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二分图匹配 与 匈牙利算法

来源:互联网 发布:中国网络歌手排行榜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5/23 01:48

二分图

先来看看什么是二分图。

二分图的概念

部图

在了解二分图之前,我们现在看看图论中的部图
部图在图论中有这样的定义:

一个图的节点集可分成若干个子集,使得每一条边的两端点不在同一子集内.若一个图的节点集能分成k个两两不交的非空子集,使得这个图的每一条边的两端点不在同一个子集内,则称其为k部图。如果
k=2时,称为2部图,k=3时,称为3部图。特别的,称2部图为偶图。
如果每一个部中每一个顶点都与其他部的所有顶点都有连边,则称其为完全k部图。

比如下图:

偶图

就是一个偶图。

三部图

是三部图。

完全偶图

是完全偶图。

六部图

像这种,只能一个点一部,是六部图。

简而言之,部图就像老师把班级(图)分组(分部)。有些学生(点)之间会讲话(连边),老师肯定不希望他们分在同一个组,所以老师就把班级分成了k组,这k组中每个人都不会讲话(没有边)。这就叫k部图。
(尽管这种状况基本不会发生)

在编程里,二分图就是偶图。我们称其中一部为X部,相对的,另一个部就称为Y部

二分图的性质

定理Ⅰ:

一个无向二分图所有回路的长度必为偶数。

这是一个图为二分图的充要条件

证明:

必要性:
设二分图G里,有任意一个回路C{v0,v1,v2,…,vk}。
根据二分图定义:这些点必定轮流出现在X部,Y部。
因为C是回路,所以vk和v0一定在同一个部。
不妨设{v0,v2,v4,….,vk}在X部,{v1,v3,v5,….,vk-1}在Y部。
因此k必为偶数。

充分性的证明较为复杂,请读者查看以下链接:二分图。

二分图的判定

二分图判定

如上图,在一个连通图中,任选一个顶点v,定义一个距离编号d,置d[v]=0,然后把它的邻接点的编号置为1。对于所有d为1的顶点,它的所有邻接点(若未被编号)的d置为2。以此类推。
这个过程可以用一次BFS实现。
BFS结束后,依次搜索每一条边,若它的两个端点编号的奇偶性相同,那么该图一定不是二分图
搜索结束后,如果每条边都满足,那么它就是二分图。
不是连通图,在每一个连通块里进行判断。

二分图匹配

匹配的概念

在一个二分图G里,挑选一个子图M,如果M的边集{E}中所有的边都不依附于相同的顶点,则称M为G的一个匹配。其中边集里边的数量称为这个匹配的数量

说简单点,就是挑选一些边,这些边的顶点都不同,这就是匹配。
如图,就是一个数量为3的匹配。
数量为3的匹配

当然,任意一个二分图里,匹配不唯一

最大匹配与完全、完备匹配

最大匹配

一个二分图内数量最大的匹配称为最大匹配,即参与匹配的边最多。

完全匹配与完备匹配

一个二分图内,如果每个顶点都参与了匹配,则称这个匹配为完全匹配,也叫完备匹配

那么,怎么找最大匹配呢?
别急,我们先来看看什么是增广路径。

增广路径

增广路径的定义

对于任意一个匹配M,P是二分图G中连接两个未匹配顶点路径两点属于不同部),如果这条路径上,∈M与∉M的边交替出现,则称P为M的一条增广路径,也叫交错轨

根据定义,我们可以总结出增广路径的三大条件:

  1. 连接两个未匹配的顶点的的路径。(可以是一条又一条拼凑起来的一条路径)
  2. 这两个顶点分属两部。
  3. 匹配边与未匹配边交替出现。
    如图,增广路径,从X部未匹配的顶点x4出发,x4→y3→x2→y1→x1→y2就是一条增广路径。

增广路径的性质

定理Ⅱ :

增广路径的长度一定是奇数。

证明:

假设这条增广路径从X部出发,到Y部结束,途径点集{a1,b1,a2,b2,…..,ak,bk}。
因此,一定会途径偶数个点,因此它的长度一定为2k-1,是个奇数。
Q.E.D.

定理Ⅲ

对增广路径取反,可以得到一个更大的增广路径。当图中没有增广路径时,一定是最大匹配。

这个定理的证明很简单,因为增广路径有奇数条边,而且是先选的未匹配的边,因此取反以后(即把路径上不在匹配里的组成一个匹配,原来的那个匹配的踢出匹配),匹配里的边一定会+1
由此可以想到一个递归的算法,不断地找增广路径,然后不断地取反,然后就可以找到最大匹配了。

匈牙利算法

提出者与历史

1965年由匈牙利科学家Edmonds提出,因此被称为匈牙利算法,是一种求二分图最大匹配的算法。

原理与基本流程

上文已经提过,大致的流程是这样的:

(1)置M为空
(2)找出一条增广路径P,通过取反操作获得更大的匹配M’代替M
(3)重复(2)操作直到找不出增广路径为止

算法的实现

找增广路径

我们决定用dfs来找增广路径。
从X部一个未匹配的顶点u开始,找一个未访问的邻接点v(v一定是Y部顶点)。对于v,分两种情况:
(1)如果v未匹配,则已经找到一条增广路
(2)如果v已经匹配,则取出v的匹配顶点w(w一定是X部顶点),边(w,v)目前是匹配的,根据“取反”的想法,要将(w,v)改为未匹配,(u,v)设为匹配,能实现这一点的条件是看从w为起点能否新找到一条增广路径P’。如果行,则u-v-P’就是一条以u为起点的增广路径。

因此我们可以大致写出一个伪代码:

cx[i]表示与X部i点匹配的Y部顶点编号cy[i]表示与Y部i点匹配的X部顶点编号bool dfs(int u)                       //寻找从u出发的增广路径{     for each v∈u的邻接点        if (v未访问)         {                标记v已访问;                if (v未匹配 || dfs(cy[v]))                {                    cx[u] = v ;   cy[v] = u ;                     return true;        //有从u出发的增广路径                 }          }       return false;                    //无法找到从u出发的增广路径}void EK( ) {     int ans = 0 ;     memset(cx , 0xff , sizeof(cx)) ; memset(cy , 0xff , sizeof(cy)) ;     for (int i = 0 ; i <= nx ; i++)         if (cx[i] == -1) //如果i未匹配        {             memset(visit , false , sizeof(visit)) ;              ans += dfs(i) ;         }       return ans ;} 

匈牙利算法的代码

使用邻接矩阵:

bool dfs(int R){//CR[i][j]是邻接矩阵,如果i,j有边,则CR[i][j]为1//C是这条增广路径    for(int i=1;i<=n;i++)    {        if(CR[R][i] && !vis[i])        {            vis[i]=1;            if(C[i]==0 or dfs(C[i]))            {                C[i]=R;                return 1;            }           }    }    return 0;}void EK(){    int ans=0;    for(int i=1;i<=n;i++)    {        memset(vis,0,sizeof vis);        if(dfs(i)) ans++;    }    printf("%d\n",ans);}

匈牙利算法的时空分析

时间复杂度:
dfs():邻接矩阵: O(n²),邻接表:O(n+m)
EK() : 邻接矩阵:O(n³) , 邻接表:O(n*m)

空间复杂度:
邻接矩阵:O(n^2)
邻接表: O(m+n)

最大匹配与最小点覆盖

最小点覆盖的定义

在二分图中挑选一个点集,使得这些点与这些点的直接邻接点覆盖整个点集。

könig定理

在一个二分图中,最小点覆盖的数量等于最大匹配的数量。

证明:

事实上,你只需要在最大匹配里,每条边挑一个顶点,就可以覆盖全图了。

如果觉得这个证明太水,想看具体证明,可以点击这里。
以下证明也转自这个网站:http://www.matrix67.com/blog/archives/116。

假如我们已经通过匈牙利算法求出了最大匹配(假设它等于M),下面给出的方法可以告诉我们,选哪M个点可以覆盖所有的边。
匈牙利算法需要我们从右边的某个没有匹配的点,走出一条使得“一条没被匹配、一条已经匹配过,再下一条又没匹配这样交替地出现”的路(交错轨,增广路)。但是,现在我们已经找到了最大匹配,已经不存在这样的路了。换句话说,我们能寻找到很多可能的增广路,但最后都以找不到“终点是还没有匹配过的点”而失败。我们给所有这样的点打上记号:从右边的所有没有匹配过的点出发,按照增广路的“交替出现”的要求可以走到的所有点(最后走出的路径是很多条不完整的增广路)。那么这些点一定组成了最小覆盖点集。
首先,为什么这样得到的点集点的个数恰好有M个呢?答案很简单,因为每个点都是某个匹配边的其中一个端点。如果右边的哪个点是没有匹配过的,那么它早就当成起点被标记了;如果左边的哪个点是没有匹配过的,那就走不到它那里去(否则就找到了一条完整的增广路)。而一个匹配边又不可能左端点是标记了的,同时右端点是没标记的(不然的话右边的点就可以经过这条边到达了)。因此,最后我们圈起来的点与匹配边一一对应。
其次,为什么这样得到的点集可以覆盖所有的边呢?答案同样简单。不可能存在某一条边,它的左端点是没有标记的,而右端点是有标记的。原因如下:如果这条边不属于我们的匹配边,那么左端点就可以通过这条边到达(从而得到标记);如果这条边属于我们的匹配边,那么右端点不可能是一条路径的起点,于是它的标记只能是从这条边的左端点过来的(想想匹配的定义),左端点就应该有标记。
最后,为什么这是最小的点覆盖集呢?这当然是最小的,不可能有比M还小的点覆盖集了,因为要覆盖这M条匹配边至少就需要M个点(再次回到匹配的定义)。
证完了。

1 0
原创粉丝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