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概述

来源:互联网 发布:网络上放妻协议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6/16 02:10

(一)概述

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组件有:服务、消息、介质、设备、规则-协议 
计算机网络的作用: 
- 信息交换 
- 资源共享 
- 协同工作

交换技术和交换网: 
- 电路交换技术及其交换网 
- 分组交换 
- 报文交换

电路交换

要点:数据传输前需要建立一条端到端的通路,数据沿通道顺序传输。 
过程分为3个阶段:建立连接->数据传输->释放连接。 
优点:独占通道资源,延时小,实时性好 
缺点:计算机数据传输的突发性造成信道空闲,利用率低;建立和释放连接时间占用信道资源;异构信道终端间的速率差错不易控制。

分组交换

优点: 
- 灵活:以分组为单位选择路由和传送。 
- 迅速:不必先建立连接就能向其他主机发送分组。 
- 可靠:(容错能力)基于分布式的路由选择协议使网络可以有很好的生存性。 
- 高效: 动态分配传输带宽,对通信链路是逐段占用。分组逐个传输,可以使分组结点内和结点间并行、流水线传输方式减少了报文的传输时间,因分组,减少了出错机率和重发数据量 
缺点: 
- 分组在各结点存储转发时需要排队,这就会造成一定的时延。  
- 分组必须携带的首部(里面有必不可少的控制信息)也造成了一定的开销。  
- 可能出现失序、丢失或重复分组 

报文交换

要点:要发送的信息不分组,封装路径等控制信息,递交报文结点交换机独立选路存储转发式传输。 
优点:  
- 不需要为通信双方预先建立一条专用的通信线路,不存在连接建立时延,用户可随时发送报文。  
- 采用存储转发的传输方式,可灵活选择路径传输数据,可靠性高,易速率匹配,提供多目标服务,即一个报文可以同时发送到多个目的地址 
- 通信双方不是固定占有一条通信线路,而是在不同的时间地占用不同的物理通路,提高了通信线路的利用率。  
缺点:  
- 存储、转发引起转发时延,时延与网络的通信量有关,实时性差 
- 由于报文长度没有限制,要求网络中每个结点有较大的缓冲区。  
- 差错恢复较分组交换代价高


体系结构

计算机网络的经典结构模型 
— OSI/RM 体系结构 
— TCP/IP 体系结构


时延

总时延 = 发送时延+传播时延+处理时延+处理时延

  • 发送时延 = 数据块长度(bite)/信道宽度(bite/s)
  • 传播时延 = 信道长度(m)/信号在信道上的传播速率(m/s)

时延带宽积 = 传播时延 × 带宽 
链路的时延带宽积又称为以比特为单位的链路长度。


原创粉丝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