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笔记,带你走进《未来简史》(31-35)

来源:互联网 发布:js 鼠标轨迹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6/06 12:56

作者:@文曰小强(微信公众号:diaoxiazhangqiang)

整理:@一喵(作者已授权)

转载请注明出处。


百无一用的三等车厢《未来简史》笔记31


大家早!今天的《未来简史》语音笔记,我们来完成“人类全面失业与算法集体上位”这一章的内容。

前面语音我们提到了新阶级的划分,对于这种划分,作者认为并不是危言耸听。原著写道:在2016年年初,全球62名最富有的人拥有的财产总值等于最贫穷的36亿人的总和,也就是说62个亿万富豪拥有全球一半人口的财产总和。

面对新的阶级差异,有人可能认为,有一批精英人群先富起来也不是坏事,毕竟二十世纪也有许多医疗等领域的突破是从富人开始的,但最后全体人类都同样受益了嘛!针对这一观点,作者指出想让这种情形在21世纪重演,只是一厢情愿。

原因如下:

第一、医学的概念正在经历巨大变革。

以前医学是治愈病人,而现在则是健康人的再升级,病人都有被治愈的愿望,但每一个健康人却并不是都有升级的机会。比如前面提到安吉丽娜朱莉,做一次基因测试的费用就需要3000美元。而这个世界上还有十亿人每天的收入都不到1美元的,十五亿人每天收入在12元之间,他们一辈子努力工作恐怕也无力负担要价3000美元一次基因测试。

第二、就算会有许多的医疗突破,我们仍然无法肯定,穷人们到了2070年就能享受到医疗保健

因为,20世纪是群众的时代,主要的生产力是人的劳动而非机器,可步入21世纪,群众时代结束,无论是军队还是企业都不再需要海量的人。

按原著所述:今天,日、韩等科技先进国家的出生率正在逐渐下滑,但这些国家却投入大量的人力来抚养教育仅有的儿童。而像印度、巴西和尼日利亚这些发展中大国,要怎样去跟日本竞争呢?

这些国家就像一列长长的火车,头等车厢的精英,享有与世界上最发达国家同等条件的医疗保健、教育和收入水平。但同时还有为数几亿的一般国民,坐在三等车厢,苦于疾病、无知和贫穷。

要知道,在二十世纪,穷人有军事和经济价值,精英阶层必须为穷人解决问题。但到了21世纪,虽然十分无情,但为了国家集体的利益,精英阶层最有效的策略就是干脆截断百无一用的三等车厢,只让头等车厢继续前进。

原因很简单,想要与日本竞争巴西需要的可能不是几百万个健康的普通工人,而是少数几个经过升级的超人类。原著甚至提出:在未来,超人类看待一般人就会像十九世纪欧洲人看待非洲人一样。

 

好了,原著这一章的结尾处总结道:无论未来是新的超人类形成统治阵营,还是智能彻底主宰人类世界,今天我们信奉的自由人文主义都将落幕,而取代他的将是新科技宗教。作者将其分为科技人文主义数据主义,这就是本书最后两个章节的内容。

    而现在我们要拿出树状图在4-2)“人类全面失业与算法全面上位”这一章填上:

    一,智能与意识脱钩造成人类全面失业。包括:(军事、经济、交通、法律、教育、医疗、艺术)

    二,新阶级划分。

    A、四层划分:神人—人工智能—打工人—圈养人

    B、三层划分:智能算法—打工人—圈养人

    三,算法升职记:先知——代理人——君主。

    四,算法核心资源:人类拱手让出的“数据”。



科技人文主义的矛盾《未来简史》笔记32


大家早!今天的《未来简史》我们进入原著里的最后部分:新时代宗教即 “科技宗教”。原著里作者将其划分为“科技人文主义”“数据主义”这两种类型,今天我们先来说科技人文主义。

科技人民主义认为,人类依然是世界的主人。

虽然会坚守很多传统的人文主义价值观,但其不同之处在于,自然人与算法和基因科技结合创造出神人或称超人类。

这种将人类打造成超人类的想法历史上不是没有过,原著里举出的例子就是:希特勒。只不过当时,他是想通过“选择性育种”和“种族清洗”来实现超人。而今天我们则是通过基因工程、纳米技术、脑机界面等更和平的方式达到这个目标。


    那么超人类将在哪些方面与我们有所不同呢?

    除了我们此前提到过的类似专注头盔等智能工具之外,作者指出超人类与现今人类的主要区别还可能在于:心智的提升。

原著里列举了视觉,听觉嗅觉等多个领域的例子。

视觉方面如图所示,整个电磁波频谱中人类只能看到其中很小的一段,实际的频谱大约是可见光这一段的10万亿倍。也就是说今天我们人类的视野是十分渺小的,所以视觉的提升还有极大空间。

再说听觉。我们知道蝙蝠活在一个回声的世界里,就像人类世界认为每个物品都有代表性的外形及颜色,蝙蝠的世界则认为每个物品都有专属的回声模式。

作为蝙蝠的捕食对象,有些飞蛾进化出了类似毒娥的回声模式来保护自己,而更有甚者则进化出了,让蝙蝠雷达声波转向的能力,使自己像隐形轰炸机一般,完全不被蝙蝠发觉。

在这样一套回声模式的世界里其复杂和激烈程度,是人类无法察觉的。除了空中,水里也有类似的生物,比如:鲸鱼。在鲸鱼的世界中他们也会吐出流行歌曲般的交流模式。而这些歌曲,却是人类同样所无法理解的。听觉的觉醒,可助超人类上天下海。

除了这些人类本不具备的能力,在我们人类进化的过程中有一些心智能力其实是得到了限制甚至贬抑,就比如嗅觉

远古人类狩猎采集者常常要用到嗅觉,他们会通过嗅觉辨认出远处是动物或人类,甚至可以辨识出情绪。在生物害怕时、充满勇气时,愤怒时或发情时,所分泌的化学物质是完全不同的,所以,拥有敏锐嗅觉的人类其实是可以嗅出大家的意见的。

然而,几万年前可能用来处理气味的大脑区域,今天却被用到更急迫的任务上,比如阅读、数学和抽象推理。因此找回嗅觉这种已失去的人类能力,或许也是超人类的优越之处。


(童年偶像: 布雷斯特警长——鹰的眼睛、狼的耳朵、豹的速度、熊的力量。)

好了这样看来,超人类的前景似乎很乐观,他们将会变无比强大。可是别忘记超人类有个致命的BUG:这些能力都依赖于智能工具。

就好比以前我们提到的专注头盔,如果你使用的次数越来越多可能最后就会彻底失去集中注意力的能力。戴上头盔即为超人,摘掉头盔便寸步难行。这也许就是成为超人类的代价,虽然成功的让身体与大脑都升级了,但是却在这个过程中彻底失去了所有兴趣,反而造成了人类自身的降级。用原著的话说:数百万年来人类曾经是升级版黑猩猩,可到了未来,人类可能就变成了放大版的蚂蚁了。

原著里作者却对超人类的这种可能提出了质疑。其质疑的核心就在于:人文主义认为人的意识是宇宙中最重要的东西,这是人文主义的本质。但科技人文主义却是在开发能够控制甚至重设意志的科技,并将其与有机人类结合来实现人类升级。也就是说,既要依赖技术升级,却有不想承认对技术的这种依赖,这是不可能的。

    好了,既然科技人文主义的假设很难成立,那接下来作者就提出了他认为更有可能的新宗教版本那就是:数据主义这是《未来简史》最后一章的内容,也是最精彩的部分,那后续的语音中我们就来一同将其完结吧!

概述《未来简史》终章 笔记33


    大家早!今天开始我们的读书笔记将进入《未来简史》最终章节——有关数据主义的这部分内容!如果说与《人类简史》相比,《未来简史》这本书有什么更值得分享的内容,有哪些是更符合书名中“未来”这个主题的,最集中的部分就是有关数据主义这一章的内容了。为了更好的分享效果,现在我们就对原著里标题为“信数据得永生”的这最后一章,先来做一个概述。

 

第一部分:我们共同来认识数据主义,了解它的核心思想:宇宙的本质即数据。

这部分将对英国脱欧、特朗普当选等政治事件的真正原因,给出一种有趣的解读!

 

第二部分:在认识了宇宙的本质之后,我们将来讨论数据主义眼中的人类:人类本质上只是数据源。

这部分我们会再次回顾人类史的四个阶段,从而论证人类的进化史,不过是数据处理能力的升级史。

 

第三部分:在有了前两个认识的前提下,我们将了解数据主义的宗教信条:信息自由。

这部分我们将提到数据宗教的两大诫命:

1、数据的最大化。2、万物互联。

正是因为这两条原则,一切事物对于数据主义而言,其价值都在于处理和传播数据的能力。因此,人类其实只是创造万物互联的工具而已。

这部分内容将帮助我们理解:

为什么直播行业如此火爆,

为什么消费升级是必须,

为什么共享经济有未来,

为什么具有社交属性的平台或应用有前途,

以及什么类型的内容产品会更易成为爆款。

 

第四部分:就是数据主义大行其道的结果:人类的消逝。

在宇宙本源即数据的前提下,当人类完成了构建万物互联的数据网络这一使命之后,就会被淹没在数据洪流当中,好似宇宙的数据海洋中泛起的一小片涟漪。

在这种前提下,我们将在结尾部分,一起思考一个问题:

今天的我们该如何应对当下的生活?

 

这就是《未来简史》剩下的重点内容,明天开始我们逐一分享,直到合上《未来简史》这本书。



宇宙本质是数据流《未来简史》笔记34


大家早!今天我们进入《未来简史》最终章。本章的开篇便提出了数据主义的核心理念。数据主义认为:

宇宙由数据流组成,任何现象和实体的价值就在于对数据处理的贡献。

我们来看,这一观点简而言之就是:宇宙万物的本质都是数据,有数据处理能力的事物则有价值,反之则被淘汰。

其实本书前文中很多例子都是在验证这一观点,比如:生命科学认为生物体都是生化算法,还有我们关于音乐,股市,和流感病毒的例子当中,也是认为这些只是数据流的三种不同模式而已。那么,印证了“万物本质皆数据”这一理论有什么意义呢?最重要的意义之一就是:这一理论会将我们人类传统的学习金字塔彻底翻转。

从前人类认识事物的学习过程是这样的:我们首先要把数据转化为信息,将信息再转化为知识,最后把知识转化为智能。其实人类历史上的各个学科经验的总结都符合这样一个学习规律。

别的学科小强不专业,咱还是以影视拍摄为例



无论是最早的胶片还是今天的数码相机,这些只是感光元件的变化。而摄影摄像技术上记录的是光的数据

这一学科的形成,只是因为人类拍摄的经验越来越多,并将其一条一条记录下来,转化为拍摄手法和技巧的信息

然后再将这些信息总结成册,比如写成书或者开设一门课程,从而使其转化为知识

最终掌握了足够多这种知识的人就会成为著名的电影导演、艺术大师,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充满智慧的人。在这种学习模式下知识转化为智能的过程是在导演个人的脑袋里完成的。

同理无论是文学、医学等其他学科,也都符合同样的认识规律。正是因此,过去我们会将那些知识丰富,充满智慧的人视为偶像或领袖。

而如今,数据的流动量已经大到非人类有机体所能处理,人类无法再将海量的数据转化为信息,更不用说转化成知识或智能。

这种认知层面的学习方法改变就解释了为什么今天的年轻人,不再相信权威,反而是喜欢追随分众的意见领袖相比传统自上而下的偶像崇拜,今天的我们更喜欢,在某一个有数据传播和处理能力的平台上寻找价值认同。

 

好了,今天我们先认识到数据主义的核心理念:宇宙万物皆数据。而一旦认同这一理念,改变的可不止是我们的学习方法。那么明天我们就继续来看一下,作者是如何用这一理念来解释经济政治这两大人类主题的。


经济、政治皆为数据系统《未来简史》笔记35


 大家早!上期语音中我们提出,数据主义的核心理念:宇宙由数据流组成,任何现象和实体的价值就在于对数据处理的贡献。今天我们就从经济、政治两个角度来解读下这一观点。

    首先来说经济

    在一般人的眼中,经济就是有农民在种小麦有工人在做衣服,有顾客来买这些面包和衣服等制成品。但是,从数据主义的视角去看,经济机制本质上就是:收集关于顾客欲望和生产能力的数据,再将其转化为经济决策。

    有一些经济领域的流行词,大家一定不会陌生,比如消费升级,比如个性化定制服务等等。它们的意思其实就是根据需求和产能的数据,来制定最优的经济计划。

    相对的,传统企业,我生产什么顾客只能买什么;传统媒体,我播出什么,观众就只能看什么?这种没有需求数据支撑的“人脑指导生产”和“编辑安排播出”的模式,缺乏数据处理能力,自然已经无法满足个性化的需求。其退出历史舞台的必然性,也就不难理解了。

    说完经济领域再来说政治

    原著里作者提出自由市场资本主义和国家控制的共产主义根本就不是意识形态、伦理教条和政治制度上的竞争,其本质上是不同数据处理系统间的竞争。

    作者认为资本主义采用的是分散式处理,而苏联式的共产主义则是集中式处理


    在自由市场中如果某个处理器做出错误的决定,立刻就会有人趁虚而入,从中渔利!但是如果所有决定都操纵在单一处理器的手中,那么虽然减少了犯错几率,但是一旦犯错误就可能是一场大灾难。

    在原著里引用了这样一个有趣故事。

    冷战期间,戈尔巴乔夫为了让苏联经济起死回生,派出一位主要的副手到伦敦去考察,想了解一下资本主义制度是如何运作的?可是当这位副手来到伦敦的时候他发现这里的商店,没有一个地方需要排队领取食物。

    习惯了按计划配给的这位副手好奇的请求见一下负责整个伦敦面包供给的公务员。但是得到的答案却是:根本就没有那么一个具体的人来负责集中供应面包给伦敦。

    这个故事里反映的,正是资本主义成功的秘诀:允许信息自由流动的数据处理方式。

    没有中央处理单元垄断关于伦敦面包供应的所有数据,而是让信息在几百万名消费者和面包师、企业家、农民和科学家之间自由流动。市场的力量决定了面包的价格,当市场作出不当的决定时,因为数据的自由流通,它也会很快的自我修正。

    作者进一步总结道:资本主义之所以能够赢得冷战,正是因为在科技加速改变的时期,分散式数据处理的效果,就是比集中式数据处理要更好。

    在二十世纪末期,世界飞速变化的情况下,苏联中央委员会是完全无法处理海量数据的。所以强有力的集中管理可以生产出原子弹,但是却绝不可能打造出苹果或是维基百科。

    因此,正是对于数据变化的处理方式不同,才导致了不同政体的成功或失败。

 

    现在我们知道作者认为:经济、政治本质上都是数据处理的问题,那明天我们就将用数据这一概念来对过去一年里发生的两次重大政治事件进行一个趣味的解读。那就是:英国脱欧特朗普当选,其本质原因究竟与数据有何关联?

下一篇文章:图文笔记,带你走进《未来简史》(36-41)点击打开链接

0 0
原创粉丝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