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续探讨银行

来源:互联网 发布:乌索普的爸爸 知乎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4/29 20:20

※呵呵,什么时候银行股成为了我国证券市场的估值洼地?!这是奇迹也是机会。我们这些价值投资者真的该谢谢那些基金同志们,是他们给了我们买进持有的机会,也给了我们可以获得理想收益的投资品种。同时,由于银行股的价值低估,我们就可以放心的拿着睡觉,不用担心市场的涨涨跌跌,不用考虑该什么时候卖出的问题,也不用考虑大盘扑朔迷离的趋势。

当然,我们得关心宏观经济,关心宏观经济政策,关心宏观经济调控对于银行业的负面因素,因为虽然说银行业的基本面会滞后于实体经济的波动,但银行业的波动却并不比周期性行业厉害。

当然,也有人会说:“基金都不看好银行业,我们拿着还有什么意思呢?想赚钱都没门。”呵呵,其实,我就有这个习惯,我就是喜欢基金不看好的品种,我就是喜欢在基金大量卖出的时候买进。因为我知道,我了解,总有一天,基金同志们会高于他们卖出的价格来替我抬轿子的。

想在证券市场生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则就是:人多的地方别去!

咱们就在清静的品种里面寻找价值低估的品种,然后,等待着基金同志们过来抬轿子,然后热闹,然后赚钱,然后卖出。再去寻找下一个清静的地方,周而复始,不亦乐乎!

为什么要与基金同志们对着干呢?因为我们是价值投资者,而基金不是,他们是交易者,他们喜欢热闹的地方,他们同时会制造热闹。

呵呵,扬长而去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基金说自己在价值投资,全世界的猪都笑了。好玩吗?不!不好玩,我觉得心酸。

我对基金的评价是:有朝气,有知识,有点食洋不化,为洋鬼子做嫁衣;反应(包括情绪波动)快,动手慢,有点莫名其妙,为老鼠仓而奋斗。

可惜的是,几年来竟然出不了一个出类拔萃的基金经理。

价值投资者是寂寞的,等待价值回归的过程是漫长的,所以,价值投资者第一条就是需要:傻!否则,你没办法忍受。

 

(108)回复:民生银行拍卖海通股权的招商公告

存贷比这个东东确实复杂,比如按照银监会1104报表规范的要求,以前贴现要从贷款中扣除,今年又不扣除了。

民生银行存款、贷款谁受制于谁,真的很难说的清。根据我们的经验数据,以公司业务为主的银行,贷款大约可以创造2/3的存款,因此贷款增长减少会影响存款的增加。对于风险控制能力差的某些银行,1亿贷款甚至可以创造1亿存款,奥妙在于借款人资信较差,愿意支付较高的贷款利率,如愿意支付10%的总成本,可以按8%借款,借款后100%作为保证金存款(保证金存款计入存贷比的存款项)开银行承兑汇票,再拿银行承兑汇票到别的银行贴现,保证金存款与贴现的利差假设是2%,客户总成本不变,银行的收益也不变,都是10%

对于事业部改革的冲击,我听说民生上海分行的行长在上海待了6年(记不太准,大约),根基很深,还是被总行调回去,据说头衔是总行副行长。这在短期肯定有阵痛,但长期对民生未必不是幸事。

作者:云淡风清

 

(111)回复:民生银行拍卖海通股权的招商公告

老股民先生您好!  200610月我买鞍钢后一直关注您的博客,一年多的时间几乎每周到您这里学习。最近看到大家都在讨论银行股票,我依然在这里潜水学习。我也买了银行股,一是圈男内的朋友们共同看好银行版,二是受您的影响。这一年多,在朋友里我广为推荐您的博,看过您的博的朋友们也对您的分析格外钦佩。

现在大家热情地看多银行股,在分析过程中,我一直想发言,由于没注册就一直沉默。再次,我觉得自己有点自私。因为,大家为存贷比例和信贷规模一直困惑着,尽管我知道这里很多朋友都知道这两个概念,但是大家不熟悉的是信贷计划的制定。

今年人民银行对商业银行的信贷计划按相对指标考核和增量指标双向考核,也就是说存款增长得多,存贷比例相对数有空间,但绝对额被控制着,无法继续增加贷款存量的。有的是按季度制定考核的。

民生银行有它的资金中心负责债券投资和银行间市场的融资业务的,债券投资分帐户管理,有的是交易性帐户,有的是投资性帐户,核算不一样的。

浦发,民生,兴业和招商都有债券投资业务,相比较而言,兴业银行的债券投资做得最好,他们的总行在福州,但是资金营运中心几年前就设在上海,可见总行对这块业务的重视。次之为民生-浦发-招商。

你们在计算收益的时候,债券投资不同帐户的资产有的按市值计算,有的按面值计算,对利润是有影响的。

此外,在银行的报表里,大家只要在损益表里把存贷类利息收支、金融机构往来利息收入支出,费用的支出,投资收益等按报表格式的内容拿出来分别对比每家银行的就可以了。否则,你们计算的月均或日均余额水分很大,计算的加权平均收益误差也很大,没有对比性。银行的报表里,金融机构往来利息收入是免税的。

作者:影子2008 

 

(116)回复:民生银行拍卖海通股权的招商公告

根据我对银行的了解来看,我国银行的经营管理模式存在重大问题,不能把它看作零售企业。主要理由如下:1、大部分银行(四大行)外加人行、银监高管相互流动,相互难有商业机密。这种人事体制也造成高管太过重视短期经营目标,上任之初大扫除(暴露坏账),离任之前拼命捂(隐瞒坏账),只有各行的风险管理部门才知道本行内部真正的坏账率(非报表披露)是多少。

2、现在银行网点权限上收,没有批贷权,只能拉存款和卖理财产品,即没有什么盈利能力。单位网点盈利水平数据没有实际意义。

3、银行现在贷款对象趋同性非常严重,对于大集团企业银行没有什么话语权,也难以取得有效抵质押物覆盖风险。结果一旦出现某个集团性风险,往往大批银行牵涉其中,当年的德隆,三九都是这么回事。如果没有当家的老大来救,不知各家银行拿什么来堵窟窿。

4、大部分银行目前的风险管理水平仍停留在流程管理阶段,远未达到经营风险的水平。所有资产在单一经济区,没有什么方法抵御宏观风险,虽然监管层有所关注,奈何管理层水平未及加上1的原因,基本没有人在正式场合考虑这个问题。

5、四大行在注资剥离前,不良率高到离谱,放国外早倒闭了,(有个说法*行的好像在50%以上)现在养到白白胖胖,好像都很有料,利润也很好,那也是拜宏观经济好所赐,等这轮经济周期衰落,马上打回原形。剔除注资剥离政策性核销的因素,才是银行的真实家底,(从这个角度讲,有些蓝筹银行从建立到现在可能一直在亏损)国内银行的周期性更胜于某些行业。

6、好消息是银行具有隐性的国家信用,一般不会出现挤兑风潮,一时半会垮不了,出什么大的政策都会考虑银行的利益,有需要老大会拉一把的。

7、一个放贷失误可以吃掉几年的利润(*发展19亿骗贷案,看来很难追回了,不知股价为什么那么厉害,难道是外国庄?)。在目前国内的信用环境和责任制度下,难以避免反复出现此类问题。

所以,我从来没有买过银行股。与老股民商榷。

作者:雷曼

 

(180)回复:民生银行拍卖海通股权的招商公告

行业分析师注定是郁闷的。作为任何股票市场不可或缺的价值中枢,银行股在中国的地位尤为独特,大量后续银行的上市,使得银行股研究只能是越来越重要,当然也就是分析师越来越重要。如果说深发展、民生银行和浦发银行的面世,质量或份量还不够的话,招商银行的挂牌让所有分析师都感受到了机会。翻看招行上市两年来的银行股报告,“演绎增长的故事”是分析师爱用的主题词,招商银行也不孚众望,确实演绎了一把增长的故事。两年的时间里,资产规模增长了90%,拨备前利润增长了99%,在大量计提准备后,净利润也增长了56%。让分析师跌掉眼镜的,是股价没有演绎任何增长的故事,就像老太太散步,一圈又一圈,三个大波段之后,又回到了上市价。

银行股到底出了什么问题?银行股没问题,是银行股估值有问题。在银行股估值的所有方面,都不可避免地涉及到经济变迁和金融制度变迁因素的影响,而任何一个因素的微小变动,对银行股盈利的影响都是巨大的。换句话说,截至目前,中国的银行股尚不具备精确估值的基本条件,对银行股的估值,最后会演化成对中国经济增长和金融改革成败的一种先验判断。

看银行要先看资产质量。03年五家上市银行计提的贷款损失准备,估计是贷款总额的0.81%,而国际银行的计提水平一般在0.2-0.6%。如果减按国际同业标准去计提准备,上市银行的利润就要翻番了。过多的计提,反映了银行在盈利高增长年的一种保留心态。但是这种保留做法,根本上不能解决不良资产的可能冲击。如果经济循环出了问题,计提5个百分点也不够,当年花旗险些沉沙南美,百富勤最终折戟印尼,都说明坏帐问题来了,高杠杆的金融业是禁不起冲击的;当然,反过来看,如果经济循环不出问题,那么这两年的计提就是人为压低银行利润了。中国银行业历史上的大量呆坏帐的教训,不由得人们不惯性地怀疑2002年以来新一轮银行资产扩张的质量问题。

笔者以为97年以来呆坏帐的大量出现,源头是政府僵化的利率管制。在持续的物价下跌过程中,法定贷款利率的下调严重滞后,导致相当长的时间里实际贷款利率甚至超过10%,也就是超出了企业的8%的长期资本收益率,当时流行的话叫企业给银行打工。整个生产部门的创利能力低于贷款付息义务,银行呆坏帐不产生才怪。98年以来,存贷款利差逐渐加大,但是银行反而日益惜贷,存贷比逐年降低。银行宁可把钱存到央行,赚不到0.5个百分点的无风险利差,也不愿意贷款给企业,赚高达4个百分点的含风险利差。这说明问题不在利差上,而在利率水平上。超出借款人整体负担的利率水平,必然带来的大量的不良贷款。直至2002年的又一次降息,银行的贷款热情才重新恢复,这次虽然利差下降了25个基点,但是贷款利率降至企业还款能力范围内,银行贷款信心陡增。03年出现了5年来银行业存贷比的第一次上升,这是个非常值得关注的现象。按今年3%的通胀预期,银行的实际贷款利率只有2.3%,应该说这个利率水平,借款人是完全能够承受的,本轮银行资产扩张的质量应该是有显著提升的,但是说了不算看到才算,估计也要到04年底才能有足够的数据供我们评价本轮贷款扩张的质量。  

 

在接下来的一轮升息预期中,估计利率的调整滞后于物价的上涨,银行贷款安全性还会进一步提升。在更远的视野里看银行资产质量问题,实际上就是看中国政府、企业和居民的还款能力的问题,进一步说,就是中国经济增长的质量的问题,这其实已经超出银行股行业研究的小范畴了。

再看利差问题。按照上市银行现在的盈利结构,如果存贷款利差上升1个百分点,银行盈利会翻番,如果下降1个百分点,银行会转为亏损,利差无疑是一个高敏感性的变量。目前的利率管制政策下,利差首先是一个政策变量,对金融政策的解读很重要。本轮银行改革的特点,不是市场竞争导向的,而是治理结构导向的。市场竞争导向的改革,就是要放松行业准入,在竞争中优胜劣汰,当一批银行关门破产的时候,活下来的就是真正的现代金融企业了。治理结构导向的改革,是国家为国有银行和农村信用社大笔埋单,通过自上而下的银行再  

 

短期来看,对04年银行利差水平的变动比较好预测。如果是政府控制住了投资过快增长的势头,由此引致信贷需求曲线左移,那么利差会缩小。如果政府是用控制信贷的手段去抑制投资增长,那么资金供给的数量管制会以一个较高的资金价格完成市场出清,也就是说利差就会加大。从以往经验看,政府总需求管理的有效手段,还是扩张靠财政赤字,收缩靠银行信贷,今年的利差会加大。对于国有银行来说,利差上升与规模扩张速度减缓同时发生,对盈利增长的影响是比较中性的,而股份制银行最现实的扩张约束条件是资本充足率限制,上市银行由于资本充足率高于同业,而且今年普遍有大额融资入帐,扩张的空间更大,今年的市场份额也会进一步提升。上市银行今年有望与整个银行业分享利差加大的同时,维持远超过行业平均水平的存贷款规模高速增长,04年很可能是上市银行的业绩爆发年。  

利率市场化后,利差会如何变动呢?笔者以为,不能简单地用银行业内竞争趋势去解释利差变动,而要结合资金产品的供求格局去看这个问题。对于流通业来说,紧缺商品造就中间商高毛利,过剩商品造就中间商低毛利,这是一个规律。如果把银行看作是资金的中间商的话,规律也是一样的。在决定利差的因素中,整个社会的资金供求状况是首位的,银行业的内部竞争格局对利差的影响还在其次。中国经济的生产要素禀赋,特点是劳力的富余和资金的不足,至少在大量农村人口隐性失业问题没有解决前,中国不会出现资金富余,银行业也不会步入利差下降周期,利率市场化初期很可能看到的是利差的上升。

对于研究中国银行股的人,国内银行独有的高财务杠杆问题,是不能忽视的。以招商银行为例,03年的平均净资产收益率是13%,与国际同业比,可以算中游水平。但是,从资产盈利能力的角度看,国际同业的资产收益率一般在1%以上,招商银行03年的平均资产收益率只有0.53%,资产收益能力明显落后。招商银行是凭着25倍的平均财务杠杆,取得国际同业水平的净资产收益率的。随着银行经营和监管的国际化,特别是资本充足率监管标准的逐步提升,招行的财务杠杆会不会降低?下降的财务杠杆和上升的资产盈利能力,最终将导致净资产收益率如何变动呢?这也是银行股估值不得不面对的问题,实际上,对财务杠杆水平的预测,也就是对资本市场改革和银行监管改革进度的一种预测。

不管是资产质量问题、利差问题还是资本充足率问题,在银行股分析师面前,都可以归结为四个字“不确定性”。银行股分析师要摆脱不能精确估值的困境,一个剑走偏锋的想法是,把重担交给宏观经济分析师。鉴于银行业绩的高度弹性,银行股可以说是宏观经济的指标股了,买不买银行股的问题,成了是否看好中国经济的问题。此外,银行股总是放大化地折射宏观经济,把银行股看做是个中国经济的期货品种,也未为不可。中国经济新一轮上涨的质量到底怎么样,银行本轮资产扩张的效果如何,本轮银行体制改革能否成功,04年底共识也许会形成。而此前,04年更像是一个风险年份,但是收益与风险总是相伴,这也是市场的魅力所在。

当两年来银行股分析师们高喊“增长的故事”的时候,银行股用三个完美波段证明了自己只是一个交易性品种。现在很多分析师更改主题了,准备把银行股作为交易性品种推荐,甚至给出了2元钱宽度的买卖区间,但银行价值谜团揭晓在即,股价是不是反而要真的演绎“增长的故事”了?如果不幸言中,分析师们恐怕要继续郁闷下去了。  

  发布者 sq1sq1sq1 

※这是一篇老文章,说的很不错的,值得学习。

我不知道这位先生是否就是作者?不管怎么样,我还是谢谢你!

 

(208)回复:民生银行拍卖海通股权的招商公告

民生的比较对象应该是招行,从现在的情况来看:

1、 民生的市场份额开始有缩小的趋势。

2、 民生与招行的差距有扩大的趋势。

3、 民生一直在努力追赶与招行的差距,但是总是感觉到力不从心。

4、 在四家股份制商业银行中,民生的员工是最累的。

5、 民生在实行事业部改革之后,各分行正在零售、财富管理方面非常努力地经营,也取得了一些效果。但与招行相比,民生还是在依靠人海战术的阶段,而招行已经是依靠系统化的竞争优势了。

6、 民生的股东们,有一些人是非常有战略眼光的。如副董事长张宏伟,此人几年前在两+会中大声疾呼,呼吁gj支持民-族商业企业,获得了广泛的呼应和zgc的支持,之后,他旗下的东方家园在全国跑马圈地,在各大城市迅速地圈到了100块廉价的商业用地。然而东方家园一直经营一般,在swb圈定的几家重点扶持商业企业中竟然榜上无名,近年来东方家园一直在与外资洽谈合作事宜。张宏伟旗下的企业,给人的感觉就是眼光特准,但执行不力。而招商局,无论战略眼光,还是执行能力,都是非常高的,旗下的企业,个个都是行业翘楚。

7、 民生的内部成本利润核算是非常直接的,每个业务人员/单元都可以算是一个利润中心,都可以最直接地了解到自己经营情况。

8、 经营风格对比,依照关于企业个性的一种理论:民生的经营风格,可以类比微软,男性化;而招行的经营风格,可以类比谷歌,女性化。一般来说,后者更加适合未来的需要。

作者:北海若 

※民生想超越招商的业绩很难很难,目前的民生差不多是招商三分之一获利能力,除非招商犯错,否则是很难的。

 

原创粉丝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