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写java程序151条建议读书笔记(13)

来源:互联网 发布:js获取一个对象的长度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6/10 09:49

建议102:适时选择getDeclaredXXX和getXXX

getMethod方法获得的是所有public访问级别的方法,包括从父类继承的方法,而getDeclaredMethod获得的是自身类的方法,包括公用的(public)方法、私有(private)方法,而且不受限于访问权限。其它的getDeclaredConstructors和getConstructors、getDeclaredFileds和getFields等于此相似。Java之所以如此处理,是因为反射本意只是正常代码逻辑的一种补充,而不是让正常代码逻辑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所以public的属性和方法最容易获取,私有属性和方法也可以获取,但要限定本类。如果需要列出所有继承自父类的方法,简单先获得父类,然后使用getDeclaredMethods,之后持续递归即可。

建议103:反射访问属性或方法时将Accessible设置为true

Java中通过反射执行一个方法的过程如下:获取一个方法对象,然后根据isAccessible返回值确定是否能够执行,如果返回值为false则需要调用setAccessible(true)最后再调用invoke执行方法:通过反射方法执行方法时,必须在invoke之前检查Accessible属性。这是一个好习惯,也确实该如此,但方法对象的Accessible属性并不是用来决定是否可以访问的。动态修改一个类或执行方法时都会受到Java安全体制的制约,而安全的处理是非常耗资源的(性能非常低),因此对于运行期要执行的方法或要修改的属性就提供了Accessible可选项:由开发者决定是否要逃避安全体系的检查。AccessibleObject是Filed、Method、Constructor的父类,决定其是否可以快速访问而不进行访问控制检查,在AccessibleObject类中是以override变量保存该值的,但是具体是否快速执行时在Method的invoke方法中决定的。Accessible属性只是用来判断是否需要进行安全检查的,如果不需要则直接执行,这就可以大幅度的提升系统性能了(当然了,取消了安全检查,也可以运行private方法、访问private属性的)。经过测试,在大量的反射情况下,设置Accessible为true可以提高性能20倍左右。AccessibleObject的其它两个子类Field和Constructor与Method的情形类似:Accessible属性决定Field和Constructor是否受访问控制检查。我们在设置Field或执行Constructor时,务必要设置Accessible为true,这并不仅仅是因为操作习惯的问题,还是为我们的系统性能考虑。

建议104:使用forName动态加载类文件

动态加载(Dynamic Loading)是指在程序运行时加载需要的类库文件,一般情况下,一个类文件在启动时或首次初始化时会被加载到内存中,而反射则可以在运行时再决定是否需要加载一个类,比如从Web上接收一个String参数作为类名,然后在JVM中加载并初始化,这就是动态加载,此动态加载通常是通过Class.forName(String)实现的,只是这个forName方法到底是什么意思呢?一个类文件只有在被加载到内存中才可能生成实例对象,也就是说一个对象的生成必然会经过两个步骤:1)加载到内存中生成Class的实例对象,2)通过new关键字生成实例对象。如果使用的是import关键字产生的依赖包,JVM在启动时会自动加载所有的依赖包的类文件,这没有什么问题,如果好动态加载类文件,就要使用forName的方法了,但问题是我们为什么要使用forName方法动态加载一个类文件呢?那是因为我们不知道生成的实例对象是什么类型(如果知道就不用动态加载),而且方法和属性都不可访问呀。问题又来了:动态加载的意义在于:加载一个类即表示要初始化该类的static变量,特别是static代码块,在这里我们可以做大量的工作,比如注册自己,初始化环境等,这才是我们要重点关注的逻辑,例如如下代码:

public class tes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throws ClassNotFoundException {        //动态加载        Class.forName("com.study.advice103.Utils");    }}class Utils{    //静态代码块    static{        System.out.println("Do Something.....");    }}
没有对Utils做任何初始化,只是通过forName方法加载了Utils类,但是却产生了一个“Do Something.....”的输出,这就是因为Utils类加载后,JVM会自动初始化其static变量和static静态代码块,这是类加载机制所决定的。对于动态加载,最经典的应用是数据库驱动程序的加载片段
//加载驱动        Class.forName("com.mysql..jdbc.Driver");        String url="jdbc:mysql://localhost:3306/db?user=&password=";        Connection conn =DriverManager.getConnection(url);        Statement stmt =conn.createStatement();
在没有Hibernate和Ibatis等ORM框架的情况下,基本上每个系统都会有这么一个JDBC链接类,然后提供诸如Query、Delete等的方法。Driver的源码
public class Driver extends NonRegisteringDriver    implements java.sql.Driver{  //构造函数    public Driver()        throws SQLException    {    }   //静态代码块    static     {        try        {           //把自己注册到DriverManager中            DriverManager.registerDriver(new Driver());        }        catch(SQLException E)        {           //异常处理            throw new RuntimeException("Can't register driver!");        }    }}
该程序的逻辑是这样的:数据库驱动程序已经由NonRegisteringDriver实现了,Driver类只是负责把自己注册到DriverManager中。当程序动态加载该驱动时,也就是执行到Class.forName("com.mysql..jdbc.Driver")时,Driver类会被加载到内存中,于是static代码块开始执行,也就是把自己注册到DriverManager中。需要说明的是,forName只是把一个类加载到内存中,并不保证由此产生一个实例对象,也不会执行任何方法,之所以会初始化static代码,那是由类加载机制所决定的,而不是forName方法决定的。也就是说,如果没有static属性或static代码块,forName就是加载类,没有任何的执行行为。forName只是加载类,并不执行任何代码。

建议105:动态加载不适合数组

如果forName要加载一个类,那它首先必须是一个类8个基本类型排除在外,它们不是一个具体的类;其次,它必须具有可追溯的类路径,否则就会报ClassNotFoundException。在Java中,数组是一个非常特殊的类,虽然它是一个类但没有定义类路径。要想动态创建和访问数组,基本的反射是无法实现的,于是Java就专门定义了一个Array数组反射工具类来实现动态探知数组的功能。

建议106:动态代理可以使代理模式更加灵活

Java的反射框架提供了动态代理(Dynamic Proxy)机制,允许在运行期对目标类生成代理,避免重复开发。一个静态代理是通过主题角色(Proxy)和具体主题角色(Real Subject)共同实现主题角色(Subject)的逻辑的,只是代理角色把相关的执行逻辑委托给了具体角色而已。

建议107:使用反射增加装饰模式的普适性

装饰模式(Decorator Pattern)的定义是“动态的给一个对象添加一些额外的职责。就增加功能来说,装饰模式相比于生成子类更为灵活”,不过,使用Java的动态代理也可以实现装饰模式的效果,而且其灵活性、适应性都会更强。装饰行为由动态代理实现,实现了对装饰类和被装饰类的完全解耦,提供了系统的扩展性。

建议108:反射让模板方法模式更强大

模板方法模式(Template Method Pattern)的定义是:定义一个操作中的算法骨架,将一些步骤延迟到子类中,使子类不改变一个算法的结构即可重定义该算法的某些特定步骤。简单的说,就是父类定义抽象模板作为骨架,其中包括基本方法(是由子类实现的方法,并且在模板方法中被调用)和模板方法(实现对基本方法的调度,完成固定的逻辑),它是用了简单的继承和覆写机制。

建议109:不需要太多关注反射效率

反射的效率是非常低的,不到万不得已就不要使用。事实上,这句话前半句是对的,后半句是错的。反射的效率相对于正常的代码执行确实低很多,但它是一个非常有效的运行期工具类,只要代码结构清晰、可读性好那就先开发起来,等到进行性能测试时证明此处性能确实有问题再修改也不迟(一般情况下,反射并不是性能的终极杀手,而代码结构混乱、可读性差则可能会埋下性能隐患)。Java泛型只存在于编译器,那为什么这个工具类可以取得运行期的泛型类型呢?那是因为该工具只支持继承的泛型类,如果是在Java编译时已经确定了泛型类的类型参数,那当然可以通过泛型类获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