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Rogeric的《降级论》:互联网男如何进入传统行业

来源:互联网 发布:2016年ibm云计算峰会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4/28 17:16
【编者按】最近几日,Howard的《降级论》非常的火爆,引起了众多读者的共鸣。本文转自点点网的用户“porcorossomiao”回复他的好友“rogeric”对于《降级论》的一些观点。他认为“1.互联网男之所以进入传统行业能够成功,是避免了与强势力正面的对抗,利用自身对于互联网的熟悉能获取理多的信息,以谋求发展;2.互联网因为激烈竞争而产生了相对其他的行业更先进的理念;3.传统行业被原有势力把持产生了优越感,而缺少学习与改革的动力。

Rogeric《降级论》

依然围绕Howard的《降级论》,今早看到Porco在微博上@给我的一篇文章,看了微博推介中摘抄的一段,甚至以为这是一篇关于如何利用“原力”(Porco最近跟我打招呼都是“May the power be with you”了)来生产品位较低却符合“食色性”的人类根本需求的能盈利产品的blog,读罢发现,完全不是这么一回事,却更符合我的一个早前仔细想过的观点。

做IT的,千万别光做IT,那是走死胡同,寻求绝迹。

早前跟丁总和贾洛聊天,说到,互联网还真不是一门好生意。互联网逼死了其他的中间行业,而自己却没挣得个几分几厘(不要说腾讯百度,他们只是靠着些流氓手段的垄断企业,无法比,除了他们,其他小公司都不怎么如意)。而互联网行业,显然是一帮聪明人,在干着不挣钱的勾当。若是这批人能出来做传统服务业、制造业,以做互联网的营销头脑、客户体验标准,早就能把那些陈腐的公司小店扔得千丈远。互联网为了让更多用户访问自己站点,优化SEO,寻求眼球经济的公式,各种植入营销,更是关注细节到用户的眼动,而普通行业,则都把这当做无稽之谈。让互联网男进入传统行业,不知道会发生如何的天翻地覆。

porcorossomiao回Rogeric的《降级论》

近来Howard的《降级论》被各微博乃至互联网网站转载,我google reader里订阅的36氪,Tech2IPO,雷锋网都转载了,可见其文章的魅力。

我清晰的记得那天你的微博上说很有同步感,我能明白,那种产生共鸣,欣喜若狂的感觉,我常常读到产生共鸣的书也会如此,然后迫不及待的推荐给别人看,而往往换来的是冷漠的应付。扯远了,拉回来————-后来你又给我打电话来讨论了很多很多。

刚才又看到了你写的《降级论》,比我们那天讨论的要少很多东西,不过把主要大意都说了。不过看完之后又有点想说的东西。

首先是“互联网男进入其他行业,利用自己的聪明,将互联网行业的优势结合到传统行业当中”。这点其实早有类似的先例了。前两天看到新闻说某大学生毕业后回到老家农村,利用自己所学搞养殖业,起初家里人都反对,认为自己辛辛苦苦供出来的大学生应该在大城市里找份稳当的职业,做个白领,不要再面朝黄土背朝天。但此人坚持下来,利用比其他农民更强的学习新技术和搜索信息的能力,把村里的养牛搞得如火朝天,邻村的人都来学习。大学生懂得如何通过网络来搜寻相关信息,其学习能力也比普通的农民更高(即对应互联网行业的新优势),将自己的这些优势,结合到农村当地的产业中去(即传统行业),使原有的养殖或耕作产生更高的产量,提高自身的抗灾害能力,乃至通过网络来扩展销售渠道,比起在大城市里拼搏,岂不是能创造更大的人生价值?避免和强势力正面对抗,利用自身的优势到其他行业里谋求发展,或许就是给互联网行业降温的一个不错的思路。

其次是“互联网为了让更多用户访问自己站点,优化SEO,寻求眼球经济的公式,各种植入营销,更是关注细节到用户的眼动,而普通行业,则都把这当做无稽之谈”。互联网行业之所有现在的这么多先进的理念,我想跟这个行业的竞争激烈程度也有一定的关系,大家靠普通的做产品的方法已经无法比别人争取到更多的消费者,于是开动脑筋,寻求其他的方法来提升产品的附加值,然后就有什么人机交互啊,用户体验啊,让简单的产品升级为人性化的服务,最后升华为人性化的体验。但是这些“技”都是用来提升产品吸引力的,脱离了真正解决用户实际生活需求或者是原力的产品这个“根”,那么“技”其实一无是处。之前我对用户体验,人机交互这些东西很感兴趣,现在冷静下来反思,觉得这些东西已经有点泡沫的味道,用户体验不是至高无上的王道。

另外传统行业可能资源已经被原有的势力给把持,由于有了自己的优越性,自然而然的缺少学习新技术进行改革的动力。就如那天我们在电话里谈到的电子病历的例子,当技术产品进入到稳定期后,老板自然而然的想到的就是产品营销,他不会关心现有的产品在哪些技术方面还能有改进,他才不需要产品频繁的迭代来更新提升,产出实际现金效益才是他关心的,这是收获的时候。互联网很多产品就是因为找不到收获的方法,又怕自己用户黏性不够,怕被后来山寨反超,于是只能累死累活的马不停蹄的更新自己的产品。你想想path2出来后,有几次更新啊,即使中国用户的因为服务器的问题而体验很差,亦或像新浪微博里的下拉刷新path到现在也没有实现,还必须每次去点刷新按钮。可人家才不关心呢,毕竟人家在美国没有那么大的竞争压力,人家现在是想得怎么去变现了,于是有了和nike合作什么上传个人健康信息之类的新闻。在中国,我们还要往互联网行业里去挤,去让竞争更激烈一点吗?怎么感觉互联网男们前赴后继,高喊向我开炮的味道。

互联网产业现在集中了过多的人力和资本,整天见某某某牛人又XX轮融资了多少多少,可能做成facebook的有吗?大吹特吹自己的产品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可只是改变了相对于中国总人口少的可怜的智能手机用户,还创造了什么价值?不信这样的比例话,去沪宁线上坐高铁和普快就能明显感觉的到差异。再看看各互联网报道产品的用户数量,往往都是“万”这个级别的,很少听说有上到“亿”这个级别的,不要忘了中国的人口总数可是亿级别的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