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的科技泡沫不一样(一)

来源:互联网 发布:平安数据科技西安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4/28 01:29

转自:http://news.cnblogs.com/n/97629/

 

编者按:本文来自彭博商业周刊,文章非常的有深度也很长,我打算将其分成几段连载出来,希望大家会喜欢。以下为第一部分:

  首语:科技泡沫会发生,但是我们通常都会受益于其留下的重大创新和突破。而当前我们正在经历的这个科技泡沫,它由社交网络驱动,最后可能什么都不会给我们留下。

  2006年,一个名叫Jeff Hammerbacher(数学天才)且刚刚走出校门一年的哈佛大学小子来到了Facebook,那时Facebook还仍处在自己的婴儿发展期,急需招聘数据分析人员来研究人们对Facebook的使用情况。小伙子来到公司后(当时总共也才100位员工),扎克伯格给了他一个很棒的头衔—-research scientist(研究科学家),让他研究人们大多是怎样使用社交网络的。更具体的说,他的这个职务是要帮助Facebook找出其为什么在有些学校很成功而在另外一些学校却表现糟糕的原因。此外,他还要帮助公司找出高中生和大学生行为上的不同之处。Hammerbacher说到:“我当时的任务主要就是解决这些高级问题,要知道那时Facebook还真是没有任何工具可以解决那么复杂的问题的。”

  于是在接下来的这两年里,Hammerbacher组织起了一支队伍,并为Facebook开发出了一套全新的分析技术。Facebook也因此收集到了用户大量的数据并对这些数据作了极为细致的分析,了解到了很多关于人际关系,行为趋势和欲望等方面的知识。然后其又用这些数据和知识来发展这家公司整个业务的基石—–精确广告。可以说Facebook的用户就像实验室的小白鼠一样,一言一行都被这套技术追踪着,直到最后Facebook将这些数据开放给给其他公司以赚取广告收益。在Facebook看来,他们所希望的就是越来越多的用户数据能够转化成更为精确的广告和更高的收入。

  但是在Facebook呆了几年以后,Hammerbacher开始感觉不自在了。他觉得许多重大的计算机科学创新和突破很早之前就已经完成了。他也仔细的思考了一下周围的这些公司包括Facebook,Google和Twitter等,看着自己和同学在为这些公司卖命,他不禁开始觉得:“我们这一代最聪明的人竟然都在这里思考着怎样让人们去大量的点击广告,真衰。”

  你也许会说Hammerbacher还算是一个有责任感的工程师,因为他对当前横行于互联网技术行业中的基于广告的商业模式和营销驱动文化是持反对意见的。其实在线广告自从互联网诞生后不久就有了,但是也直到最近这几年它才变成一个令硅谷极度癫狂的商业模式。此外包括Facebook,Zynga和Groupon在内的这些互联网创业公司也在人才争夺上表现得非常激烈,都期望能雇佣到最好的管理人员和工程师。投资者也疯狂跟进,向这些技术新秀们狠狠的砸钱,然后又将他们的估值送上云霄。而当这些创业公司取得“成功”后,不可避免的又会出现大量的山寨抄袭,投资者又同样肆无忌惮的跟进,希望能够赶上下一个Facebook或者Google的早期投资。现在在纳斯达克泡沫破灭11年后,硅谷再次来到了悬崖的边缘,因为人们的行为几乎都是跟风投机然后就是双手合十希望老天眼向他们开眼给他们好运。技术投资公司Bridgescale Partners的联合创始人Matthew Cowan就表示:“毫无疑问,我们现在正处在泡沫中,而这个泡沫的产生主要来源于社交网络和其他面向消费者的应用。”

  似乎的确也总会有人警告泡沫的来临,但是这里的关键是要分清楚什么时候是因为钱太多了,而什么时候不是。不过有些泡沫即便最后令市场上哀鸿遍野,他们也能带来一些好处。比如上个世纪80年代的那场泡沫就造就了微软,Compaq和Intel的崛起并迅速的带动了个人电脑的普及,然后,砰的一声,泡沫在80年代末期破灭了,但是硅谷却留下了大量的廉价微处理器以及如何使用这些微处理器的计算机科学理论。然后人们又开始迷恋网络,只要是与网络有一点关系的东西都去追捧,可是再一次砰的一声,2000年的时候泡沫又破灭了,最后蒸发掉6万亿左右的市值。但是那一次泡沫仍然留给了人们在生活和工作中都将受益无穷的东西—-互联网的基础设施。

原创粉丝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