伤害,但信任与否,像汤姆这样身份特殊的人会更加敏感。书中有一段专门讲老教父如何通过一些方法让汤姆感到自己被充分信任,麦克显然没有这样做。亲人尚且如此,更不用提那些与他没有直接或者名义上血缘关系的亲信家族。弗兰克说“你高高的坐在贝弗利山上,哪里知道我们平常市井的痛苦。”而这些感觉,老教父那里是没有的。他的起家开始于对人有求必应。只有一个条件,我今天帮助了你,等到有一天我需要你的时候,你也应该帮助我。即使只是妻子领来的孤独老妇人,明显不会对他的事业有任何帮助,他还是尽力帮助。也许你可以说他只是为了赢得声誉和名气。但在他自己已经是黑帮帝国的首领时,还是保持了那样的态度。走在街上买几个水果,让观众感觉就像是个普通的和蔼老人。维托从不态度强硬的发号施令,他总是以一种建议,仿佛和你商量的语气说话。这在第一部的开场表现的非常明显,即使他已经被殡仪馆老板带刺的话语激怒,还是平和的走到窗前,缓缓的说“包罗萨拉,包罗萨拉,你为什么要这么对我呢。如果你把我当朋友,冒犯你女儿的人当天就会受到惩罚。”包罗萨拉当然明白,他要的不只是当朋友那么简单,而是那句恐怖的“如果有一天我需要你,你也应该帮助我。”可他温和友善的话语中蕴含的威严和恐怖竟会高于麦克冷峻又斩钉截铁的命令。这其中是什么道理?威严是内在的力量,也许他们都是伪善的人。但温情的伪善总比冷酷的伪善更加彻底,更加有效,尤其对于处在他们这样地位的人。

       经常有影评家讲新老两代教父的人生与美国历史进行对比。说到麦克,他的中年就像是那个时期的美国,刚愎自用,以为钱可以解决一切。可我们都明白,让别人全心全意死心塌地为自己工作,靠的也不只是利益与威慑。麦克,他为了自己的家族放弃理想,踏入黑帮,最后却与自己的家族越走越远,并亲手毁了这个家,剩下的只是庞大的躯壳。不能不说,这是个悲剧。

      作为《教父》的粉丝,我们总是不忍心这样去想麦克。年轻时候的麦克,总让人感觉那么心疼,即使最后他丧心病狂,冷血到那个地步,他的脸,看一眼就觉得悲伤。所以当我们分析他和人生时,总是说“时代变了”,仿佛在为他说情。时代的确变了,麦克和维托成长的轨迹也不同。维托为了生存走上黑帮之路,而麦克在衣食无忧的时候,放弃自我的理想,顺应自己的血液走向黑帮之路,这之间的差别又岂能是几个字可以说清的。但看的遍数越多,越明白,一切都是他自己性格造成的苦果,怪不得时代命运。

    
       如果说《教父》中存在一个环节是关乎命运的,那就是爱情。在这样一部男人占绝对主导的影片里,充斥着杀戮与阴谋,兄弟情、家族情,爱情这个东西似乎只是个可有可无的点缀。但当你深入到教父故事的内部,会发现,这看似无关紧要的风花雪月有时却是具有决定性因素的环节。

       麦克在某种程度上,是几个儿子中与父亲最像的一个。内心封闭,很难看出他真正想的是什么,无论是对事业还是爱情;他忠于婚姻,不像桑尼、弗雷多那样有着糜烂的私生活。有很多人说,麦克最大的命运悲剧是阿波罗尼亚的死,导致他娶了一个不合适的女人凯。但也许这就是马里奥普佐想要告诉我们的,一些道理。

       凯与麦克结识于学生时代,或者他的从军时代,时间点上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们结识于麦克青涩又有理想的有为青年时期。那个时期的麦克,二战归来,国家勋章,意气风发,英俊又温柔,对人说话总是谦和有礼。他会在圣诞节陪凯看完电影,发现凯不对的脸色后马上改口说“不,你是英格丽褒曼我也不会更爱你了。”这种讨好的话;他会在妹妹婚礼时执意让凯与家人一同照相,即使当时她只是个新来的女朋友;他会严肃又不失温情的说“凯,这是我的家庭,不是我。”我真喜欢那个时期的他,那种对自己的未来笃定的目光,温柔的表情,微笑的脸。可命运无情的走到那场刺杀,唤起麦克内心深处的家族情怀,使得他走上不归路。

       他无奈的离开美国,来到老家西西里避难。伴随着教父主题曲Love Theme,麦克走在美丽原始的西西里山坡上,这时候的麦克已经完成了他人生的蜕变,他杀了仇人后逃难到故乡,即使他的脸还是那么英俊,可眼神中的某些东西已经改变。他不再有无邪的温情神态。当地照顾他的人开车到山坡上找他,告诉他不应该乱走时,他只是气定神闲的说“我想到柯里昂村看看,走着去。”没有半点迟疑和试探。这时候他已不再是那个纯情大学生,已经成为了年轻的帝王。

       也就是说,在西西里的这一段,是麦克人生一个重要的过渡期。来此之前,他是纯情有为的青年,突然杀死仇人开始蜕变;在西西里岛的时候,一切仿佛世外桃源,与那个罪恶的世界相距甚远(虽然西西里以黑帮而著名),他的性格已经开始转变,但他还抱有美好的愿望;而随着阿波罗尼亚的死,他放逐日子结束,麦克回到纽约,剧情的画面是压抑无比的黑色,他找到凯,希望与她结婚,但这时候的麦克已经彻底的完成蜕变,变成了内心上的新一代教父,纯真早已毫无踪影。

       也许这就是我们热爱西西里那段的原因,它太美丽,就像阿波罗尼亚一样美,一样纯真。麦克见她的第一眼就被彻底的迷住。有人说,这种爱不是深刻的爱,只是视觉冲击,一种冲动而已。但我更认为,她正是符合正在蜕变时期麦克的那种女人。

       没有剧情交代过老教父维托当年是如何认识他的老婆,柯里昂夫人的。但从第二部情节中可以看到,他们的相遇必定平淡无奇,她属于温婉、内敛,不是那种特别惊艳的美,却典型的好妻子类型。有篇文章里说,那是意大利典型家庭妇女的形象,也是旧社会典型家庭妇女的形象。她不多话,尽职尽责的照顾家庭孩子,崇拜自己的丈夫。丈夫的事务一概不过问,即使他是个杀人犯。我猜想她年轻的时候一定也是美丽的,正如阿波罗尼亚一样美丽却单纯。她们必定都没受过什么文化教育,知道的也只是要嫁个好人家,尽本分,崇拜丈夫。即使阿波罗尼亚年轻的面庞有时候会呈现出俏皮的表情,但我们知道,如果他随着麦克回到美国,多年以后,她一定是另一个柯里昂夫人。

       对于这个黑手党家族来说,尤其是对于他们的首领来说,需要的正是这样一种女人。很难想象,像教父那样的人,会和妻子谈论自己的工作,并参考她的意见。在处理了一天的谋杀与被谋杀事务之后,他需要的也许只是妻子孩子的陪伴,一顿不谈论工作的晚餐,一盘水果,一杯茶。而不是反复的质问“你答应我的,什么时候家族可以合法化”这样的问题。

       也许,如果阿波罗尼亚没有被意外的炸死,麦克会变成另一个维托。最终不会孤独终老,不会丧心病狂,甚至不会将家族事务扩展到那么多领域,以至于它庞大却离合法化越来越远。但这就是命运。阿波罗尼亚还是死了,他还是回到了纽约,娶了他一直的女友凯。

       曾经一度,我对凯深恶痛绝,我认为她毁了麦克,她一直强调自己的价值观,却不去体会麦克的苦衷。他俩在第二部中分手前的那段谈话,充满了强烈的绝望情绪,麦克那疲惫转换成绝望、绝望又转换成憎恨的目光,给人太深的印象。对于意大利裔人来说,血统的重要是至高无上的,凯自行的打胎彻底摧毁了麦克对这段婚姻的最后一丝留恋,凯深知这一点,她要的无非也是这个结果。

       但后来,我逐渐明白了一些事。我们又怎么能怪凯太过美国化、太现代女性、太不能体谅麦克以及他们家族的苦衷。在她爱上他的时候,他还是个年轻有为的纯情青年,干着所有正义的事情。有一天他突然走了。很久以后,他突然回来了。并要求她嫁给他。在麦克像凯求婚的那一段,我看不出任何温情的成分,即使他说他一直在乎的是她。那个求婚简直像是命令,正如他人生即将发出的任何一个命令一样。而当时的凯,显然对麦克还保有过去的感情,她爱他,但爱的是过去的他,而之后那些年都是对过去爱的耗损,一种无力、自我麻痹的延续。她也许活在幻想中,认为总有一天他会因为他对她的爱和对孩子的爱而努力将家族彻底合法化,从而过上那种她梦想中的生活。而等到有一天,她彻底的顿悟,她的愿望早已落空,麦克早就不再是当初那个人,而变成了一个令人恐惧的魔鬼时,她的那种绝望可想而知。她在第三部年老以后对麦克说“我不是没感情,也不恨你。我只是怕你,我怕你,我怕我再生一个你的儿子,他有一天也变成你这样。”在我看到这句时,立刻就原谅了凯。她原本就是个新时代的女性,典型的美国人。想找个相爱的有点理想的普通人,过温情又有希望的生活。谁不是这样的呢?谁不希望过这种日子。谁能接受自己的丈夫是全美国最大的黑帮首领,是个杀人不眨眼的恶魔。而她的教育又让她不可能像那些传统意大利女孩子一样两耳不闻窗外事,任凭这一切发生自己还自得其乐。命运使然,她面前的这个人在一夜之间面目全非,而她自己却没有任何变化,这一切她只是明白的太晚了。

       所以说,那个观点是对的,如果阿波罗尼亚没有死,一切都会不同。但作者要的就是这样,他要的是麦克的悲剧,而不是他父亲人生的复制。他要的是他最终无法体会无论是亲情的温暖还是爱情的温暖,彻底变成一个冷血的猜忌狂、报复狂。孤老的一生,悲情的一生。

       既然结局已经如此,观众们对第一部西西里那段的爱情就会更加留恋。伴随着悠扬的乐曲,他走在山坡上,突然看到一队当地女工收工回家,一个女孩子穿着淡紫色的连衣裙。麦克一下子呆住了。不仅麦克,观众同样的呆住了。她太美,清纯原始的美才是真的美丽。麦克那种被爱情击中的感觉,人生能有几次,有些人一辈子也没有。可当他的保镖在村中茶馆里玩笑般的谈起此事,麦克却对茶馆老板,即阿波罗尼亚的父亲郑重的说,他尊重当地的传统习俗,希望可以正式的在所有亲人面前约会她,他甚至在当天就说出自己愿意娶她为妻。

       很多人不能理解麦克的冲动,他向来是个沉稳的人,不像是能做出见一面就想结婚事情的人。但我们应该去尝试体会,那种感觉。他一定已经非常清楚的知晓自己的蜕变,正如逝去的青春。可人生总要最后一搏,为了那心中最看重的美好东西。那美好在这个时候,在这个与世隔绝的村子里,不是凯,不是任何一个在美国的人,而幻化成了一个刚刚认识的年轻女子。当一个人深陷爱情的时候,爱的并不完全是那个人,而是在爱情中美丽的自己和爱情本身。麦克对阿波罗尼亚的爱是一种美丽的纯真年代的隐喻,而她最终的死也是这个隐喻的终结。

       只有当这个童话终结的时候,我们才开始唏嘘。一遍遍的回顾,一遍遍的体会。教父三部曲中只有在第一部时演过两个大型婚礼。一个是开场的维托女儿的婚礼,为了交代人物背景。另一个就是在西西里,麦克和阿波罗尼亚盛大的意大利式婚礼。我真的词汇匮乏,但那段美的让人想哭。他们俩分别给来宾分发食物,翩翩起舞,脸上洋溢着沉浸在幸福中的甜美表情。

       常理上看,会有人要问,凯呢?麦克此时想过在美国等待他的女友凯没有?但没有人问过这个问题,即使画面短暂的切到过纽约,凯到教父家找到汤姆,希望可以联系到麦克。所有人都沉浸在那幻境中,不能自拔。而这幻境中,让我最感动的情节是:麦克第一次去拜访她家,送给她一个金色的项链,阿波罗尼亚羞涩的收下,目光闪烁不敢直视他。而当第二次家庭聚餐的时候,他们隔着遥远的长桌,分坐两头,麦克在和她的家人依次寒暄过后,突然看到阿波罗尼亚勇敢的直视着他,用手摆弄了一下脖子上的项链,他对着她微笑,她回馈了一个更加甜美的微笑。这个举动无疑是对麦克追求的肯定,即使那么含蓄,甚至没有一句话。这一段也伴随着love theme 的主题音乐,纯真的甚至有些不真实。爱情的力量在这含蓄又古典的氛围内更能体现出圣洁。我惊讶于传统的西方也是如此,原本以为只有东方才能体会这种含蓄的美。
    
       纵观三部曲,他最爱的女人当然是凯。凯伴随了他的一生,养育了两个孩子,即使中年离婚。而阿波罗尼亚很快就死了。也有人,甚至书中直接指出,阿波罗尼亚她们家之所以能接受麦克是因为麦克明显是一个美国来避难的富人,能嫁给这样的人是他们求之不得的。而这种世俗的观念会让这爱蒙上一层纱,显得不那么单纯。电影在这方面的处理上,明显与原书不同。科波拉淡化了这世俗的一面,而突出体现了爱情的纯真美好,这个处理是非常正确的,也符合西西里这一段的用意以及它在麦克一生中的分量。


       第三部时,伴随着儿子的歌声,麦克的思绪回到那年的西西里,回到了婚礼上他和阿波罗尼亚幸福的共舞,老泪纵横,也许他怀念的只是自己纯真年代的最后一瞬。而终于来到最后一幕时,痛失爱女的麦克年老时孤独一人坐在花园中,只有两只狗陪伴。眼前闪过他与自己女儿、阿波罗尼亚、凯不同时空共舞的场景。之后便凄凉的去世。

       到了这里,即使观众再心疼他也无济于事。
       这最终的结局,是生活,也是命运。
0 0
原创粉丝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