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笔记,带你走进《未来简史》(26-30)

来源:互联网 发布:win平板装ubuntu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6/06 16:33

作者:@文曰小强(微信公众号:diaoxiazhangqiang)

整理:@一喵(作者已授权)

转载请注明出处。


艺术也将被算法取代《未来简史》笔记26


    大家早!今天我们来聊一下:艺术领域是如何被智能算法取代的。

    在《未来简史》原著当中对这一观点的论证是通过“人机音乐对决”的案例。

    戴维·柯普是加州大学圣克鲁兹分校的音乐学教授,同时他也是古典音乐界极具争议的人物,他曾经写过一些计算机程序能够谱出邪奏曲、合唱曲、交响乐和歌剧,他写出的第一个程序名字就叫做EMI,意思是“音乐智能的实验”。


    尽管写这个程序花费了七年,但是该程序一经推出,EMI短短一天就谱出了五千首巴赫风格的赞美诗。

    在一次音乐会演出之后,观众反应热烈,兴奋的讲着这些音乐如何地触碰到人们内心深处。但是,当大家知道这些音乐作者并非巴赫而是一个智能程序时,有些人甚至气到怒吼。

    然而这并没有影响EMI成长,她学会了模仿贝多芬、肖邦等更多音乐风格。柯普还为EMI签了合约,她的首张专辑《计算机谱曲的古典音乐》受到意想不到的欢迎。

    当然,这种行为也引发了音乐爱好者的敌意。

    俄勒冈大学的史蒂夫·拉尔森教授向柯普挑战,来一场人机音乐对决。他们决定,由专业钢琴家连续弹奏三首曲目,作曲者分别是巴赫、EMI以及拉尔森本人,然后让观众投票。

    最后在一个由数百位讲师、学生和音乐迷组成的评审团投票中,结果是这样的。观众认为是巴赫的其实是EMI,认为是拉尔森的其实是巴赫,而他们认为是EMI的,却恰恰是拉尔森本人。

    这个讽刺的实验结果向我们证明了:

    艺术也是人类这种有机算法,发现了数学模式之后的产物。而一切尊重数学模式的产物,终究是可以被更高级的智能算法取代的。

    结论至此,但EMI的故事还没完,因为在EMI成功之后,柯普又继续写出了更复杂的新程序叫做安妮,于EMI谱曲是根据预定的规则不同。Annie则是基于机器学习,他会随着外界新的音乐输入,不断变化发展音乐风格形成自己的生产体系。

 

    好了现在我们成功的将艺术也拉下马了,看起来智能算法的挑战形式很严峻。当然有人会想,总该有一些领域是无法被机器取代的吧,至少人类还拥有自己的意识情感,这些总是机器不具备的。那在今天这条语音的结尾部分,就想和大家分享这样一条小强的观点:

    意识与情感或许会成为下一个人类孵化就业岗位的自留地,但它绝不是守住现有岗位的挡箭牌。


    从古至今,高度的智能与发达的意识都像是两个形影不离的概念,人类从来没有面临当今这样的一个时代:


“智能”即将开始与“意识”脱钩。


    就像当年的汽车最终取代了马匹一样。马拥有嗅觉,拥有与主人之间建立情感的能力,甚至他们比汽车更懂得如何跳过栅栏。但是,最终在交通工具竞争上,汽车还是取代了马儿。这是因为:汽车在社会系统真正需要的少数几个领域胜出了。

    所以只要现行的经济制度不变。当你问一个政治家,一个军事将领获一位商人,意识和智能哪个更重要时?他一定会告诉你:“智能是更重要的,相反意识往往还会带来麻烦。”

    看一看,特斯拉的组装车间,看一看,富士康全新的智能化流水线。他们其实已经给出了答案,至少一个机械手臂,即使连续工作240个小时也不会因为压力而去跳楼,这就让郭台铭少了很多麻烦。

特斯拉生产线

组装中心,全部是机器人

                                                                    
                                                                                   每一个机器人可以完成多种动作
                                                                        
                                                                                                     喷漆烤漆车间
                                                                        
                                                                                            组装车间,按装挡风玻璃
                                                                       
                                                                                              组装车间,安装座椅
                                                                        
                                                                                        6秒钟完成一个发动机盖的冲压
                                                                        
                                    

埃隆·马斯克——现实版“钢铁侠”。)

    那截止到这里,人类的全面失业我们就要聊完了。但在《未来简史》原著中作者也强调,就像在军队里依然需要有游骑兵和海豹突击队这样的精英特种部队一样,在医疗岗位上那些需要创意研发,而不是日常诊断的工作也将继续由人类来完成,这就将使人类形成一个新的阶级划分。哪些人将被取代?而哪些人将晋升为不可或缺的人类?这就是下次语音中我们将要进入的有一个重点话题——“新的人类阶级划分。”


无价值阶级诞生《未来简史》笔记27


    大家早!上次的语音中我们说到,意识即将与智能脱钩。而今天我们将要讨论的则是:一旦那些拥有高度智能而本身没有意识的算法接手了几乎所有的工作,那么人类还能做些什么呢?

 原著里作者甚至提出21世纪经济学最重要的问题可能就是要解决多余的人能有什么功能的问题?想要回答这一问题,有必要让我们简要地回顾一下人类的就业

纵观历史,就业市场可以分为三个主要部门

农业工业和服务业

早在大约公元1800年前,绝大多数人属于农业部门,只有少数人在工业和服务业

到了工业革命时期。发达国家的人民都离开了田野和木群他们大部分进入了工业部门

而到了最近几十年,服务业从业人数却大幅扩张。早在2010年美国的农业人口就只剩下2%,而工业人口有20%其余的70%吧,这都是教师医生网页设计师等等这些服务业的从业人员。

现在我们正面临的是机械算法在教书诊断病情和设计方面比人做的还好,我们该做什么?

其实面对这个问题的时候,很多人会联想到,早在工业革命爆发时人类就曾担心过,机械化可能导致大规模的失业可当时,随着旧职业被淘汰,有新的职业又出现了,缓解了就业压力。

那么是不是这一次我们面对的智能革命,也会遇到同样的情况呢原著里作者的观点是否定的。

他指出人类有两种基本能力

身体能力认知能力

当初机器与人类竞争的仅限于身体能力,人类还有很多很多的认知任务可以做的更好,当机器取代了纯体力工作,人类就转向专注于那些至少需要一些认知技能的工作,然而今天。算法将要取代的正是记忆分析和辨识各种模式的认知能力。

由此作者提出一个观点:

认为人类永远有独特的能力,只是一种一厢情愿的空想。

    他的论证是这样的:

    首先,前面我们说了生物也是算法每种动物包括人类都是各种有机算法的结合经过数百万年进化自然选择而成的。

    第二,算法的运作是不受组成物质的影响的算盘的算珠无论是木质的铁质的还是塑料质的用于算数道理,都是一样的。

    所以,我们没有理由认为非有几算法永远无法复制和超越有机算法能做的事儿,只要是运算结果有效,算法是以碳基来表现,还是硅基来表现根本就没有差别。


    其实关于这一点,人类已经被打脸很多次了。

    例一、人脸识别。

    比如十几年前有专家认为计算机永远无法实现人脸识别,这是连婴儿都能办到的事情,可是今天面部识别程序变成人脸的速度和效率都已经远远超过人类,警方和情报机构都已经习惯于用这种程序来扫描监控摄像头,无数小时的视频资料,从而追踪犯罪嫌疑人。

    例二、下棋。

    再比如,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讨论到人类的独特之处是,科学界喜欢用国际象棋作为人类能够更强的主要证据,然而在九六年IBM的超级计算机深蓝就打歪了国际象棋大师。国际象棋失败了那么就说更加复杂的围棋,可是阿尔法狗又一次让人类打脸。

    例三、自动驾驶。

    还有零四年麻省理工大学和哈佛大学的教授曾经联合发表一份关于就业市场的研究报告,他们从此出最难以被自动化取代的职业就包括卡车司机,因为实在难以想象,计算机可以在路况频发复杂的道路上让汽车安全行驶,然而,仅仅过去十二年,谷歌和特斯拉都在,无人驾驶领域取得了卓越的成果。撇开自动驾驶不谈,即是是优步,就因为有强大的算法,只要几位工作人员就能管理数百万的Uber司机。这也是算法的胜利。

    加上我们上周的军事、教育、经济等领域的种种例子,足以证明:智能算法完全有能力在许多岗位上取代人类的有机算法


    截止到这里,智能算法的胜出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人类将面临的是怎样的就业环境呢

    原著里作者给出了两种可能。

    第一种:算法将人类挤出就业市场财富和权力可能会集中在拥有强大算法的极少数精英手中,造成前所未有的社会及政治不平等。

    比如在今天人数达到数百万的出租车司机、公交司机和卡车司机,他们手中掌握着选票一但联合起来组织罢工就是一个不可忽视的群体!

    但是将来一旦数百万的人类司机都由类似无人驾驶这样的单一算法取代,那么,这一项交通服务的所有财富和权力就都将被拥有这个算法的公司所垄断,其利益也将属于极少数的几位亿万富翁。

    这种可能听起来不太乐观那么另一种可能是什么样呢?

    第二种:完全取代人类,算法直接成为财富所有人。

    这个想法乍听起来好像有些荒诞,因为算法嘛!又不是实际存在的,怎么可能拥有财富呢?但是请注意。目前拥有绝大部分地球的并不是有机的人类生命体而是那些互为主体的实体,也就是那些国家和公司。

    人类现有的法律制度里面有一个专有名词叫做“法人”。比如“丰田”或者“阿根廷”,他们本身没有心智不是有机体,但是他们却拥有着土地和金钱。如果他们可以,算法又有何不可呢?要知道20145月,一家专注于再生医疗领域的香港创投公司已经任命了一套名为Vital的算法,作为自己的董事会成员了。

    

    好了这就是被算法取代了工作之后,未来的两种可能!那么无论是哪一种可能都将产生一个新的阶级,那就是无价值阶级

    关于这一概念的具体解释,及小强对于这一概念的个人理解下次的语音中,我们继续分享。

新阶级四层金字塔《未来简史》笔记28

    大家早!今天我们继续来说“无价值阶级”的概念。

    回顾历史,其实在十九世纪工业革命创造出庞大的新阶级,那就是:无产阶级当时这个新的工作阶级,带来了前所未见的需求、希望及恐惧。没有其他信仰能够有效响应,而社会主义就因此得到扩张。到头来,自由主义也是靠着吸收了社会主义的精华打败了苏联和东欧的。

    而今天我们所在的21世纪,大家可能看到的是一个全新而庞大的阶级,这就是无价值阶级。这群人没有任何经济政治和艺术价值,对社会的繁荣、力量和荣耀,也没有任何贡献。

    这就是此前小强曾经提到的“被圈养阶级”,因为接下来的科技发展潜力是极其庞大的,很有可能就算这些无用得大众什么事情都不做,但整个社会也有能力喂饱这些人让他们活下去。

    那么问题来了!总该有些什么事情让这些人安顿下来好打发时间,否则他们一定会无聊到发疯,甚至破坏社会稳定。

    在《未来简史》里给出的答案是,“药物”或者“电脑游戏”

    游戏是个不错的例子,现在小强就以游戏为例来为大家解构一下,我想象中的未来人类阶级划分。

 大家会看到未来的人类阶级将划分成这样一个四层金字塔


    最底层,就是那些每天沉迷于游戏的人,我们称其为被圈养的人,即指无价值阶级

    第二层,是为机器智能打工的人类,比如游戏硬件的提供商,也包括游戏解说的UP主等等。这些人知道游戏是智能算法控制无价值阶级的工具,但是自己又无力来对抗这种算法。因此只能成为这种模式的寄生者,靠游戏这种管理手段来谋生,我们可以称其为傀儡阶级

    再上一层则是未来的人工智能机器人。他们会努力的收集玩家的数据,尽量使自己变得更加完美,更令人沉浸,以便实现自身的管理使命,它们可以被称为管理工具

    最顶层是极少数的资本家和统治者,或是我们后面还要提到的超人类。他们才是算法的主人,他们将用手中的资本来研发和掌管智能算法,同时他们也是未来人类的掌舵人,我们将其称为统治阶级

    在这个金字塔图表中我们用了四级分解,也就是符合作者的极少数人控管算法的第一种预言。而即便是符合第二种可能也不过是把金字塔顶端的两层,合并为“算法”而已。对于处在最底层的游戏玩家及游戏衍生利息链上的劳动者而言,阶级没有变化。


    或许,这一个阶级划分,大家觉得是天方夜谭,可在小强看来,这种划分已经在上演了。

    就小强所处的内容生产领域为例,单纯做内容是做不出一只独角兽公司的,如果想要向上游发展,想要有长远的未来,那么一个优秀的内容创作者。必须逼迫自己去实现软件化或称平台化。


   而最优的状态则是进一步实现硬件化或称实业化

    所谓的早期“粉丝积累”(流量、增量、活跃度等数值),以及不同的“变现模式”(广告、电商、内容付费等手段)。不过都是原始资本积累的第一步而已。从被资本青睐,到最终自己成为资本,这中间会遇到太多问题,而这些问题若不能一一想清楚,资本进入的早晚其实意义都不大。


    好了回到我们的原著,那么面对这样的一个阶级格局,我们作为一个普通个体,应该采取怎样的生存态度呢?作者给我们的建议是这样的,从前我们人生主要分为两大阶段即:

学习期工作期

    但是这种传统模式,很快就会彻底过时。由于我们无法预知2030年和2040年的就业形势,所以现在也就不知道该如何教育下一代啦,因此想要不被淘汰唯一的方法就是:

“一辈子不断学习,不断打造全新的自己。”

    相信很多人一听到学习就会本能的抵触,当然,对于许多人而言这一点是非常困难的,所以大部分人还是愿意安安稳稳的做一个被圈养阶级罢了。

    好了,按照原著所述,无论你的选择是怎样的,算法都将主宰我们的未来。但是请不要抱怨,因为这一事实正是由我们人类,一手造成的,后面的语音我们就将分享:人类是如何一步一步把主动权让给了算法的?

算法更了解我们。《未来简史》笔记29



    大家早!今天我们继续来说,人类是如何一步一步让出了主动权。从前的人类面对那些自己无法解释的现象,我们选择相信神,认为神了解一切。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我们人类逐渐认识了宇宙的起源,了解了人体的构造,开启了工业化和互联网时代。在这个过程中,因为人类逐渐的比神更加了解我们自己,所以也就从神的手中夺得了主动权。而今天,同样的道理,算法之所以能够掌握人类决策的主动权,就是因为:算法比人类更了解我们自己


    来看一个原著里的例子,201354日,女星安吉丽娜·朱莉在《纽约时报》上发表了一篇文章,解释她为何决定进行双乳乳腺切除术。

长久以来,由于母亲和外婆双双在相对年轻时因癌症过世,朱莉一直活在乳腺癌的阴影下。随后,她做了基因测试,证实自己体内带有致癌变异基因BRCA1。根据最新统计调查,这类变异基因导致女性患癌概率高达87%

朱莉曾表示,她之所以把自己的经历说出来,是为了呼吁更多女性去进行基因测试,不要活在癌症的阴影下而不自知。


我们看,在朱莉的这个例子中,使她决定去做乳腺切除手术的不是上帝的旨意,不是海岸边的冥想,而是自己的基因数据

在她决定时身体还没有任何疼痛或不适,但是基因测试结果却促使她在健康状态下防微杜渐,作出决定。

这就是算法主导人类决策的一个鲜活案例。即便是最优秀的人类精英,在生死面前,他们不会轻信直觉或是个人意志,而是相信算法给出的科学数据。


(说来讽刺,这张图是1993年朱莉首次担纲主角的电影作品《无影终结者》,她扮演的就是追求自由、捍卫个人隐私的智能机器人。而今天她本人为了生命健康,却选择且呼吁更多人相信智能算法,并为此公开了自己的隐私!)

 

    原著里,在另一个Google通过大数据成功预测流感爆发的举例之后,作者提出

    从以前到现在,人类都是自主实体,由叙事自写的故事所操纵但在未来每个人都将会是整个巨型全球网络的一部分。

根据前文我们人类的决策是尊重峰终定律我们只能记得几件极端的事情并对最近的事件赋予完全不成比例的高权重。而智能算法却不会她将不断扩大数据库的规模,记住所有的细节,以此做到全面了解一件事物或一个人,同时,他不断的改进,从而决策的质量也会更高。


其实,脸谱网已经有一个有趣的研究证实了这一点。

如果要判断某人的性格和性情,脸谱网的算法比这个人的朋友父母或者是配偶,更为准确。

他的计算方式是根据某人在脸谱网上对网页图片影片等点Z的记录,预测这位志愿者的回答。结果发现只要一个人曾经点Z的次数超过10次,那么算法预测的准确度就可以高于其同事,70次的点Z,预测准确度则高于朋友,150个Z准确度高于家人,到了300个Z的时候,预测的准确度就会高于配偶。

换句话说如果一个人至今已经在脸谱网上,点了超过300个Z,那么,脸谱网预测TA的想法和期望的准确度,可能比TA的另一半更高。当然,我们国内的微信,道理也是一样。

不要小看这小小的一个点赞,用类似的方法,脸谱网已经开始,预测美国大选的投票,这时候算法掌握的不是某个个体的好恶,而是宝贵的政治数据

 

好了,今天这些例子是为了说明:谁更了解人类就会掌握人类决策的主动权。而接下来,我们将说的重点则是算法之所以能够比我们人类自己更了解人类,就是因为它们掌握了一个核心关键:数据。

有关这一概念,后面的语音中我们继续解读~

下一篇文章:图文笔记,带你走进《未来简史》(31-35)点击打开链接
0 0
原创粉丝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