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数据结构总结及常用排序算法

来源:互联网 发布:c语言abs 是什么函数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6/05 19:21

排序


零、Colletion接口包含(List, Set, Map)

常数时间<O(LogN)<线性时间<大量时间

一、表、栈、队列
一般实现类型:1.数组2.链表
Java常用封装类:
List

ArrayList:插入、删除花费大量时间O(N^2),查找花费常数时间(末端插入的话与链表花费一样时间),搜索慢(花费线性时间)

LinkedList:插入、删除花费常数时间,查找效率不如数组,搜索慢(花费线性时间)


Stack

Queue

(都是Collection接口的,都可以用数组或链表来实现)


二、树

大部分操作的运行时间平均为O(logN)

a. 二叉树

二叉树是数据结构中一种重要的数据结构,也是树表家族最为基础的结构。

二叉树的定义:二叉树的每个结点至多只有二棵子树(不存在度大于2的结点),二叉树的子树有左右之分,次序不能颠倒。二叉树的第i层至多有2i-1个结点;深度为k的二叉树至多有2k-1个结点;对任何一棵二叉树T,如果其终端结点数为n0,度为2的结点数为n2,则n0=n2+1。


满二叉树和完全二叉树:

满二叉树:除最后一层无任何子节点外,每一层上的所有结点都有两个子结点。也可以这样理解,除叶子结点外的所有结点均有两个子结点。节点数达到最大值,所有叶子结点必须在同一层上。

满二叉树的性质:

1) 一颗树深度为h,最大层数为k,深度与最大层数相同,k=h;

2) 叶子数为2h;

3) 第k层的结点数是:2k-1;

4) 总结点数是:2k-1,且总节点数一定是奇数。

完全二叉树:若设二叉树的深度为h,除第 h 层外,其它各层 (1~(h-1)层) 的结点数都达到最大个数,第h层所有的结点都连续集中在最左边,这就是完全二叉树。

注:完全二叉树是效率很高的数据结构,堆是一种完全二叉树或者近似完全二叉树,所以效率极高,像十分常用的排序算法、Dijkstra算法、Prim算法等都要用堆才能优化,二叉排序树的效率也要借助平衡性来提高,而平衡性基于完全二叉树。

二叉树的性质

  1) 在非空二叉树中,第i层的结点总数不超过2i-1, i>=1;

  2) 深度为h的二叉树最多有2h-1个结点(h>=1),最少有h个结点;

  3) 对于任意一棵二叉树,如果其叶结点数为N0,而度数为2的结点总数为N2,则N0=N2+1;
  4) 具有n个结点的完全二叉树的深度为log2(n+1);
  5)有N个结点的完全二叉树各结点如果用顺序方式存储,则结点之间有如下关系:
    若I为结点编号则 如果I>1,则其父结点的编号为I/2;(编号从1开始)
    如果2I<=N,则其左儿子(即左子树的根结点)的编号为2I;若2I>N,则无左儿子;
    如果2I+1<=N,则其右儿子的结点编号为2I+1;若2I+1>N,则无右儿子。
  6)给定N个节点,能构成h(N)种不同的二叉树,其中h(N)为卡特兰数的第N项,h(n)=C(2*n, n)/(n+1)。
  7)设有i个枝点,I为所有枝点的道路长度总和,J为叶的道路长度总和J=I+2i

b. 二叉表达式树

c. 二叉查找树

二叉查找树定义:又称为是二叉排序树(Binary Sort Tree)或二叉搜索树。二叉排序树或者是一棵空树,或者是具有下列性质的二叉树:

  1) 若左子树不空,则左子树上所有结点的值均小于它的根结点的值;
  2) 若右子树不空,则右子树上所有结点的值均大于或等于它的根结点的值;
  3) 左、右子树也分别为二叉排序树;
  4) 没有键值相等的节点。
  二叉查找树的性质:对二叉查找树进行中序遍历,即可得到有序的数列。
  二叉查找树的时间复杂度:它和二分查找一样,插入和查找的时间复杂度均为O(logn),但是在最坏的情况下仍然会有O(n)的时间复杂度。原因在于插入和删除元素的时候,树没有保持平衡。我们追求的是在最坏的情况下仍然有较好的时间复杂度,这就是平衡查找树设计的初衷。
  二叉查找树的高度决定了二叉查找树的查找效率。

  二叉查找树的插入过程如下:

  1) 若当前的二叉查找树为空,则插入的元素为根节点;

  2) 若插入的元素值小于根节点值,则将元素插入到左子树中;

  3) 若插入的元素值不小于根节点值,则将元素插入到右子树中。

  二叉查找树的删除,分三种情况进行处理:

  1) p为叶子节点,直接删除该节点,再修改其父节点的指针(注意分是根节点和不是根节点),如图a;


  2) p为单支节点(即只有左子树或右子树)。让p的子树与p的父亲节点相连,删除p即可(注意分是根节点和不是根节点),如图b;


  3) p的左子树和右子树均不空。找到p的后继y,因为y一定没有左子树,所以可以删除y,并让y的父亲节点成为y的右子树的父亲节点,并用y的值代替p的值;或者方法二是找到p的前驱x,x一定没有右子树,所以可以删除x,并让x的父亲节点成为y的左子树的父亲节点。如图c。



1.AVL(Adelson-Velskii and Landis)带平衡条件的二叉查找树


2.伸展树(splay tree),其基本想法是,当一个节点被访问后,它就要经过一系列AVL树的旋转被推到根上。

d.  B树,M叉查找树
为节省磁盘访问次数而存在的树。几乎在所有的情况下,磁盘访问次数基本的决定了程序运行时间。于是。如果把磁盘访问次数减少一半,那么运行时间也将减半。
树的深度越深,磁盘访问次数越多,所以尽可能降低树的深度。

e. Java常用封装类
TreeSet, TreeMap(都是平衡二叉查找树<不是AVL,而是自顶向下的红黑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