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笔记,带你走进《未来简史》(1-5)

来源:互联网 发布:ge 段小缨 知乎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6/05 08:03

作者:@文曰小强(微信公众号:diaoxiazhangqiang)

整理:@一喵(作者已授权)

转载请注明出处。

《未来简史》开讲 笔记01


    今天开始我们进入小强对《未来简史》的读书笔记分享。先说为啥关注这本书?

    

    大数据、算法、人工智能以及人类未来的政治经济格局,这些都是时下的热点话题。相关著作也有许多,但并非每一部都受到类似《未来简史》这样大的关注,原因就在于其前作《人类简史》的风靡,使其作者尤瓦尔·赫拉利成为历史学界的当红“皮皮虾”~


    有一个民族,他们的孩子在2岁时(又说6个月,说法不一。)会接受“蜂蜜圣经”的仪式,父母会将蜂蜜洒在《圣经》上让孩子去舔,目的是让孩子第一次接触书籍,便刻下一个思想烙印——“书是甜的”

    这个民族就是犹太族!

   

     尽管犹太民族只占世界人口0.2%,却能获得29%的诺贝尔奖(2013年前后数据)。作为这个民族的一员,尤瓦尔·赫拉利有着过人的学术背景。这位毕业于牛津大学的历史学博士,现在是希伯来大学的历史系教授。

                            (尤瓦尔·赫拉利)

    希伯来大学是以色列第一所大学,人称“中东哈佛”,如果这些称号大家不感冒,那么我们来说人,希大第一届董事会尽是犹太族神级人物,比如爱因斯坦~


     有了这样一个闪亮的学术背景,还不足以保证作品的火爆,真正使其著作备受关注的,还是作者在前一部神作《人类简史》中令人瞩目的表现。

    不同于以往史学著作按照时间顺序的事件罗列,《人类简史》中个个历史片段的引用,皆是为了说明某个历史法则人类哲理而出现。(根据《人类简史》中文版的推荐序中所述,尤瓦尔·赫拉利专门针对中国读者“量身定做”了一版英文原著,供中文译本参考,而给各国的版本作者也都下了同样的功夫。这也是2012年《人类简史》以希伯来文发行后不久,便被译成30种文字,火遍全球的原因之一。)正是这种极具针对性没有赘余的实用主义,加上强大而扎实的跨学科硬知识,使得作者得以将石器时代至今的人类史,进行大刀破斧的取舍,颠覆式的划分出全新的清晰脉络,一举刷新了学术界甚至全球公众对历史的认知,也使得这部著作深受没时间啃那些历史大部头的年轻人喜爱,并得以广泛传播。

    以上就是小强关注这位作者及其两部作品的原因所在,而读过作品之后,尽管对部分观点持保留态度,但是依然有很多思考值得分享,就比如其中一点:无论在《人类简史》还是《未来简史》当中,尤瓦尔·赫拉利都重点强调了


“编故事,并依靠故事来组织大规模协作”


    这件事在人类发展进程中的重要性,甚至称此为人类高于动物统治地球的原因所在!


一张图读懂《未来简史》 笔记02



    昨天完成了对作者尤瓦尔·赫拉利的致敬,今天我们正式翻开《未来简史》这本书。

    打开目录,《未来简史》分为11个章节,共四大部分(第1章单独列出)今天我们先用一张精简版树状图,对本书全貌有一个了解。


(欢迎收藏图片并分享给有需要的人!)

    

    第一部分:为啥写这本书?

    1、人类已经解决的问题。

    2、人类正在追求的目标。

    3、作者的史学观。


    第二部分:人类如何当上了老大?

    1、回顾人类史。

    这里是对《人类简史》内容的简明回顾,也是作者对人类罪行的再次控诉。这部分使得没读过前作的读者也能理解本书的内容。

    2、人类的牛叉之处:讲故事并据此实现大规模协作。

    

    第三部分:当老大之后都干了啥?

    1、继续讲故事,因为真好使!

    2、科学与宗教的矛盾共生。

    3、从出生就开始追求增长,现代人焦虑根源。

    4、当代宗教——人文主义:只信自己,崇尚自由。

    

    第四部分:老大地位将被谁取代?(敲黑板,重点!)

    1、别装!“人”不过也是算法。

    2、人类的全面失业与算法的集体上位。

    这部分包括了人类阶级重新划分的内容,相关推荐北京折叠

    3、新科技宗教之科技人文主义——人的延伸。

    4、新科技宗教之数据主义——人的淘汰。


现在我们得到了一个精简的《未来简史》树状图,可能对于没读过原著的朋友来讲,有点看不懂,没关系!接下来的时间里,我们将逐渐将这些树状图的分枝填充起来,填充内容包括三个方面:

“原著中引申的分论点”

“精选的跨学科案例”

“小强结合生活实践的思考”

通过这一完善过程,逐渐解读原著的精彩内容,共同分享阅读体验。


同时,这也将是小强分享学习笔记和创作方法的过程。感谢大家的陪伴与分享,和各位共勉!

可口可乐被《未来简史》点名 笔记03



    《未来简史》第一章的内容,首先通过大量数据来说明:我们今天这个时代:

营养过盛>营养不良

衰老自然死亡>传染病

自杀>战火+犯罪


从而作者试图证明一个观点:


人类已解决了自古以来的三大难题即:

饥荒、瘟疫战争。

    

    这部分原著中,除了有关黑死病、某些大饥荒、某些战争的例子之外,作者提到了18世纪不知民众疾苦的法国王后玛丽·安托瓦内特的一句名言:


挨饿的民众们,如果没有面包,何不吃蛋糕呢?

(又传此话并非出自其口)

                                                  (电影《绝代艳后》剧照)


    以此来讽刺:如今,人类真的进入了“富人吃生菜,穷人吃汉堡”的时代。

    “对于美国和欧洲人来说,可口可乐对生命造成的威胁(肥胖),远比基地组织要大得多!”

    

    没想到,可口可乐居然被点名了。在读到这部分的时候,小强忽然就想到最近读到的一则新闻,可以视为是可口可乐在危害健康这个话题上的一次反击:

     

    近期,可口可乐公司面向日本市场推出了一款全新减脂可乐,除了0热量外还能抑制脂肪吸收。

    日本可口可乐公司表示,这款可乐研发长达6年,在保留原本口味的同时加入了“难消化性麦芽糊精”,主要用来抑制脂肪吸收、稳定血脂,并且0热量。

    据息这款减脂可乐将于3月27日在日本正式发售,每瓶158日元(约合9.6元人民币)。

                (小强也不知道这款可乐会否在中国上市,我们可没收广告费哟。^_^)


    那先不论这个可乐是否真的能减肥,单这条新闻本身就印证了《未来简史》后面内容中的两个观点:


    1、永无刹车的增长!

    无论科学界还是资本主义经济,都在为了维持现状而不断地追求增长,这一过程,不可止步。因为停下来我们的世界秩序就会崩溃。

    可口可乐就是为了对抗产品高热量的不利因素,而利用科学技术改良产品,实现更高的销售价格与更大的销量。


    2、人类正在趋近于“神”。

    控制饮料成分来抑制脂肪吸收,这简直是希腊神话中葡萄酒之神“狄俄尼索斯”才能做到的事情,而今人类却办到了。


    好了,我们今天先在树状图上,“已解决的问题”后面,填上“饥荒、疾病、战争”三条分枝,那关于在第一章中,后面更多的有趣观点,我们明天继续展开。

人均年龄150岁,世界会怎样?《未来简史》笔记04


语音原文:    

    继续我们的《未来简史》,昨天更了视频,今天补全语音,长一点。

    在用一系列数据论证人类已掌握了对抗“饥荒、瘟疫、战争”的主动权之后,作者提出:“历史不会真空”,人类又给自己制定了新目标,这就是:

永生、快乐、神性

    不同于上次语音所述的历史,因为这是我们当下正在经历的话题,所以我们来逐条进行展开解读。


    1、永生。


    首先,作者通过对比“宗教将死亡视为生命意义来源”的观点提出科学认为“死亡只是我们能够解决的技术问题而已。


    随后,作者以一些代表人物为例强调了人类对“永生”的渴望

    其中小强熟悉的有两位,一位来自互联网行业,PayPal联合创始人、硅谷投资人彼得·蒂尔。原著引述他的话说:

    “处理死亡的方式大概有三种:接受、拒绝、对抗。大部分人选择接受或拒绝,我选择对抗!”(有钱,任性!)这是有钱人的态度。


    另一位则是美国电影大师伍迪·艾伦。曾有人问他,是否想在大银幕上永远活下去。他回答:“我不想靠作品来达成永生,我希望靠的是我不要死。”这是艺术家的态度。

    除了举例验证了人类对永生的渴望。

    同时,这部分还介绍了科学界为永生而做出的具体努力和乐观展望,即:基因工程、再生医学和纳米科技有望实现衰老组织的再生,至少达到使人长生不老。


    接下来,作者设想了当人类寿命可以达到150岁,将给社会带来的一些影响, 比如:

    (1)家庭结构、婚姻和亲子关系将发生巨变。

    很难想象,即使一个人40岁才结婚,后面110年是和同一个人渡过,这种婚姻是什么样。昨天情人节不知多少人说出了那句“白头偕老”,未来恐怕成为奢望。

    (2)职业生涯的改变。

    如果人均寿命150,那么学龄阶段和职场生涯的界线就要重新划分。一个120岁的上司如何理解20几岁新员工的理念,作者还大胆假设,如果人早就可以活到150岁,那么斯大林今年(2016年)138岁老当益壮、毛主席123岁年富力强,如若这样,当今的世界政治格局将是什么样!


    最后,作者还是批判性的对150岁这种预期提出了质疑

    他认为,过去100年人类平均寿命之所以从40岁翻倍到今天的状况,是从前的营养不良、传染病和暴力让很多人过早辞世

    他举了伽利略77岁,牛顿84岁,米开朗基罗88岁的例子来证明,其实七八十岁是智人的正常寿命。从而指出,现代医学其实连自然寿命的一年都没有延长,只不过是让我们免于早死罢了。这样来看,150岁的人均寿命可能只是幻想未必真能实现。

 

    除了永生之外,作者接下来又提到了另外两个目标,快乐神化,我们做个简述。


    2、快乐


    (1)人类并未因为富有和安全而变得更快乐,作者拿出数据:不断上升的自杀率加以证明。

    (2)人类具备通过生化手段而获取快乐的能力,比如嗑药脑电波刺激都可以使人瞬间获取快乐。


    快乐这个主题的最后,作者提出,因为不断追求快乐,人类忍受不悦的能力不断降低。比如,等公交车的时候,我们连一秒钟的无聊都忍受不了,所以不断刷手机。因此,想要快乐就越来越难,需要越来越多的创新,直到必须重新打造智人本身,这件事也是人类面临的第二大议题。

 

    有了前面的基础,提出第三个目标便水到渠成。


    3、神性


    这部分作者提出今天人类已有能力借助工具摆脱40亿年来的自然选择规律,而未来无论是借助工具还是彻底摆脱碳基生命,人类都更有可能创造出在身体和智力上全面超越诸神的超人类。这部分原著这里未作详述,而在全书的最后有关科技人文主义数据主义两部分进行了展开讨论。

 

    以上便是第一章的第二大部分,人类正在追求的新目标。说到这里小强来做点补充说明。


    尽管《未来简史》的论据天马行空,我们也很难逐一考证其真实性,但作者的论述态度还是严谨的。比如前天我们提到的人类解决了“饥荒、瘟疫、战争”这个议题,很多朋友在留言质疑这个观点。

    其实原著中作者的意思并非这三件事都从地球上彻底消失了,而是相对于人类史上任何时期,如今这些灾难已更加可控而不再是扼杀人类未来的主导因素。人类不再依赖祷告上帝来解决前述问题,而是可以依靠自己。

    所以作者也阐明了他的态度,我们不是无视那些饱受战火摧残和饥饿之苦的人民,而是觉得,相对于不可战胜的天灾,如今的这些苦难更多是来自人祸。

    

    类似这样的史学研究态度,在第一章的结尾处作者也专门作了阐述,这部分内容明天我们继续!

    那在今天的笔记结尾,别忘了,将我们的树状图中1-②“正在追求的目标”这一项,填上“永生、快乐、神性”这三个分枝。


“伟哥”原来是这功能?《未来简史》笔记05


     

    昨天我们阐明了人类当前的三个目标“永生、快乐神性”,那今天内容的一开始,作者就摆出了一个令人担忧的事实,即

追求这三个目标的过程是无法暂停的。

    其原因有二:

    第一、根本没有人知道刹车在哪,因为没有人能掌握所有最新的科学发现。无人了解整个系统,也就没人能阻止系统运行。

    第二、即便成功踩了刹车,那经济就会崩溃,全社会则会轰然崩塌。至于崩溃的原因作者将在第六章“与现代的契约”中进行详述。


    正是因为追求无止境的增长,所以资本主义才鼓励我们追求不死、快乐和神性。因为,如果目标只是买辆车子、买套房子,那么这个目标终究是可以实现的,而不死、快乐和神性或许永远也难以实现,这样才能成为永久的追求,实现不断的增长!

    在这部分作者还特别强调,不可停步的原因还在于,这三个目标的不可拆分。也就是说,如果我们追求永生和快乐,那同时就必然导致神化的超能力。因为,回顾人类历史我们发现:


人类用于解决现有问题的方法,最后都被用于升级。


    作者举了三个有趣的例子分别是:伟哥、整形人工授精。小强个人更感兴趣前两个:

    1、伟哥这种药物在诞生之初,其实是用来治疗血压问题的,但是辉瑞公司惊喜的发现,它竟然能够治疗YW,于是伟哥让百万人重获本能。然而很快,那些没问题的男人为了超越常态,也开始服用伟哥,直到现在帮助男人化身“超人”成了这款药物的主要应用途径!


    2、整形外科本是诞生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当时哈罗德·吉利斯在奥尔德肖特陆军医院医治脸部创伤。但是战后他发现,同样的技术竟然被用于让健康人拥有神化般俊美的脸庞。

    就这样,原本用来解决病痛的新技术最后却被用来追求神性。 


    好了,原著写至此处,作者已经

总结了人类过去的成果

(战胜:饥荒、疾病、战争

描绘了人类当下的图景

(追求:永生、快乐、神性

及其不可止步的现状。

    接下来,他开始阐述自己著书立说的初衷

 

    基于一个严谨的论证态度,作者这里先做了四项澄清,为了避免小强的阐述不完整,造成大家在留言区对作者的质疑,这里我们也将其列出:

    1、不是21世纪大多数人都会去追求前述三个目标,而是“人类整体”会向这个方向发展。

    2、这只是历史预测,不是政治目标。大家就没必要上纲上线。

    3、追求并不代表能够得到,历史往往就是被过度放大的期望塑造的。

    4、预测的重点不是要预言未来,而是为了讨论当下的选择。

    然后作者抛出了一条知识的悖论

越是正确的预测,越可能不会发生!

    这里举了个有力的证据:

    19世纪中叶,卡尔·马克思通过其经济理论,预言了无产阶级必将推翻资产阶级,在发达国家实现社会主义。可是恰恰是因为该预言的正确性,资本家们也读了《资本论》并就此提出了8小时工作制和各种福利待遇,从而缓解了阶级矛盾,使得马克思的预言反而并没有发生。


    列完了这么一大番前提条件,作者终于为自己的论述做了份无可置疑的保障。随后通过一个草坪的例子提出了自己的史学观


    创造未来的最好方法就是重述历史,研究历史不是为了延续过去,而是从过去中解放出来。正是因为如此,马克思主义者才要讲资本主义的历史,女权主义者才要研究父权社会的形成。通过重述历史,才能让人们看到历史的偶然性与可控性,进而采取更明智的行为。

 

    截止到这里作者已经做好了展望未来的一切序言。下面他对全书的结构做了简述,接下来的三大部分:

    1、智人究竟是怎样的生物。

    2、人文主义如何成为主导世界的宗教。

    3、为什么实现人文主义梦想反而可能导致人文主义崩溃。

    这也是我们后续笔记中将要展开的内容。

那现在我们在树状图上1—③“作者的历史观”这一项填上:

    1、无止境的增长诅咒。

    2、越正确越不会发生的预言悖论。

    3、史学观:重述以探索新可能。


下一篇文章:图文笔记,带你走进《未来简史》(6-10)点击打开链接

2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