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初百年儒家士人与地方社会

来源:互联网 发布:淘宝上的货源从哪来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4/28 09:02

儒家文化在几千年的封建社会里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可以说自汉代以来,儒家思想一直主导着封建统治意识,儒家所主张的安民治国策略为君主采纳上升为国家政策,儒家所提出的修身道德准则被统治者倡导成为国家选人纳贤的标准,对国家的政策体制起了巨大的作用。同时,儒家提出的三纲六纪、以仁义守天下的伦理左右着人民大众的思想观念,对人们的言行举止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儒家似乎一直毫无动摇地主宰着中国的意识思想。虽然相比法家、道家,儒家经常居于高位,为封建统治者亲睐,但是所有这些也是来自不易,儒家的发展也是艰辛倍常。春秋战国时期,世道不济,“是以仲尼干七十余君无所遇”,自嘲“惶惶若丧家之犬”。凭法家得天下的大秦帝国更是对儒家不客气,“焚《诗》《书》,坑术士,六艺从此缺焉”。秦灭汉立,黄老之术大兴其道,儒家的发展也是一波三折,直到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遂将儒学推上独尊的地位。

对于汉代儒学的发展,很多学者主要抓住封建上层统治集团对儒学的态度进行研究。叔孙通为汉朝制定礼制,此时的统治者还是不为儒家所动;太中大夫陆贾常常在汉高祖面前说称《诗》、《书》。“高帝骂之曰:‘乃公居马上得之,安事《诗》、《书》! ’贾曰:‘马上得之,宁可以马上治乎?’”这次著名的对话,可以说儒家开始在汉朝统治者中种下了种子;   汉景帝时,儒生辕固与道家黄生当廷激烈争论汤、武是否“受命”的问题。黄生认为汤、武非革命,乃是弑君,黄生问:“冠虽敝,必加于首;履虽新,必关于足。何者,上下之分也。今桀纣虽失道,然君上也;汤武虽圣,臣下也。夫主有失行,臣下不能,正言匡过以尊天子,反因过而诛之,代立践南面,非弑而何也?”辕固问:“桀纣虐乱,天下之心皆归汤武,汤武与天下之心而诛桀纣,桀纣之民不为之使而归汤武,汤武不得已而立,非受命而何?⋯⋯必若所云是,高帝代秦即天子之位,非耶?” 。这次争论,儒学的迅速壮大,算得上是儒学在上层统治中的开花;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儒学居于独尊的地位,儒家终于在汉代统治集团中结果。但是,看到儒家学士通过君主政治使儒学复兴的同时,还应看到朝廷之外的地方,看到广大普通民众的巨大作用,这是马克思实事求是的历史观。因此,眼光向下,探讨社会转型期儒家士人与地方社会的关系,研究儒家学士对地方社会的作用,具有很大的研究空间和重大意义。

笔者认为儒家士人对地方社会的作用贡献主要通过两种途径:一是在社会从事儒家教学的学士,传道、授业、解惑,传承和弘扬儒家学说理论,而且通过教育感化的作用影响地方社会;一是“学而优则仕”在地方为官的士人,利用为官之责,贯彻实践儒家“先富后教”、“礼治”、“德治”的政治理念,加强建设,发展经济,推行教化,使儒家学说深入人心,为儒家思想打下坚实的群众社会基础。

原创粉丝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