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SI七层模型

来源:互联网 发布:linux清除arp表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6/10 20:18
七层模型每层的作用,或者说核心功能如下:

1.物理层:完成相邻两个节点间比特流的传输。

2.数据链路层:完成数据链路间的帧的正确传输。为此要完成链路管理、差错控制、流量控制等等功能。

3.网络层:完成端到端的分组的正确传输。为此要完成路由选择、差错控制、拥塞控制等功能。

4.传输层:完成端到端的消息的正确传输。为此要完成分组的排序、流量控制、差错控制等等功能。

5.会话层:完成会话的进程控制。

6.表示层:完成消息的加密、解密;压缩、解压缩;不同系统间格式的转换。

7.应用层:系统与用户间的接口。

数据链路层和传输层提供流控
数据链路层的流控是面向数据帧的。传输层的流控是面向报文分组的。
再有数据链路层只能完成相邻节点之间的连接,也就限制了它的流控保证相邻节点之间的无错传输,而中间节点在转发过程中,不同节点间的流控可能是不一样的。
传输层是实现进程间通信的,它的流控是在通信进程为基础的。不管中间经过了都少节点,它的流控都是一样的

原创粉丝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