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之面向对象模型

来源:互联网 发布:网页编程入门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6/11 11:11

C++对象模型可以概括为以下2部分:
1. 语言中直接支持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部分,主要涉及如构造函数、析构函数、虚函数、继承(单继承、多继承、虚继承)、多态等等。
2. 对于各种支持的底层实现机制。
在c语言中,“数据”和“处理数据的操作(函数)”是分开来声明的,也就是说,语言本身并没有支持“数据和函数”之间的关联性。在c++中,通过抽象数据类型(abstract data type,ADT),在类中定义数据和函数,来实现数据和函数直接的绑定。
概括来说,在C++类中有两种成员数据:static、nonstatic;三种成员函数:static、nonstatic、virtual。
这里写图片描述

C++中的class从面向对象理论出发,将变量(属性)和函数(方法)集中定义在一起,用于描述现实世界中的类。从计算机的角度,程序依然由数据段和代码段构成。
C++编译器如何完成面向对象理论到计算机程序的转化?
换句话:C++编译器是如何管理类、对象、类和对象之间的关系
具体的说:具体对象调用类中的哪种方法,c++编译器是如何区分,是哪个具体的类,调用哪个方法?
1)C++类对象中的成员变量和成员函数是分开存储的
成员变量:
普通成员变量:存储于对象中,与struct变量有相同的内存布局和字节对齐方式
静态成员变量:存储于全局数据区中
成员函数:存储于代码段中。
问题出来了:很多对象共用一块代码?代码是如何区分具体对象的?
2、C++中类的普通成员函数都隐式包含一个指向当前对象的this指针。
3、静态成员函数、成员变量属于类
静态成员函数与普通成员函数的区别:
静态成员函数不包含指向具体对象的指针
普通成员函数包含一个指向具体对象的指针
具体例子:

#include <stdio.h>class Test13{public:    Test13 (int a, char ch)    {        m_a = a;        m_ch = ch;    }    void print ()    {        printf ("a = %d, c = %c\n", m_a, m_ch);    }    static void printA()    {        printf ("a = %d\n", sm_b);    }private:    int  m_a;    char m_ch;    static int sm_b;};int Test13::sm_b = 100;int main13_1(){    printf ("size = %d\n", sizeof(Test13));    Test13 t1(10,'a'), t2(20,'b');    t1.print();    t2.print();    return 0;}class Test13_1{public:    // C++类的成员方法中有一个隐藏的 this 指针,指向当前的对象    Test13_1(int a, int b)    {        this->a = a;        this->b = b;    }    void func()    {        a = 10;    }    void print() const;  // void print (const Test13_1 * const this)private:    int a;    int b;};void Test13_1::print() const{    // this->a = 10;    printf ("a = %d, b = %d\n", this->a, this->b);}int main(){    Test13_1 t(10,20), t2(30,40);    t.print();    t2.print();    return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