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电子教务”概念

来源:互联网 发布:linux route 添加路由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4/29 20:18
    这几天打算换Win7,想把电脑里的资料整理整理。。结果翻出一个N年前的咚咚。。
    记得从高二开始,基本上CCW的周报每期都买,因为量足,又便宜。每期都是厚厚一个袋子,里面6、7本不同侧重的分栏。那真是周报,一份要看一个星期。哈哈。。记得但是家里还积累了好大一堆。。
    这篇文章,也是在看到一期专刊以后,去CCW论坛里发表的一篇自己的可以算是读后感的文章。。
    现在看起来,那时候的想法有些幼稚,但还是很有意思的。。高考以后,开始学MCSE,自从那个时候,自己就真正的走上了IT这条路。不经意之间,已经快7年了。。。
 
    值得纪念的一篇文章。。
————————————
 
    大家好,我是来自武汉市育才高中高三的一名学生。从小我对计算机就有浓厚的兴趣,对IT行业有一种很强烈的向往。同时我也是《计算机世界》的一个不太忠实的读者(那是要搞学习原因)。
    在我看见2002年4月29日的第15期《计算机世界》C版(《教育信息化专刊》)时我感到很振奋。因为这于我在两个多月以前萌发的一个设想不谋而合。
    事情应该从两个多月前说起。在2月份的全市高三调考中,我的成绩很不理想。我从小一直想从事计算机方面的工作,长大了我立志有进入IT行业。但从我现在的成绩来看,要想考上好的大学还是很难的,而且时间也不多了,短时间不可能有一个较大的起色。所以,当时的我很是茫然。
    这时我突然发现一个问题。为什么在高考中有人欢乐有人忧?终于有了答案,那是因为有些人适应当今的教育方式他们就有很好的成绩;有些人不适应就没有好的成绩。
    中国的学子千千万,他们的性格,爱好,习惯各有不同,所以他们选择学习的方法也是不同的。比如:在学习物理中一个"接触面粗糙程度与摩擦力的关系"时,一个学生可能会先看书,把书看懂,然后再想像书本中的现象,最后加以记忆。另一个学生则会去找几样东西:如玻璃,木板,棉布等,然后做个实验并观察其现象。这样,他们都获得了他们所需的知识。我们不能断定谁学得好,因为他们用的是不同的学习方法。
    但看看现在的教育,仅仅只有一种教育模式:看书,听讲,复习,考试。非常多的人不适应,这是典型的应试教育。现在社会上提倡要搞素质教育,那都是屁话。家长眼里,分数高就能考大学,上大学就有好工作,有好工作就能赚大钱。老师眼里,高分就有大学生,有大学生就有升学率,有升学率就有好生源,学校就能"良性循环",而我们就成了一种产品。标准只有一个:合格或不合格。
    我在此不想大谈应试教育。即使不能取消应试教育,那么有一种东西可以提供更多的学习方法,以适应不同的学生,那么高考就只是一把尺子,而不是指挥棒。
    我终于想出了这么一个东西,我急切的想为这个来自脑海的新东西命名。现在已有了电子商务,电子政务......,所以就来个照猫画虎,就叫它"电子教务"。当时,这是我与外界毫无接触的情况下萌发的一个设想。我还引以自豪了一段时间呢。但那天我看到了这篇专刊时,我感到很惊讶,也很振奋。原来这样的设想已经受到国家的重视,叫做"教育信息化"。
    在看完珍本专刊后我觉得跟我的"电子教务"还是有点不一样,我的设想可能更理想化一些。我的设想是侧重于校园,而像"货"之类的东西只是附带由社会来做。在我的"电子教务"的设想里不单单只有教育信息化,它还包括校园文化信息化,学校管理信息化,学校办公信息化,St-T-P-Sc-G(学生,老师,家长,学校,政府)互联方案。
    教育信息化我就不多说了,因为《专刊》里讲得够详细了。
    下面我就来谈谈我的想法中的其他几个方面:
    校园生活信息化是指在我们的校园生活中融入信息技术,让校园生活更加多彩,行动更加快捷。举几个例子:我们学校的课余生活。记得我们学校一直在搞一些"心里咨询","法律咨询"等活动,但因为时间,途径的限制,只能一段时间搞一次,而像这样的活动应该是经常性的。还有学校每年过节,像"5.4","7.1","12.9"等等,都会搞一些图片或者文献的展览。虽说有教育意义,但办起来既费时又费事还占地方。其实这些都可以放到学校的网络平台上来做。开设一个咨询专栏,进行各种方面的咨询活动。还可以在网上进行网络宣传和展览。让学生也参与进来,对一些内容进行扩充,讨论。另外,还可以开设"校友录",虽然现在非常流行,不过校办的校友录不但可以让学生和学生交流,还可以让学生和老师,学校进行交流,拉近毕业生与老师的距离。
    学校管理信息化是指利用信息化技术对学校各方面的工作进行管理。它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学校的硬件设施的管理和监控。比如:电,水的用量;绿化的建设,维护;哪间教室的灯坏了,或是玻璃破了等等一系列的管理任务。现在我们往往是出了问题才提出来,上报学校,然后再由学校请人来修理。另一方面是队软件方面的管理,其主要对象是人的管理。我认为给每个人(包括教职工和学生)都发一个IC卡是个好办法。通过刷卡,学生是否迟到,旷课。教职工是否准时到岗,以及所有人的档案信息等,都可以进行详细的纪录。
    办公信息化主要是指针对教职工方面的。可以建立一个教学资源中心,以便教师可以集体备课,共同讨论教学方案,制作课件等等。除此以外教职工还可以进行一系列日常工作。运用信息技术可以让这些工作向无纸化,电子化,信息化,网络化迈进。
    St-T-P-Sc-G互联方案其实是基于一个完整的校园网,城域网,互联网整合构架之上的应用方案。它主要是通过校园网,城域网,互联网把学生,老师,家长,学校,政府连成一个特定的一体化的学习社区。在社区上,学生可以随时的向老师,学校反映某些好的或不好的现象,或提出一些建议和意见。家长可以随时与老师,学校联系了解学生在校情况。老师可以通过E-mail对学生及家长的问题进行答复。学校可以随时随地的进行信息发布,如升学率,师资,基础建设,校园环境,校园文化,课余生活等等这些学生,家长都很关心的问题。政府主要是对学校的各项活动进行监督并提供各项服务。学校可以通过政府对学生的学籍,户口等进行核对政府还要为学生,家长排忧解难,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这一点应该纳入电子政务里的一个项目里去。总之,在这样一个一体化学习社区之中,各个成员之间都能够进行畅通无阻的交流,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这只是我在这段时间以来对电子教务的设想。由于我知识浅薄,又没有工作经验,所以在这些设想之中,会有许多错误或不足,想法也不够成熟,还请多多指教。当然,如果有什么东西您觉得可行或者有点帮助,也请您向有关方面提出。这些虽谈不上什么宏伟蓝图,起码它是我作为一名学生,作为社会的一员,对教育信息化这一伟大革命提出一点小小的建议。
    我还有一点建议,其实名字并不重要,无论是"电子教务","教育信息化","一体化学习社区"还是别的什么,这都无所谓。重要的是它要成为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而不是教育环境。电脑也不是放在教学楼里的,而是要和学生在一起的。要让它成为一种学习的工具,要让它使所有的学生都感到学习是一种非常有趣的事。不能让它再成为压迫我们学习的又一个沉重的担子。不要让我们在扛起国家的重担之前就别压垮了。
    我们期待着一个美好的未来。

本文出自 “Bisheng.Hu” 博客,谢绝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