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美CS求学找工指南

来源:互联网 发布:网络保险产品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5/17 22:23

这篇文章主要谈谈来美求学工作这一路的点点滴滴,因为之前留言中不少同学对这方面内容比较感兴趣,有些已经在准备,有些还在犹豫,希望本文能对大家有些许帮助。因为来美的途径也有不少,有上学、有投资、有通过国内公司transfer过来,所以这里只能谈谈最了解的求学工作这条路吧。

下面是之前写过的一些留学生活方面的文章,按照时间顺序排列:

  • 而立之年说离别
  • 入学一月谈
  • 春夏秋冬又一年
  • 毕业了,开始新的生活!

关于课程的总结,主要是第一学期课程OS、DB、算法的,后面两学期的课程总结还在整理中,重点想总结分布式编程和计算理论方面的知识。

  • 操作系统内核的绝佳学习材料——JOS
  • 深入数据库理论:查询语言
  • 算法学习的新阶段
  • 关于算法,那些你不知道的事
  • 留美CS学习的第一学期总结
  • CS研究生学习阶段必读书籍

1.GT考试

1.1 GRE

GRE以单词多、阅读难而著称,可以说是有些变态的考试。当时最先准备的就是GRE,用的是新东方的红宝书,大概有两万个单词左右。同时还背了大家戏称的“要你命三千”,因为这本书的单词是英英翻译,对深刻理解三千个高频词是很有帮助的。

摘录一下当时最喜欢的一段文字,出自红宝书的序言,俞敏洪老师的《美丽的鞭策》。每当背单词背累了的时候,就看一遍。最后红宝书都快烂了,这篇序言也不知道读了多少遍,但今天重读仍旧感觉很温暖。因为这段文字里那个后知后觉、与世无争的人彷佛就是自己。

“我做任何事情都不太容易抢占先机,因为天性有点与世无争,反映到学习和追求上就是不够上进,或者说没有进取心。1985年大学毕业后被留在北大当了老师,不是因为成绩优秀,而是因为当时北大公共英语迅速发展,师资严重缺乏,结果把我这个中英文水平都残缺不全的人留了下来。尽管当时我的教学水平不怎么样,但是我却很喜欢北大宁静的生活,准备把一辈子托付给北大,在北大分给我的一间八平米的地下室里自得其乐,天天在见不到一丝阳光的房间里读着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整个楼房的下水管刚好从我房间旁边通过,二十四小时的哗哗水声传进耳朵,我把它听成美丽的瀑布而不去想象里面的内容。后来北大可怜我,把我从地下室拯救出来,让我搬到了北大十六楼同样八平米的宿舍里。每天早上打开窗户就能见到阳光,我感激得涕泗横流,决定把一辈子献给北大。

我是一个对周围事情的发展很不敏感的人。到今天为止,我对国内国际的政治形势变化依然反应迟钝,认为这是大人物的事情,和我这样的草民没有太多关系。我对周围的人在做些什么反应也很迟钝,认为这是人家的私事,我没有知道的权利。在这种迟钝中, 我周围的世界和人物都在悄悄地发生变化。中国已经向世界开放,出国的热潮在中国悄然兴起。我周围的朋友们都是奔走在风口浪尖上的人物,迅速嗅到了从遥远的国度飘过来的鱼腥味,偷偷地顺着味道飘来的方向前进(当时大家联系出国都不会让单位知道,甚至不愿意让朋友知道)。过了一段时间,我发现周围的朋友们都失踪了,最后接到他们从海外发来的明信片,才知道他们已经登上了北美大陆

我依然没有生出太多的羡慕。我能从农村到北大就已经登天了,出国留学对于我来说是一件奢侈得不敢想的事情,还是顺手拿本《三国演义》读一读更加轻松。但不幸的是,我这时候已经结了婚,我不和别人比,我老婆会把我和别人比。她能嫁给我就够为难她的了,几乎是一朵鲜花插在了牛粪上,如果我太落后,这脸面往哪里搁呀?突然有一天我听到一声大吼:如果你不走出国门,就永远别进家门!我一哆嗦后立刻明白 我的命运将从此改变。后来我发现,一个女人结婚以后最大的能力是自己不再进步,却能把一个男人弄得很进步或很失败

老婆的一声吼远远超过了马克思主义的力量。从1988年开始我被迫为了出国而努力。每次我挑灯夜战TOEFL和GRE的时候,她就高兴地为我煮汤倒水;每次看到我夜读三国,她就杏眼圆睁,把我一脚从床上踹下。我化压力为动力,终于考过了TOEFL,又战胜了GRE,尽管分数不算很高,但毕竟可以联系美国大学了。于是开始选专业。我平时虽然涉猎甚广,但对任何专业都没有真正的爱好和研究。病急乱投医,我几乎把美国所有的大学都联系了个遍。美国教授一个个鹰眼犀利,一下就看出来我是个滥竽充数的草包,连在太平洋一个小小岛屿上的夏威夷大学都对我不屑一顾。挣扎了三年,倾家荡产以后,我出国读书的梦想终于彻底破灭

出国不成,好好活下去便成了我的第一选择。于是我每天晚上出去授课谋取生活费用。三年多联系出国的经历,使我对出国考试有了很深的了解。而此时的中国已经进入了九十年代,大家已经开始明目张胆地为出国而拼命。北京的TOEFL、GRE班遍地开花。北大里面有TOEFL、GRE班,北大外面很多培训机构也有TOEFL、GRE班。北大里面的班轮不到我去教,老资格的人把职位全占了,于是我就只能到外面去教,结果就影响了北大的生源,就得罪了北大,就被不明不白地给了一个行政记过处分。偷鸡不成反蚀一把米,出国没弄成,教书没挣到钱,反而连北大都待不下去了。我尽管不好胜,但也要脸,不像今天已经练就了死皮赖脸的本领,被处分了还怎么在学生面前露面啊?只能一狠心从北大辞了职。

于是我就一心一意地搞英语培训。先是为别人教书,后来我就发现自己干能挣更多的钱,就承包了一个民办学校的外语培训中心,先是搞TOEFL培训,后来又发现开GRE班比开TOEFL班更受欢迎,于是就开始开GRE班。招来了几十个学生才发现没有任何老师能够教GRE的词汇,我只能自己日夜备课,拼命翻各种英语大辞典,每天备课达十个小时,但上课时依然捉襟见肘,常常被学生难倒,弄得张口结舌。为维护自己的尊严,我只能收起懒散的性情,开始拼命背英语词汇,家里的每一个角落都贴满了英语单词,最后居然弄破两本《朗文现代英汉双解词典》。男子汉不发奋则已,一发奋则几万单词尽入麾下。结果我老婆从此对我敬畏恩爱,如滔滔江水,绵绵不绝。

后来呢?后来就有了新东方学校,就有了《GRE词汇精选》这本书。最早写这本书时,中国还没有普及电脑,我就用一张卡片写一个单词和解释,在写完几千张卡片以后,再按照字母顺序整理出来送到出版社,结果出版社不收卡片,我只能又把几千张卡片抱回家,我老婆就在家里把一张张卡片上的内容抄在稿子上,每天都到深夜不辍。书终于出版了,由于用了红色封面而被学生戏称“红宝书”。后来为了不断跟上时代,又几经改版。由于有了电脑,修改起来也变得容易,不再需要任何人伏案抄写。但对我来说,这本书惟一的意义,就是直到永远都留在我脑海中的——我老婆在 灯光下帮我抄写手稿时的美丽背影

这两本书应该都是必备的,书是很容易选好了,可这么多单词怎么背啊?一个比较科学的方式是杨鹏的《17天搞定GRE单词》。别因为这书名而轻视它,这真是一本好书。GRE单词多,所以技巧就是不是背单词而是认单词。不是像初中高中那样,每个单词都默写出来,而是看到单词立刻就能想起大概意思。而《17天》这本书,正是利用这个特点,并辅以科学的记忆方法,每天快速过一个list的单词后,再复习前几个list的。这样一个list的单词相当于被反复巩固了很多遍。

但别以为有了科学的方法,单词都熟记于心就大功告成了。当时想得比较天真,以为全背好了就能得高分。其实这些单词只是看得见的,还有摸不着的——阅读。GRE阅读的特点就是“时间紧任务重”,在有限的时间内,读完各种长难句组成的阅读,然后答题。所谓长难句就是语法怪异,比如大量的倒装、语序“错乱”,长度有的直接一句话就是一段,并且里面很可能还参杂了一些生词。没错!就是即便你背完了红宝书里的两万词,还是有一堆一堆的生僻词。这时就需要另一本书,还是杨鹏的《GRE长难句》。里面包含了典型的GRE长难句矩形总结,以及方法技巧,比如克制不小声念、不回看、不纠结语法,训练脑容量等。每天都按照要求看几个,反反复复,养成习惯,最后就会有感觉了。最后自己打印,或者上淘宝买一厚本真题做。

GRE另一块要准备的就是数学,相比阅读要容易不少,但也要花时间准备。因为这部分正常做题复习即可,所以就不细说了。

1.2 托福(TOEFL)

GRE的单词功底对托福的准备是有很大好处的。如果GRE单词背的好,托福单词和阅读真的很轻松。托福的阅读与GRE正相反,没有太长太难的句子,但一篇文章零零散散的会很长。但其实托福最难的是听力,这里说的“听力”是广义上的听力,因为托福考试的口语、听力、甚至作文部分都需要听。一般复习材料就是所谓的TPO,托福真题,有个TPO小站提供软件下载,非常好用。这里推荐自己下载TPO的听力素材,然后用软件改成1.3倍速,天天听,然后再做真题时就会感觉像是慢动作。

刚才没说GRE的作文,因为GRE和TOFEL写作都是有套路的。可以按照专门的模板准备和训练,这样很容易拿分。托福的口语还是挺难的,个人感觉短时间也没什么快速提高的好办法,大家还是参考其他吧。

1.3 成本

GRE和托福每次考试都是一千多人民币,每月都可以考,考位有限,需要提前交钱预定。难度方面,个人觉得是很难的一个环节,过程比较痛苦。但GT都是北美研究生入学必需的考试,也是检验你是否有决心和毅力走下去。如果这第一件事你都做不好,打退堂鼓了,那说明你真的不适合走这条路。个人觉得GRE分数在申请材料中的分量不是很重,托福过100分(120满)更有用,但当然现在竞争这么激烈,当然尽可能好好考。祝愿正在备战GT的同学都能一次通过!


2.选校与申请

2.1 Master vs. PhD

其实在准备GT甚至更早时就应该已经想好这个问题,到底是念硕士(Master)还是博士(PhD)。现在美国的CS硕士是一年半到两年的项目,有些学校可以跟个老师做个小项目来顶一两门课,其余时间都是上大课,绝大部分学校都是需要完全自费。而博士一般五年,会通过做RA和TA(研究助理和教课助理)拿补助。PhD当然非常受人尊重,不管是工业界还是学术界。但硕士项目短,毕业早,如果不是爱好科研,或者必需拿奖学金的话,当然还是硕士比较稳妥。而且不少学校硕士是可以中途转博士的,如果没想好不妨先念着。本人当时也有一些忧郁,后来是念Master,因为一两门课的学习,打消了转PhD的念头。不知道以后实力强了,经济也有基础了,是否还能有机会。

2.2 申请材料

分量最重的应该就是GPA(本科在校时的成绩),这一点对于工作党来说打击不小。如果本科时没太在意分数,GPA可能会不高、拖后腿。GPA算法很多,网上有计算器,有想法的可以翻出成绩单,用个最“友好”的GPA算法(比如浙大的)计算一下,一般美国学校要求至少3.0,当然这是最低要求了。当时申请时,3.5的GPA+320-325的GRE+100以上托福都成了没有短板的标配了……

此外就是“软”材料了,主要是简历和一篇自述(PS或叫SOP)。如果是GPA不高的工作党,除了英语外,一定要好好润色这两样,也许能给你加一些分。

2.3 选校策略

推荐大家在一亩三分地里论坛多看看,里面有学校排名、往年录取数据等有用的信息。申请时要拉开档次,冲刺、主申、保底三档都要有。如果不介意申请费的话,可以多申一些。因为本文读者可能工作的居多,所以推荐一些比较看重工作经历的学校,比如:CMU、UCSD、Dartmouth、SBU、NCSU、UTD等。其中CMU名气最大、项目多,有名校情结并且资金充裕的可以多申请几个项目,UTD难度最低,SBU对工作人士和转专业都比较友好。因为现在CS专业非常火爆,所以好多学校都要求科班出身,否则的话就只能念周边的CE、ECE等专业了。

选校的重要一点,也是一般比较纠结的就是学校的地点。因为不少学校在“大农村”,是选城里的还是村里的,东部的还是西部的?不可否认,地理位置好的确机会更多,在加州本地上学拿面试要容易,甚至会省去一轮。但鉴于现在火爆的行情,大家还是量力而行吧,拿不到好位置的就多看重一下学校的名气和课程质量,不要气馁,到时好好准备面试,大公司都是全国招的。

选好了学校,下一步就是去各个学校的网申(网上申请系统)上去申请,这一环节非常繁琐。每个学校的系统各不相同,有的学校还要一段代码,有的还要你说说其他经历。所以需要认真仔细,出了问题就发邮件问学校的人。

2.4 成本

几乎每个学校都要申请费才会开始审你的材料,一般七八十到一百多美元不等,加州系的学校比较贵,普遍一百以上。而且每个申请都要去GRE和托福网站上送分(发送你的成绩单给学校),这个有点记不清了,每个大约是十几二十美元吧。所以换算人民币的话,一个学校大概要一千元左右。当然这是三年前的行情了,现在汇率也不一样了,所以仅做参考。

关于留学中介,不了解不好评价。鄙人是从开始到结束全程DIY,所以说DIY是可行的。如果没有特别相信的靠谱中介的话,推荐还是自己弄吧。虽然烦琐点,但一是节约成本,二是自己的事儿自己肯定最上心。


3.学习生活

3.1 入学前

拿到了AD后(即Admission,一般指没有奖学金的)就可以准备入学了,按照学校要求去开资产证明,去体检,去办签证。关于要带的东西,什么能带不能带,网上有很多很好的文章。

3.2 入学后

入学后第一件事就是选课,多看看课程介绍、听听学长的推荐、查查ratemyprofessor这种网站看看教授的评价,但个人意见是:想学哪门课就去选,因为像教授好不好、课程好不好是受很多因素影响的。每学期的授课老师不一样,老师每学期的心情也不一样,同学水平不一样,作业也不一样。所以说与其过分担心和受他人意见影响,不如自己去决定。除了有名的重课不要一学期多选外,其他都尽可能上自己感兴趣的方向。另外,美国这边上课还有个好处,就是开学的前一两周的课都是介绍性的,因为在这段期间是可以自由退课换课的,所以感兴趣的就去试听吧。

定好课程后,就开始按部就班地做作业,包括编程类的、问答证明类的、概述论文的、多人项目、PPT演示等等。这边一般都会布置课外阅读,如果想学得好,一定要多读。同班同学可能水平很高,作业也要认认真真做到最好。

3.3 成本

关于学费,刚才推荐那些除了CMU,再加上个TAMU,都是性价比很高的学校。以SBU为例(16年春入学),这是三个学期毕业的学杂费开销,包括了保险等其他费用,不包含宿舍和生活费:

这里写图片描述

像CMU这种比较贵的学校,一学期单学费就超三万,所以差别还是很大,大家需要根据学校自己估一下预算。一般在拿到AD后入学前,需要银行出具的资金证明(大部分银行会冻结那笔钱),在顺利拿到正式录取通知和I-20(学生的表格),并且顺利通过大使馆签证后,可以去解冻那笔钱。

3.4 找工季

春季入学的话,受政策影响,夏天不能实习,算是一大缺点。但时间稍微充裕一些,暑假好好做题,为秋招做准备。实在不行就再等春招,再不行就是利用毕业后的几个月。秋季入学就是每学期都比较忙,第一学期刚来就要找实习,然后第二学期回来上课同时准备秋招,但优势也明显,实习表现好的话可以拿return offer,而且相比国内的工作经验,美国的实习经验也更受认可。

按现在OPT(国际生毕业生用OPT来工作,一般专业可以用一年,STEM类专业可以申请延长到三年,这期间如果幸运拿到H1B工作签证就可以继续工作了)的政策是可以毕业后(准确地说是EAD工卡开始日期算起)有三个月的时间找工作的。如果不幸没找到,要么就是找一些公司想法挂靠,要么就只能离境了 :|

申请途径有很多,Linkedin上被recruiter联系是最高效的,再就是去公司官网投简历,去学校组织的Job fair,去论坛里找同学内推等等。当时投了有大概30-40家,主要是后端开发,New grad(应届)、Junior、Senior都有,拿到面试的公司有五六家,Amazon的职位和offer都不错,而且看重我国内的工作经验,于是第一个onsite(去西雅图总部面试)后就推了其他家的面试接了offer,可以说是很幸运,因为之前已经做好了长期找工到毕业的准备。

经过这一路,如果最后能拿到一个还不错的offer,那就是最好的结果了。这是当时拿到offer后写的一段话:“拿到了offer后,开始专心上课。每天坚持做一到两道Leetcode新题。下午四点下课回宿舍,休息一会儿准备吃饭。晚上写写作业,看看NBA。生活突然又开始像生活了,窗外吹来的晚风仿佛都有儿时夏天的味道,想起中学放学回家,路上迎面吹来的风,非常惬意。经历了一年多的学习,慢下来突然有些不习惯。”


4.收获与总结

说起收获的话,以上每一个环节的收获都是巨大的。GRE让你以后能够顺畅地读论文和教材。口语可能还不行,但托福能保证你听课能听懂。这两者的写作让你在紧张的考试时间内奋笔疾书不至于卡壳太久。准备文书让你总结自己的小半辈子,展现最好的自己。选校核填各种网申系统训练你的耐心。在滚滚浪潮中,各种大牛间,保持不迷失。上学后刻苦学习,同时适应完全不同的生活和文化。刷题,口语不好也要硬着头皮去打电话面试。在不断地自我怀疑中,挣扎前行。回头看看,真是少了哪一步都不行,应了那一句话:人生没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数。

回想一下,找到工作当然是个圆满的结局,但来求学找工的人千千万,牛人念名校拿大offer的多的是。其实最自豪的是:用自己的方式走完全程。全DIY完成申请拿到AD,坚持去口碑好的CS系而非一味追求名校的光环,没有因为刷题甚至其他原因逃过一节课,没有病急乱投医去海投简历,找工同时保持高GPA弥补本科的遗憾。用自己的方式,一路走过来,才是最好的结局。

原创粉丝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