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的df命令详解

来源:互联网 发布:数据整理分析报告模板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6/05 11:00

参数说明

  • -a 全部文件系统列表
  • -h 方便阅读方式显示
  • -H 等于-h,但是计算式,1K=1000,而不是1K=1024
  • -i 显示inode信息
  • -k 区块为1024字节
  • -l 只显示本地文件系统
  • -m 区块为1048576字节
  • --no-sync 忽略 sync 命令
  • -P 输出格式为POSIX
  • --sync 在取得磁盘信息前,先执行sync命令
  • -T 文件系统类型
  • --block-size=<区块大小> 指定区块大小
  • -t<文件系统类型> 只显示选定文件系统的磁盘信息
  • -x<文件系统类型> 不显示选定文件系统的磁盘信息
  • --help 显示帮助信息
  • --version 显示版本信息

操作详解

指令 df 可以显示目前所有档案系统的最大可用空间及使用情形。

例一 df -h

# df -h Filesystem Size Used Avail Capacity Mounted on /dev/ad0s1a 1.9G 389M 1.4G 21% / devfs 1.0K 1.0K 0B 100% /dev /dev/ad0s1d 989M 54K 910M 0% /tmp /dev/ad0s1f 4.8G 3.8G 657M 86% /usr /dev/ad0s1e 1.9G 149M 1.6G 8% /var /dev/ad0s1g 26G 890K 24G 0% /volume2 /dev/da0s1d 325G 261G 38G 87% /volume1 

我们加了参数-h表示使用「Human-readable」的输出,也就是在档案系统大小使用 GB、MB 等易读的格式。

上面的指令输出的第一个字段及最后一个字段分别是档案系统及其挂入点。我们可以看到/dev/ad0s1a这个分割区被挂在根目录下。

接下来的四个字段 Size、Used、Avail、及 Capacity 分别是该分割区的容量、已使用的大小、剩下的大小、及使用的百分比。
注意:
当硬盘容量已满时,您可能会看到已使用的百分比超过 100%,因为 FreeBSD 会留一些空间给 root,让 root 在档案系统满时,还是可以写东西到该档案系统中,以进行管理。

例二 df -ih

我们还可以使用参数-i来查看目前档案系统 inode 的使用情形。有的时候虽然档案系统还有空间,但若没有足够的 inode 来存放档案的信息,一样会不能增加新的档案。

# df -ih Filesystem Size Used Avail Capacity iused ifree %iused Mounted on /dev/ad0s1a 1.9G 389M 1.4G 21% 20495 262127 7% / devfs 1.0K 1.0K 0B 100% 0 0 100% /dev /dev/ad0s1d 989M 62K 910M 0% 24 141286 0% /tmp /dev/ad0s1f 4.8G 3.8G 657M 86% 311439 348015 47% /usr /dev/ad0s1e 1.9G 149M 1.6G 8% 1758 280864 1% /var /dev/ad0s1g 26G 890K 24G 0% 12 3532786 0% /volume2 /dev/da0s1d 325G 261G 38G 87% 707277 43311409 2% /volume1 

我们可以看到根目录的已经用掉的 inode 数量为 20495,还有 262127 的可用 inode。

什么是inode:
所谓的 inode 是用来存放档案及目录的基本信息 (metadata),包含时间、档名、使用者及群组等。在分割扇区时,系统会先做出一堆 inode 以供以后使用,inode 的数量关系着系统中可以建立的档案及目录总数。如果要存的档案大部分都很小,则同样大小的硬盘中会有较多的档案,也就是说需要较多的 inode 来挂档案及目录。

原创粉丝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