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商泛滥 朋友圈还是社交圈吗

来源:互联网 发布:java oop是什么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5/01 15:34
近年来,电商购物成为普遍需求,消费大战不断加剧。为争夺流量红利,电商社交化成为一个新趋势。作为社交化电商的主要模式,微商发展引人注目,但也存在门槛低、欠规范、商品质量差等问题。微商的市场到底有多大?社交化电商又能走多远?

微商泛滥 朋友圈还是社交圈吗
  “春天来了,本是约上好友去踏青的时节,我却‘没脸见人’,只能待在家里,都怪这可恶的微商。”近日,家住江苏苏州的陈某在朋友圈里写道。
  为什么“没脸见人”?原来,陈某用了劣质面膜,脸部大面积红肿,只能在家静养。而这面膜,正是她从某代理祛痘面膜的“好友”那儿买的。
  “我看到有个做微商的朋友发了某品牌面膜图片,称能抑制痘痘生长,私聊后说能打六折,我就付款了。”陈某说。用了3天后她发现,脸部皮肤过敏,痛痒难耐,去医院检查,被告知患上了接触性皮炎。“当时我就吓坏了。”陈某说。
  微商是对传统电商模式的颠覆,它利用社交工具实现商品信息的快速传播。在微商中,买卖双方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不是人与店的关系。这种以情感为支撑的社交关系更容易产生信任,让人产生购物冲动。
  中国互联网协会发布的报告显示,2016年全国微商从业者超1500万人,行业总体规模超过3600亿元。
  然而,由于微商准入门槛较低,市场乱象也逐渐暴露。目前,微商营销主要涉及化妆品、服装、手机等电子产品以及减肥、养生等保健产品。商品简介、价格、种类,都是通过朋友圈分享出去的,形成信息轰炸。个人做微商,不需要经过注册审核,微商也就成了不少假冒伪劣产品的藏身之地。
  根据中消协的统计数据,去年全国消协组织共受理远程购物投诉2.98万件,网络购物占比超九成,其中以微商为代表的个人网络商家成为投诉热点。
  前不久,陕西西安市民王某从朋友圈微商那里买了一双回力鞋,但到手后发现鞋码不对,鞋底甚至有轻微裂痕。她马上联系卖家说明情况,要求退货。卖家先是道歉,说误发了残次货,马上补发正品,结果没过两天,王某就被对方拉黑了。
  “我有300多名微信好友,做微商的就有20多人。他们天天在朋友圈里发广告,真是不堪其扰。这些微商很多是熟人,又不好意思删好友,只能把他们的朋友圈屏蔽掉。”王某说。
  专家表示,以微商为代表的社交电商能提升购物体验。从国外看,社交电商的兴起适应了人们交际与消费的社会需求,有广阔的市场空间。然而,频频发生的行业乱象,不仅影响正常的微商买卖,甚至影响人与人之间基本的信任和交往。“自从做了微商,从此没了朋友。”一名微商店主的话,道出了买卖双方的苦衷。

买到假货 该到哪里维权
  在湖北武汉某高校任职的张某经常通过微信购物,自认为朋友圈都是熟人生意,可信度高,可最近她上当了。
  上月底,张某在朋友圈看到一个微商卖某品牌的皮裤,从图片上看,做工精细,88元的售价也比市场价便宜不少。她下了单,结果收到货后,感觉两条裤腿一松一紧,穿着非常难受,做工也比图片上的样品差很多。张某要求退货,但对方一口咬定“退不了”,只给她发了6.6元的微信红包,让她自己去裁缝店改一下。
  卖家如此强硬的态度,让张某接受不了。直到这时,她才记起,这名朋友圈里的“好友”,是出差时在一家店铺的门口通过“扫一扫”添加的,根本不是熟人。
  “虽然改一下也能穿,但卖家的态度太过分了,我气不过,向工商部门投诉。一名受理人员说,微商往往打着‘朋友、熟人帮忙’的名义进行买卖,属于私人委托,许多还是兼职,难以适用《消法》的规定。如果企业通过微信进行营销,开展代购业务,则适用《消法》的规定。”张某说。
  张某打电话到消协咨询。一名工作人员介绍,《消法》中有关消费者权益保护的条款,是以“经营者”为对象的。个人微商不具备“经营者”资格,仅仅是熟人之间出于信任产生的购物行为,这给取证带来麻烦,目前还缺少成熟的监管办法。如果侵权数额较大,消费者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
  “我买到了假货,竟然无处说理。微商成了‘危商’,还能不能叫人放心买?”张某十分困惑。
  “如果微商涉嫌虚假宣传,影响到消费者的购买行为,就构成欺诈。”北京汇佳律师事务所主任邱宝昌表示,“对于微商管理,社交平台应当负起责任。微信等社交平台获取了用户信息,就应该负起通过技术手段对违法违规交易行为进行管控的责任,包括实时掌握微商卖家的地址、电话等基本信息。否则,一旦产生纠纷,就容易让人陷入溯源无根、维权无门的尴尬境地。”
  针对消费者维权难点,由北京市工商局参与研发的“全国网络交易平台监管服务系统”去年6月已经上线,实行“黑名单”管理。今后,消费者打开被列入“黑名单”的微商页面,将弹出“请勿消费”的提示。
  工商部门提醒,消费者添加陌生微商“好友”要谨慎,一定要核实清楚对方的真实身份。对朋友圈内明显低于正常价格的商品和服务,应注意甄别,特别是保健食品、化妆品、食品等,最好详细了解其原料、产地等基本信息后,再慎重下单。

品牌来了 微商货架能不能升级
  “以前,我对微商不关心,特别是看到那些卖面膜、卖卫生用品、卖服装鞋帽的‘好友’每天刷屏,烦得我直接拉黑屏蔽。但最近我注意到,立白、活泉、云南白药等一些品牌商也开始进军社交圈,利用微信公众平台做起了微商,从他们那里买商品,心里踏实多了。”上海某外企白领吴某说。
  其实,从一开始微商就不仅仅是个人卖家的“专属品”。早在2015年,永辉、京东等商业实体就尝试进行移动电商推广,将自己的货架搬到社交媒体中。目前,苏宁微店已经上线,参与者不仅包括苏宁的两万名员工,还将向全社会开放。店主可随时将某个商品、品牌甚至广告分享至自己的微信、QQ等社交平台,一旦好友下单,可获得最高50%的收益。国美电器也表示,将员工微店作为“全零售战略”升级的核心,未来10万名员工都要开微店。
  中国电子商会微商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凌教头表示,“新零售”浪潮席卷而来,很多品牌将线下推广与微商结合当成品牌发展的重要路径。随着众多品牌商加入,微商有可能逐步迈入长线发展的新周期。
  专家表示,转型微商,各大品牌最看重的是社交属性和大数据化。通过微信等平台可以更方便地获取用户信息和建立熟人消费黏度。但归根结底,建立在熟人基础上的“人情经济”不是长久之计。如果产品不能更便宜,服务和体验不能更优质,也很难会有“熟人”一直埋单。
  “进驻微商是一回事,升级货架是另一回事。”北京市民秦某表示。前不久,她关注了某日化品牌的微信公众号,没想到,该微信号三天两头推送不同的商品广告。每次点击广告,都指向同一家网上商城的购物链接。“看着挺新鲜,实际上就是一个商业噱头,两个星期后,我就取消关注了。”秦某说。
  “无论电商模式如何创新,以产品和服务为代表的内容总是第一位的。”凌教头表示。微商的核心,是基于社交圈来传播内容,而不是刷屏式的生硬广告。“只有通过内容建立起崭新的社交信任,才能实现由社交到成交的良性循环,这样的微商才能被消费者认可。”他说。
0 0
原创粉丝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