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竞赛看教育的功利倾向

来源:互联网 发布:java入门需要多久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4/28 15:45
    一个人的聪明应该从哪里看出来?一般的说法是智商。智商比较科学的方法去做智商测试,或者干脆看学习成绩。不过现在又有了新的方法,那就是让他去参加竞赛。

    竞赛是很久很久之前就有的啦,比如古希腊的奥林匹克运动会。不过除了身体,头脑也是可以进行竞赛的。在十一到十三世纪,在欧洲是很流行数学竞赛的,就是相互出题,看对方是否可以解出自己的问题。很多的数学成果实际都是在这种情况下产生的,比如一元三次方程的解法。不过那个时候就有作弊的情况的,很多的人为了解答可以说不择手段的。一些题外话。

    在近十年,学科竞赛也流行了起来。比如有国际影响的就是学科奥林匹克竞赛,这些学科包括生物学、物理学、化学、数学、信息学等。说白了,就是各国的学生在一起比赛,看谁更会考试而已的。

    中国人的考试传统已经很久了,比如科举,从隋就有了,到明清形成完美的考试体系。现在的中考、高考、考研一条线,也不妨说是古代科举的延续。

    中国人多,而且会考试,是举世公认的,并且中国人爱面子,在和老外的比试中,许赢不许输,为了赢的需要,中国产生了很多的各级辅助竞赛。据说竞赛可以开拓学生的视野,让人更聪明,其实我觉得这些都是胡话,可以说,竞赛更多的是一种精英教育。就是抛弃差的,保留好的,有教无类在竞赛中是不存在的,在竞赛中只有一个字--赢。

    我参加竞赛也算比较早的啦,在小学的时候就参加了华罗庚数学竞赛,那可能是全国最早的竞赛之一的,当然了并没有取得什么成绩,那时还是用自己的所学去参加考试的。

    后来就是初中的时候,初一我就考上了一个叫数学奥林匹克学校的地方,是市教委办的,教学的都是全市最好的数学教师,利用业余时间讲课,每次开一个专题,讲一类竞赛的问题。实际在初中我的业余时间都泡在里面的,特别是初三的时候,周六学校上学,周日还要去奥林匹克学校上课,我几乎没有什么休假的。当然了,最后也算取得了一点小成绩,在省级竞赛获三等奖,中考数学免试。

    我之所以写上面那些,只是说明对于竞赛我是有很多的心得体会的,应该可以有发言权。竞赛对我来说,实质并不在于开拓智力,而是一种技巧的掌握。换句话说,对竞赛的问题,关键是看你是否看过并理解这一类问题,而不是自己去开创新的方法。竞赛和普通的学习是不同的,学习讲求的是扎实,问题可以说都在课本上,研究好课本就可以考个好成绩。竞赛要求的是开阔的视野,研究不同类型的问题,你比别人多看一类问题,在竞赛中你的成绩就可能比别人多一些。有些赌博的意味,只要考试的题是你看到过的,你就有好成绩,否则别人即使水平不如你,但是如果题是他熟悉的类型,他就会比你高,可以说,竞赛是一种随机性的不公平竞争,当然,也不可否认有一些天才,可以自己解出从来没有看见过的问题,或者见识过所有类型的竞赛题,这些人我忽略不记,因为太少太少。

    从学校的角度讲,是支持竞赛的。我们学校也举行过,我第一,但只有56分而已,就是因为很多的类型我没有见到过,后来那些类型我全部熟悉了,我当时就想,如果再考,我必定在90以上。这就是竞赛的真实情况。如果哪个学校出了一个竞赛的人才,在各级竞赛中获奖,学校就是很有荣誉的样子,说出去也光彩些。可以说,竞赛只是学校的一种争荣誉的工具,而参与的人在其中可能扮演的是木偶的角色。

    上面说的也许很多的地方都很过,但实际相差不会很大的。现在去书店看看就知道了,竞赛书籍满天飞,几乎每个学生都要去参与一门竞赛,但真正能出成绩的能有几个?大部分只是做为别人的基数存在的。这么说吧,学好竞赛也只能说你在某一个方面对一些题型熟悉,而不代表真的可以多学到很多实用的知识。我想,如果把用在钻研竞赛的题目上的时间学些其它的东西,应该能更好些吧。

    在高中的时候我们是有奥训班的,你知道他们是怎么学的吗?他们是没有寒暑假的,所有的时间几乎都在上课,在高一的时候就已经全部学完高中课程,以后就是学大学的,甚至研究生的课程。当然,不可否认,在里面的人都是天赋极高的,最后一般也情况很好,比如我这界,保送北大的有六个之多,其中五个都是在全国级的竞赛中一等级,北大点名要的。但实际他们学到了什么?只是在考试上比一般人强而已。在最后的学术研究中,这些并没有太大的用处。

    也许就是中国重形式轻内容的风气,才会在很多的方面比发达国家差的吧。如果能把竞赛减少些,真的只是让一些课堂上吃不饱的学生去学习,而不是一哄而上,效果才是真实的吧。

P.S。断断续续的写的,好像没什么重点,也没有什么内容,不管了,也写了很久的,发了再说。没进行什么修改,所以有些乱,随便看看吧,知道我说的是什么就可以了。
原创粉丝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