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回顾过往(分享近期读的几本书)

来源:互联网 发布:财务管家婆软件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6/15 09:58

细品了大神们的博客,真的很有触动,时间真的很快,白驹过隙,不及时停下来看看就可能已经走远,不知不觉就到了大三,再有半年就要离开这里。回想自己的大学生活,很特别,也很值得回味。记得大一刚来,在刚刚经历了高考一连串的挫败感之后,说是逃避也好,说是不安也罢,最终选择了“继续向前”,说不定回去会有一个更好的大学等着我,现在感觉,确实有遗憾,但是并不后悔。都说高考的魅力是阴差阳错,谈不上对错,也没有资格谈对错,人生没到最后一刻,谁有敢说谁比谁先成功。
那时的自己初来乍到,我依然记得那个午后在班级门口的那段对话(可能说的人都不记得了吧,哈哈),即使我选择离开,我坚定自己在大学依然可以是班长,想想也是挺可笑的哈,初心竟然是这样,在那个单纯的年龄里只想证明自己可以。
回忆起来,那三点一线的生活,也是甚美。

如梦

大一的生活很微妙,是说自己在环境中忘了初心,还是说自己从最开始就是在骗自己呢?人总是下意识的让自己蜷缩在最安全的世界,逃避喧嚣,初心和梦想渐渐都被抛向一边。那时候也才懂得什么叫身不由己,什么叫取舍,为了工作而怠慢了自己的学习,现在还时长问自己值得吗?个人感觉是值得的,人不可能一辈子不和人打交道,“为人” “处事”也是生活所必须的,那是的自己真的有动力,有精力,希望完美每一件事,每天忙碌于各种工作是我对大一最深的印象。

初醒

人生可以归结为一种简单的选择:不是忙着活,就是忙着死。——《肖申克的救赎》
生活就是一盆冷水,叫醒还在梦里的人们,自然也会有人因他死去。
大二,也是心里变动最大的一年,这一年,想通了自己该做什么、该走什么样的路。回想起15级新生来的时候,再回想起自己刚到学校的时候,如果说多年以后再让我来回忆这两年的工作,我想这段时间将是我最难忘的回忆。人不完美,更何况自己并不优秀,我无法做到让每个人满意,带领一个团队并不容易,人贵在反思,都在成长,而时间是最好的催化剂。虽然代班的日子并不轻松,每天只能睡四五个小时,但是我无愧于心,也希望优秀的大家,能在未来看到你们发光。也是在这段日子,我坚定了自己的方向。这个决定并不草率,我用了一年的时间思考和决定,决定我应该有一个什么样的未来。忽然想起一个词“学生思维”,不得不承认自己在最后处理的方式以及角度就是在把自己当做一个孩子在处理事,但是事实如此,又何必在还可以“学生”的年龄委屈自己。
这一年预想了自己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到2020年基本实现……(忽然佩服自己的脑洞(捂脸哭))。这一年选择了java,这个世界有件事非常可怕,虽然很俗气,但是很有道理——比你更优秀的人比你更努力。真的是万事开头难,那个迷茫期,很慌张,也走了很多弯路。以前特别想能有个人指出一条路,自己一路摸爬滚打走出来才知道,走在别人世界里的那哪叫人生,那是笑话。

转变

每个人都是自己的上帝。如果你自己都放弃自己了,还有谁会救你?——《肖申克的救赎》
始终坚信存在这样一类人,他们总是因为拖延而把自己搞的焦头烂额,留下了一堆需要处理但又不想立马开工的工作;一直在说嚷嚷要减肥但从来就没有运动过或者说运动了但是坚持不下来的;面对电脑控制不住在那里聊天看电影,等到最后发现忙了一下午其实什么都没有做;买了一堆的书但是从来就没有翻过或者说就在买的时候翻了可怜的几页。这就是“你”,一个对社会充满激情,梦想很丰满行为却很骨干的“你”。没有人比你更了解自己,你认为你只是偶尔控制不住自己的行为,但是每次的偶尔导致了你的梦想/计划延迟了好几天、好几十天、好几年。再看看前面的那个朋友,我想差距一目了然了。
对于梦想,行动总是迟到,成功只会比梦想更迟。总有一刻的你会受不了你自己,做计划、列清单,以及用上了自己各种奇特的招数,经过一段时间内心的痛苦挣扎,最终还是无疾而终,大部分时间我们还是坐在角落嘲笑自己,安慰自己的想想生活还要继续,擦干眼泪,也就放下负担,这是你吗?这是你想要的自己吗!
这是你想要的一个憧憬着未来又自甘堕落的你吗!?
每个人都是自己的上帝。如果你自己都放弃自己了,还有谁会救你?每个人都在忙,有的忙着生,有的忙着死。忙着追名逐利的你,忙着柴米油盐的你,停下来想一秒:你的大脑,是不是已经被体制化了?你的上帝在哪里?——《肖申克的救赎》
想起《十八岁的天空》中英语课上考的那个句子:god helps those who help themselves 天助自助者; 大三了在实验室的时间越来越长,有了积淀也更加沉稳,自认为还是个菜鸟,但即使做一个菜鸟也要做一个有梦想菜鸟,人生最大的困难就是抉择,个人评估觉得这种不安和困难来自于对未来结果的不确定性。至此的日子很多事情我无法评判对与错,尽力而为吧。
2017目标,坚持博客和读书(预计10本书目标),多写读书笔记(细读至少三本书),经常反思和终结,针对更多的了解思想结构,选定好方向(还在这个左右摇摆的迷茫期,真的是可悲),加强基础的巩固,拓展兴趣(尤其是加强身体锻炼和思维训练)。2017年希望在生活、工作、学习上都有所提高,相信自己可以完成,2018年开年篇见证结果。
相信努力终有收获,奋斗终会成功。
这几天在《知乎》上看到《计算机科班毕业有什么优势》,作为一个普通本科准毕业生,我并不觉得科班有很大的优势,但是从学习角度来看,作为软件工程专业的学生和自学的同学相比应该有更多突出的方面,说白了就是要有自己的亮点。现在的互联网行业,井喷式的增长,要知道自己的points在哪,这就是一个从上而下还是自下而上的问题,专业性的学习,学习要有深度,不能只停留在表面上,对于深入的思想,例如源码,依赖注入、代理这种比较高级的思想模式,以及常见的设计模式,都应该是我们的优势之处。
这一年也读过一些书在这里分享一下:
《Thinking in java》
java生态系统中“圣经”级的书籍,建议英语水平够去读英文书(哎,悲伤的故事),这本书其实并不适合新手入门,比较适合后期巩固,他的目录思路是默认读者为有基础的,翻译过来之后语言上并不是十分简洁,初学者阅读可能会有很大困难。
《Spring实战(第四版)》
这本书还在读,这本书分为四个部分,第一本分Spring框架的核心知识,第二部分在此基础上介绍了如何使用构建一个Web应用程序,第三部分告别前端,介绍了如何在程序的后端应用使用Spring,第四部分则是描述如何使用Spring与其他应用和服务进行集成。
《HTTP协议权威指南》
这本书对协议的理解比较深层,讲的也比较相信,对网络方面知识体系的构建比较有帮助,对于网络传输,代理方面有不错的介绍,但推荐一些网络基础再阅读,感觉美国人写书的风格都是这样,更注重的是体系结构,你会看到很多:……方面知识我们将在第XX章进行详细介绍。
《Python从入门到实践》
找了很多python的入门书籍,其实都差不多,有语言基础的话学起来还是比较容易的,python语言以其简洁的风格著称,他的广泛应用很大部分是因为他的脚本特性和他特别的多的工具包,所以基础语法并不难,个人觉得实践很重要,这本书的实践项目是一个python游戏,个人对游戏架构并不感冒,所以就暂时搁置了。
《疯狂javaee企业级实战》
对于这个系列的书一直褒贬不一,很厚的一本书,但觉得对于框架知识体系的入门还是很不错的,第二版更注重XML的配置方式,第三版大力推行注解开发,引入“零配置”的思想,是一本比较实用的书籍。
《深入理解java虚拟机》
周志明老师的java虚拟机语言简洁明了,是了解虚拟机垃圾回收,内存使用,类对象加载等方面不错的书,这本书值得细读,毕竟学习就是,先知其然,也要知其所以然的。

希望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努力开创未来~~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