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的边际

来源:互联网 发布:无锡行知科技学院女生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5/15 15:20

虽然已经在北京大学获得了工商管理硕士的学历和学位,虽然自那以后,已经在业务部工作了近7年,我仍然没能完全完成从技术到业务的完全转型,仍然痴迷于代码设计和信息系统构建。

 

在国际合作中经历了技术引进的艰难困苦,在《货币战争》的演绎中体会了资本的贪婪和凶残,在《冷眼看IT》中看到了信息技术产业的浮夸和谎言,经过这些历练和思考,我对信息技术、信息系统有了自己的认识,不再草率地人云亦云。

 

早年在优利平台成功实现了航空净价发布和航意险系统,都得到了广泛应用,为支持这些应用,我在优利的交易环境中成功解决了中文问题,建立了层次文件系统,自觉已谙熟主机技术的变化。2005年转到开放平台,在纷繁复杂的互联网技术中,我苦苦寻找信息技术的发展脉络,在对象技术、编码与加密和服务架构等领域都有涉猎,后来认定交互技术和认知科学是最方便的研究工具,并据此对互联网、移动终端和中文环境对信息系统构建的要求进行了反思和探索。

 

家庭环境让我有机会近距离体会上一代科技工作者的经历和品质。我曾颇为迷惑地思考,为什么从看似这么简陋的研究室中,也能搞出世界水平的成果。这些年的思考让我体会,在工业领域,搞航天、上高铁,要有大投入、大军团,这是工业品边际成本规律在起作用,规模越大,工业边际成本越低;而在边际成本空前降低生物医药领域,可能还有另外的规律。中国有了载人航天和高速铁路,也有袁隆平、军科院和科星生物,都是世界先进水平,所走的路径并不相同,相同的却至少有一样,那是研究者不辞辛劳、不畏艰险的执着和信念。

 

网络信息系统的边际成本趋于零,在网络信息产业的各个特定市场中,经常表现为绝对的赢家通吃。对于信息系统的构建者而言,就是有机会全胜,完败风险更高,只有对自身技术能力有足够信心的构建者,才有可能坚持到底。

 

李家祥局长说,你们是行业的神经系统。

 

早期认知科学研究中,人们曾认为,人穷其一生,也只能利用很少很少的神经细胞,

 

如果选择做这样一个神经细胞,就需要等待着、并准备好随时被神经组织选用,但也必须明白,能被选用的机会是很小的,然而,多数神经细胞即便永远不被选用,也会依然等待在哪里,时刻抵制成为空耗营养、侵害组织的肿瘤细胞。

 

这是神经细胞的宿命? 

原创粉丝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