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做到》有感

来源:互联网 发布:线切割编程软件有几种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5/24 00:06

一个人的名字


有这样的一个说法:自从有了互联网知识,才有了更多的和互联网有关行业的兴起,才更加促进了互联网知识更进一步发展,总而言之这是一个知 行 知的过程。
你支持这样的观点吗?有这样一个人,他当初就是这样认为的。他推崇一位明代的思想家王阳明,更是对这位思想家“知行合一”的理念表示赞同和欣赏,这个人原名叫陶文浚,这位陶文浚先生对于这样的思想有深刻的感悟,所以他给自己改了名字叫做:陶知行。但随着时间的慢慢积淀,他渐渐发现,一切事情都要追根寻源。就像互联网的发展,如果再进一步问,互联网的知识又是哪里来的呢?它一定不是凭空出现的,它是无数次的有计划有规律的进行多次尝试和实践的结果,并把它总结,得出来的经验。与其说是知行知 ,不如说是:行知行。一个挂着“知行”的招牌,却打着“行知”的旗号,所以是时候再改一下名字了,所以他挥笔,把自己的名字改成了:陶行知。没错,他就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在他看来: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行动是老子,知识是儿子,创造是孙子。
但是在知道和行动中总是普遍存在一个巨大的鸿沟,好像很难跨越过去。在一个传奇商人菲尔.莫雷和“作家”之间有一段有趣的故事,在他们看来这是“缺失的一环”,没错,人们在学到的和时间做法之间有一巨大的鸿沟,知识来的好似非常的容易,但是并不会实际改变行为。在肯.布兰佳、保罗.梅耶和迪克.卢赫的《知道做到》一书中展开了讨论,让我们来看看书中商人和作家讨论出来的结论和方法。

无法完成从Know-How到行动的原因


1、知识量超负荷——拥有的Know-How过多
2、不恰当的过滤系统——消极性过重
3、不适当的学习方法——坏习惯

我们分别针对这3点原因,来举几个例子,并针对性的找到解决的办法,在这些例子中看看,在这些例子中能否看见自己的影子。

第一条:知识量超负荷

比如,看书只是看一遍,经常性的泛读一些书籍,不断去接触新信息,这样就不断的使之前看过的被遗忘。2个解决办法,一个就是:间隔性的重复;另一个是少而精理论:对相似或相同的书籍内容进行多次的翻阅,而且每次的阅读都要有不同的事情要去做,比如,第一遍可能是泛读,第二遍可能侧重点在理论知识点和词汇,第三遍可能会做整理做总结,第四次以后会伴随着一些分享,这样做一些重复不断可以加深自己的理解,而且在很多方面都在潜移默化的改变。
所以,针对这一点,我们的日常学习中,笔记的整理,是一个很好的提升的点。在我的笔记里,可能有很详细的分类,可能有很多的内容,在平时,随时随地的记录,但是,记录下来了,却没有整理,笔记还是那样的杂乱无章,可能自己再去看都看不懂。所以,定期的处理自己的笔记,把自己的笔记整理的精炼有条理。

第二条:消极过滤

比如:初当师父的我,也会不自觉的有这样不合理的认知,在学习中,可能会要求我们的徒弟列出自己的学习计划,并要把计划随时更新和每日的情况发送给师父们。当约定计划时间到时,徒弟们会发给自己的师父或者亲近的小伙伴们自己的完成情况,这种情况也可以理解成,通过自己的努力来赢得关注,或者从师父同学那里寻求表扬和认可。但有的时候,倾向于严格的师父,可能会强调“消极”的事情,比如:你哪里本来可以做的更好,这个项目还有这样这样的错误,或者怎么又没有完成,是不是又拖延了?!而当徒弟表现好的时候,认为那是理所应当的,认为可能鼓励了她就会骄傲,所以选择什么都不说,或者简言而过。但这样并不是说徒弟有做的不对的事情不能纠正他们,但是积极的行为更加需要得到强化。
这里还涉及到了一种思维方式:名字叫:绿灯思维。绿灯字面含义我们都知道是通行的意思,也就是当交流或者开会的时候,在他人提出了自己的观点或者看法的时候,尽量的表示对提议的肯定和可行的地方,这样会营造出一个积极的创造性的讨论氛围,在适当的时候可以启用黄灯思维。自己给出积极的反馈,也会更多的得到积极的效果。设身处地的想,当我们做了努力和改变却没有人发现和鼓励时,是不是会开始产生怀疑?而且我们自身可能也开始用批判的眼光看待周围的事情,这是一个恶性循环。
所以,针对这一点,我们可以落实的,身为师父:就是多发现徒弟提高的地方,做一个积极的聆听者,突出和强化积极的行为。身为徒弟;那就尽可能的和师父交流,谈谈你的想法,做到从拒绝到吸收。

第三条:不适当的学习方法

比如:刚刚在第一条中提到的,知识超负荷中提到了一个例子,就是我们生活中的笔记,笔记我们每个人,从上学开始,就伴随着我们,老师课上要求大家做笔记,考试的时候错题有错题笔记,各种各样的笔记,很多。但是对于我们的笔记,我们有定期的整理和温习更新过吗?这个是知识超负荷的一个表现同时,也是我们学习方法的不适当的问题。相信,对于知识网这个词大家都不陌生,那怎么让我们每天学习的知识点,在时间的积累下,可以变成一张网呢?重要的一个学习方法就是知识跟进。
所以,在实行跟进的前提是我们要有一份比较周密的计划。在我们接触了新的理论或者学习方法之后,没有很好的计划把它去尝试落实下去,那么我们就又会很快回到我们的老习惯中去,这就是我们的知道,但是做不到。我知道有这样好的学习方法,我知道我如果这样学,可以有所进步和提升,但是,没有跟进去做,就只停留在了知道的阶段。

串联的力量



我们从上面的三点,可以找到了问题的所在,但所有的原因,都不是单独存在的,他们可以形成一个闭合的环,串联起来。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起初米老师向我们推荐快速阅读的学习方法,首先这是接触到了一个我们从没有接触过的新内容。在我们自己的角度考虑,当在听到这个新的事物的时候,我们点亮自己的绿灯思维,先做到不拒绝。接着,米老师告诉我们自考学习,要用这样的快速阅读的方法,每次讲到自考学习的方法的时候都会重复快速阅读的重要性,快速阅读的好处,有效的用间隔重复来减少了知识的超负荷,突出这样的学习方法。再站在我们的角度考虑,为了有效的完成这样的自考学习,我们要为我们的自考学习制定相应的计划,有组织的不断的去跟进学习的进度,自组织社会化进行交流分享,在分享的过程中,我们不断的强化积极的方面,重点突出我们学会了什么,和对方进行交流分享。这样我们的快速阅读在自考学习这样的期间得到了有效的应用。

这样是不是有效的实现我们我们知道,而且可以做到。但是,生活中,我们一直在不断地接触这新的事物,我们要把这样的新事物,不仅仅是停留在一个我知道,我写过的阶段。首先绿灯思维接受他,接着马上跟进,看看有没有可以实践的点做出相应的规划,然后间隔性的重复,可以选择把重复的时间也做在规划里,最后,我们要对我们每一次对规划的总结强调它积极的方面。

从陶行知先生的名字我们可以看出,对于行的重要性。我们生活在这个信息量爆棚的社会环境下,随时随地我们都在接受或者发出着最新的讯息,如何让这些讯息不成为我们的过眼云烟呢?怎么应用它,让它改变我们的旧习呢?让它不再成为我们的焦虑呢?去做吧,从每一个小的地方开始做起,就先从接受它,相信自己可以做到开始!
原创粉丝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