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型组织和自我优化型组织

来源:互联网 发布:e4a直播源码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6/03 18:13

一、三个组织的故事
先讲故事。以我呆过的三个研发组织为例:

组织A:从公司老板到基层程序员,都保持了很高的继续学习受教育的意识,大老板带头读了MBA,中层和基层成员根据个人的爱好和职业规划,有的读了MBA,有的读了项目管理在职硕,有的读了软件工程或集成电路在职硕。另外大家在业余时间也会读一些书、看一些开源项目的代码,然后在吃饭时谈论这些东西,书籍会相互推荐相互赠送。组织内鼓励知识共享,鼓励成员把工作经验写成技术总结发在内部BLOG上,以相互交流经验。一方面写技术总结是作为业绩的硬性考核指标,对程序员要求每个月一篇,对组长要求每月两篇并要求全组提交的要有一定数量和质量,年终和中秋聚餐时会表彰在知识共享上贡献突出的成员。这是一种难能可贵的学习型组织,但是在这个组织由于公司规模太大,因此规范流程等相对稳定,在管理层面没有比较强的“自我优化”能力,只在编程等业务小范围内会“自我优化”。因此我认为这是一个学习型组织,但不是自我优化型组织.

组织B:一个疯狂的创业型组织,大概一半的人以工作为事业而疯狂,另一半人则被环境和氛围所迫,每人每周工作60小时以上,骨干成员每周工作甚至能达到70小时。有的核心成员非常典型:一个项目经理因为工作太忙而申请MBA休学并且很可能干脆退学、一个主程因为长时间工作过度劳累导致脑溢血回家躺了一年,一个主策划因为连续工作时间太长太亢奋太疯狂而直接在加班时昏倒被同事送医院。在这种组织里,虽然公司图书馆里提供了很多书籍和期刊,但实际上已经没有给成员留出业余自我学习提高的时间了。不过这组织另外有一个很强的能力,那就是“自我优化”。大家都能主动发现规则、流程、设计和开发、甚至企业经营中的存在问题,在内部WIK上提出来讨论,讨论也很热烈甚至演变为争论,最后再收拢成为更新后的制度流程。整个组织始终是朝着更健康更高效的方向发展。因此我认为这是一个自我优化型组织,但不是一个学习型组织。

组织C:一个现金流雄厚稳定的大公司下面一个试图开拓新业务的组织。很遗憾这个组织继承了稳定成熟期大公司的特点,稳定有余而进取不足。他们不会在业余时间自己去寻找进修机会,也很少阅读书籍后谈论,在开发流程和代码设计中存在各种显而易见的陋习和弊病,却没有人提出来改进。所以既不是一个学习型组织,也不是一个自我优化型组织。

 

二、学习型组织和自我优化型组织的关系

其实学习型和自我优化型,两者之间表面上关联性并不大。但我仍然觉得可以扯到一起。我认为,自我优化是基础,一个组织不可能在各方面是完美的,需要各级成员在自己工作岗位上,对所负责的事务发现问题、提出优化方案,整个组织才能在管理、设计、编码各层面上新陈代谢日益健康。而学习型是对前者的增强,如果自我优化只是基于自己直觉和经验的优化,那么步伐是比较小的;而如果学习后能基于管理学、经济学等理论,以及敏捷、CMM、GOF设计模式等正确的方法论进行优化,那么进步的步伐就会更大。

打个比喻,把一个组织比成游戏里的角色的攻击力,那么建立自我优化型组织是增加攻击力的上限点数,优化一次从攻击力100点提升到110点,再优化一次就从110点提高到120点;而建立学习型组织则是给予攻击力百分比加成,比如一次优化能提高10点攻击力,有了百分10%的加成后,每次优化就能提高11点攻击力。

原创粉丝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