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m32内存分配

来源:互联网 发布:淘宝黑名单在哪里设置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6/07 01:43

https://www.cnblogs.com/yanghong-hnu/p/4705755.html

http://blog.csdn.net/c12345423/article/details/53004747

http://blog.csdn.net/spdian/article/details/52963829


bss段:

  bss段(bss segment)通常是指用来存放程序中未初始化的全局变量的一块内存区域。

  bss是英文Block Started by Symbol的简称。

  bss段属于静态内存分配。 

  

data段:

  数据段(data segment)通常是指用来存放程序中已初始化的全局变量的一块内存区域。

  数据段属于静态内存分配。 

  

text段:

  代码段(code segment/text segment)通常是指用来存放程序执行代码的一块内存区域。

  这部分区域的大小在程序运行前就已经确定,并且内存区域通常属于只读(某些架构也允许代码段为可写,即允许修改程序)。

  在代码段中,也有可能包含一些只读的常数变量,例如字符串常量等。 

  

堆(heap):

  堆是用于存放进程运行中被动态分配的内存段,它的大小并不固定,可动态扩张或缩减。

  当进程调用malloc等函数分配内存时,新分配的内存就被动态添加到堆上(堆被扩张);

  当利用free等函数释放内存时,被释放的内存从堆中被剔除(堆被缩减)。

  

栈(stack)

   栈又称堆栈,是用户存放程序临时创建的局部变量,

  也就是说我们函数括弧“{}”中定义的变量(但不包括static声明的变量,static意味着在数据段中存放变量)。

  除此以外,在函数被调用时,其参数也会被压入发起调用的进程栈中,并且待到调用结束后,函数的返回值也会被存放回栈中。

  由于栈的先进先出(FIFO)特点,所以栈特别方便用来保存/恢复调用现场。

  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可以把堆栈看成一个寄存、交换临时数据的内存区。 


一个程序本质上都是由 bss段、data段、text段三个组成的。

  这样的概念,不知道最初来源于哪里的规定,但在当前的计算机程序设计中是很重要的一个基本概念。

  而且在嵌入式系统的设计中也非常重要,牵涉到嵌入式系统运行时的内存大小分配,存储单元占用空间大小的问题。

    在采用段式内存管理的架构中(比如intel的80x86系统),bss段通常是指用来存放程序中未初始化的全局变量的一块内存区域,

  一般在初始化时bss 段部分将会清零。bss段属于静态内存分配,即程序一开始就将其清零了。

    比如,在C语言之类的程序编译完成之后,已初始化的全局变量保存在.data 段中,未初始化的全局变量保存在.bss 段中。

  text和data段都在可执行文件中(在嵌入式系统里一般是固化在镜像文件中),由系统从可执行文件中加载;

  而bss段不在可执行文件中,由系统初始化



今天仔细读了一下内存管理的代码,然后还有看了堆栈的相关知识,把以前不太明白的一些东西想通了,写下来,方便以后查看,也想大家看了能指出哪里不对,然后修改。    

[转载]STM32的内存管理和堆栈相关的认知




首先,先看一下stm32的存储器结构。

FlashSRAM寄存器和输入输出端口被组织在同一个4GB的线性地址空间内。可访问的存储器空间被分成8个主要块,每个块为512MB

FLASH存储下载的程序。

SRAM是存储运行程序中的数据。

所以,只要你不外扩存储器,写完的程序中的所有东西也就会出现在这两个存储器中。

这是一个前提!

 

 







堆栈的认知

1.     STM32中的堆栈

这个我产生过混淆,导致了很多逻辑上的混乱。首先要说明的是单片机是一种集成电路芯片,集成CPURAMROM、多种I/O口和中断系统、定时器/计数器等功能。CPU中包括了各种总线电路,计算电路,逻辑电路,还有各种寄存器。Stm32有通用寄存器R0R15 以及一些特殊功能寄存器,其中包括了堆栈指针寄存器。当stm32正常运行程序的时候,来了一个中断,CPU就需要将寄存器中的值压栈到RAM里,然后将数据所在的地址存放在堆栈寄存器中。等中断处理完成退出时,再将数据出栈到之前的寄存器中,这个在C语言里是自动完成的。

2.     编程中的堆栈。

在编程中很多时候会提到堆栈这个东西,准确的说这个就是RAM中的一个区域。我们先来了解几个说明:

(1) 程序中的所有内容最终只会出现在flashram里(不外扩)。

(2) 段的划分,是将类似数据种类存储在一个区域里,方便管理,但正如上面所说,不管什么段的数据,都是最终在flashram里面。

C语言上分为栈、堆、bssdatacode段。具体每个段具体是存储什么数据的,直接百度吧。重点分析一下STM32以及在MDK里面段的划分。

MDKCode,RO-data,RW-data,ZI-data这几个段:

Code是存储程序代码的。

RO-data是存储const常量和指令。

RW-data是存储初始化值不为0的全局变量。

ZI-data是存储未初始化的全局变量或初始化值为0的全局变量。

Flash=Code + RO-Data + RW-Data;

RAM= RW-data+ZI-data;

这个是MDK编译之后能够得到的每个段的大小,也就能得到占用相应的FLASHRAM的大小,但是还有两个数据段也会占用RAM,但是是在程序运行的时候,才会占用,那就是堆和栈。在stm32的启动文件.s文件里面,就有堆栈的设置,其实这个堆栈的内存占用就是在上面RAM分配给RW-data+ZI-data之后的地址开始分配的。

:是编译器调用动态内存分配的内存区域。

:是程序运行的时候局部变量的地方,所以局部变量用数组太大了都有可能造成栈溢出。

堆栈的大小在编译器编译之后是不知道的,只有运行的时候才知道,所以需要注意一点,就是别造成堆栈溢出了。。。不然就等着hardfault找你吧。

3.     OS中的堆栈及其内存管理。

嵌入式系统的堆栈,不管是用什么方法来得到内存,感觉他的方式都和编程中的堆差不多。目前我知道两种获得内存情况:

(1)用庞大的全局变量数组来圈住一块内存,然后将这个内存拿来进行内存管理和分配。这种情况下,堆栈占用的内存就是上面说的:如果没有初始化数组,或者数组的初始化值为0,堆栈就是占用的RAM的ZI-data部分;如果数组初始化值不为0,堆栈就占用的RAM的RW-data部分。这种方式的好处是容易从逻辑上知道数据的来由和去向。

(2)​就是把编译器没有用掉的RAM部分拿来做内存分配,也就是除掉RW-data+ZI-data+编译器堆+编译器栈后剩下的RAM内存中的一部分或者全部进行内存管理和分配。这样的情况下就只需要知道内存剩下部分的首地址和内存的尾地址,然后要用多少内存,就用首地址开始挖,做一个链表,把内存获取和释放相关信息链接起来,就能及时的对内存进行管理了。内存管理的算法多种多样,不详说,这样的情况下:OS的内存分配和自身局部变量或者全局变量不冲突,之前我就在这上面纠结了很久,以为函数里面的变量也是从系统的动态内存中得来的。这种方式感觉更加能够明白自己地址的开始和结束。

这两种方法我感觉没有谁更高明,因为只是一个内存的获取方式,高明的在于内存的管理和分配。


keil编译后会有一行:Program Size:Code=xxxRO-data=xxxRW-data=xxxZI-data=xxx

Code 代表执行的代码,程序中所有的函数都位于此处。

RO-data 代表只读数据,程序中所定义的全局常量数据和字符串都位于此处。

RW-data 代表已初始化的读写数据,程序中定义并且初始化的全局变量和静态变量位于此处。

ZI-data 代表未初始化的读写数据,程序中定义了但没有初始化的全局变量和静态变量位于此处。ZI英语是zero initial,就是程序中用到的变量并且被系统初始化为0的变量的字节数,keil编译器默认是把你没有初始化的变量都赋值一个0,这些变量在程序运行时是保存在RAM中的。

Code: 程序所占用的FLASH大小,存储在FLASH.

RO-data: Read-only-data,程序定义的常量,存储在FLASH中。

RW-data:Read-write-data,已经被初始化的变量,存储在SRAM中。

ZI-data:Zero-Init-data,未被初始化的变量,存储在SRAM中。


2.如果你查看.map文件,如下例子:

==============================================================================

    Total RO  Size (Code + RO Data)                 2980 (   2.91kB)
    Total RW  Size (RW Data + ZI Data)               104 (   0.10kB)
    Total ROM Size (Code + RO Data + RW Data)       2988 (   2.92kB)

==============================================================================

Total ROM Size (Code + RO Data + RW Data)这样所写的程序占用的ROM的字节总数,也就是说程序所下载到ROM flash 中的大小。为什么Rom中还要存RW,因为掉电后RAM中所有数据都丢失了,每次上电RAM中的数据是被重新赋值的,每次这些固定的值就是存储在Rom中的,为什么不包含ZI段呢,是因为ZI数据都是0,没必要包含,只要程序运行之前将ZI数据所在的区域一律清零即可,包含进去反而浪费存储空间。

实际上,ROM中的指令至少应该有这样的功能:
       1. 将RW从ROM中搬到RAM中,因为RW是变量,变量不能存在ROM中。
       2. 将ZI所在的RAM区域全部清零,因为ZI区域并不在Image中,所以需要程序根据编译器给出的ZI地址及大小来将相应得RAM区域清零。ZI中也是变量,同理:变量不能存在ROM中。
       在程序运行的最初阶段,RO中的指令完成了这两项工作后C程序才能正常访问变量。否则只能运行不含变量的代码。


原创粉丝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