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RC校验

来源:互联网 发布:虚拟机上ubuntu屏幕小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5/22 02:22

网上关于CRC校验的文章已经有不少了,但是我总觉得有些繁琐,其实对于大部分人只需要了解CRC是做什么的,原理是什么即可。因此,我想用尽量简短的篇幅来向大家介绍CRC。

关于CRC,我只介绍以下几点:

  1. 用来做什么的
  2. 基本的原理
  3. 给出实例来帮助大家理解,毕竟光讲一堆原理太抽象。

CRC是用来做什么的?

最常见的用途就是差错检测。一般在计算机网络的书籍都会讲述CRC,其实说白了就是现实的网络十分复杂,从一个主机传输数据到另一台主机,怎么知道数据完整到达了或者还是丢失了?

通过CRC检验就可以看数据是否出现差错了还是丢失了还是完整无错达到了!它本质上就是一种检测机制。就像工厂里面的工人对产品进行检测看产品的质量如何。

CRC的基本原理

CRC(Cylic Redundancy Check)即循环冗余检验。它要求在发送端将需要发送的数据加上一个数(这个数不是随便的,必须遵循一定规则),一块发送到接收端,当接收端收到数据+附加数时,接收者对这些数据进行“去余”处理(也就已经能整除了),如果结果没有余数,说明数据无错。如果有余数,则表明该数据在传输过程中出现了差错。

下面,我们来仔细讲一讲如何附加数,以及接收端如何检测数据是否无错误。

首先要知道的是,发送的数据都是二进制形式的,也就是非0即1,因此这个附加数也是二进制数字,具体来说,对于一组数据,比如是k个比特,需要添加n个比特(也叫冗余码),这样子我们需要将这k + n个比特位发送出去,以用来接收端进行差错检测。

那么问题来了,这k + n个数如何获得?k 位好说就是要发送的数据,这个n位是怎么来的?方法如下:

  1. 假设原来的k个比特位数据为M,将M * 2^n,也就是在M后面多加n个0,比如 101 * 2^2也就是 10100
  2. 将M * 2^n 这个数除以一个数P,注意这个P是n + 1位数字,得到余数 Q
  3. 将这个余数Q(冗余码)附加在数据M后发送出去即可

这种为了检错而添加的冗余码有一个专用术语,名叫帧检验序列(Frame Check Seqence),这个没什么好说的,知道就行。

实例

说了这么多了,可能大家还是不明白具体是怎么做的,没事,我们来看一个实例,结合实例理解上面的三个步骤:

假设我们需要传输的数据为M = 101001,其中 k = 6,发送端和接收端约定除数 P = 1101,n = 3(P是n + 1位比特), 那么如何求取这个余数Q呢?也就是冗余码

M * 2^n 就是 101001 000, P为1101

这里写图片描述

求解Q的过程是如上图,在这里需要说明的是:

求余数的过程类似于我们小学学的短除法,不过不同的是,这里使用的是模二除法,我自己理解的就是异或运算,同时也采用模二减法具体来说就是:

  1. 对于商,如何判断是该上1还是0?我教大家一个简单的办法:只看第一位,比如第一次,需要除的是1101,但是被除数是1010,1010 - 1101 第一位是够减的于是上1;在中间的时候,出现了0111,需要除的数是1101,此时根据第一位,0111 - 1101是不够的于是上0,其他依此类推

  2. 余数位数必须为n位,也就是比除数少一位,可以在前面补0

  3. 减法,直接采用异或运算即可(第一位0要省去)

1010
1101
结果为0111

0110
0000
结果为0110

因此发送端只需要发送原来的M = 101001 + 余数Q(001)即可,也就是101 001 001。而在接收端只需要将这个数据除P(1101)看看余数是否为0

对于接收端有两种情况:

  1. 余数为0,则数据无错,直接接收
  2. 余数不为0,说明有错,但是无法判断具体哪一位或者哪几位有错,直接丢弃

另外,还有一种用多项式来表示循环冗余校验的,比如 P(x) = x^3 + x^2 +1,其实除数就是 1101,最高为对应x^3,最低位对应x^0。


这里写图片描述

原创粉丝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