黛玉之泪

来源:互联网 发布:mysql数据库排序语句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4/27 19:28
好文!!!
原文地址:黛玉之泪作者:旃莘
[转载]黛玉之泪 

  涓涓滴泪最牵心,露目含珠对月吟。

  柳絮才情谁可比,芙蓉之貌世难寻。

  孤身病弱常多虑,傲骨清奇枉自斟。

  涕泣呜咽花谢去,当年也有笑光阴。

  黛玉之泪真纯自然,出自本心,毫无矫柔造作之情态。黛玉之泪虽是人世间小女儿之情的流露,但黛玉之眼却是俗事中一汩天然的源泉,她来自于天上,她来自于世外。黛玉,林如海之女,因母仙逝,祖母疼惜,遂接于祖母家寄养,后因父亦去,故寄人篱下而常生悲感。因其天性聪颖,心思缜密,使其禀绝世之貌,怀吟风之才。况其生在书香之族,又兼其父爱女如珍,又见她聪明清秀,使她读书认字。想林如海亦是清雅之士,故黛玉之天真自性未使泯灭也。后又在祖母的庇护下自然的生长,在大观园的潇湘馆那淡泊名利于世外的环境中涵养其性。故能与世不同尘,与人不同神。观其行止全然不是尘世之女儿,确是离恨天降落的仙子。但其虽具仙子之灵窍,却也只能审视着凡间的一切“荒唐”,而自无能为力,以至于常以泪洗面。

   大观园是百花齐放,虫鸟共鸣的世界。黛玉就是其中一株柔弱而惊艳的水芙蓉,在百花怒放中也能独自清芳,黛玉更是一株冰清玉洁的芙蓉,在虫鸟纷杂的言语中仍洁白的散发着馨香。黛玉是最会悲秋伤春的婉约诗人,在曹雪芹的笔下风流出自然,天然无雕饰。黛玉葬花、哭花、惜花、怜花,让她与花感同身受,宁愿化春泥,不愿随尘土。黛玉的“孤高自许,目无下尘”,也是她特有的气质,黛玉之心柔弱纤巧,黛玉之心孤傲倔强。黛玉是特殊背景下的怀着世情的天外仙女,在离恨天时因感神瑛灌溉之情,早有一段缠绵不尽之意,况又入世,且为偿情债而生,更不能将情释怀,因之情情而困,被情缠绕,终因情而生,为情而亡,令人感叹之余无限怅惘。

    黛玉对宝玉的深情,是《红楼梦》中最凄美的梦,宝玉对黛玉的深情,是《红楼梦》中最真切的痛。因着这样一份感情的深切,在当时的封建背景下,宝玉常因不能言而自嗟叹,黛玉亦因无人语而添伤感。真心不能真言,只能用假情敷衍,然违心言语中必动真情,故宝玉因之急的汗泪交流,黛玉因之哭的泪眼虚浮。在“痴情女情重愈斟情”一回的描写中,将宝黛因将对方视若自己的为之惜为之痛写至极处。读至此处更觉黛玉之泪不是矫情,黛玉之泪不是小性,是真的悲心痛切,不能自持的落泪。若只一味将黛玉之情看作心胸狭窄、爱使小性来读此段,真如嚼蜡矣。想黛玉无父母相伴,无手足相依,寄居他人门庭,虽有祖母真心怜爱,但却不知将来如何,虽有宝玉真心相待,却又不能直言明说,兼又具诗人的气质,旷世的才情,更感到客居如浮萍,单弱胜孤草,宁不悲呼,宁不落泪!

    三十五回中黛玉叹道:“双文双文,成为命薄人矣,然你之命薄尚有霜母弱弟,今日林黛玉之命薄,一并连霜母弱弟俱无。古人云佳人薄命,然我又非佳人,何命薄胜于双文哉!”读此一段,感黛玉伤怀悲其身世,黛玉落泪忧其清孤。黛玉如诗般及至的生活在潇湘馆中更展现的清澈无比。炎炎夏日,馆内阴阴翠滴,几簟生凉,黛玉吃过药后闷坐,隔着如烟如梦的软烟罗,调逗莺哥做戏,教莺哥念诗,读这一段的描写真是一幅玉人消夏的绝画。若没有封建势力的强大压力,若不是孤身一人客居他乡,这是多么美好的人生啊!黛玉是诗人笔下的带雨梨花,是作者笔下神仙妃子。她诗化了人生,写意了生活,她充盈着作者失意的内心,倾诉了作者对俗世的悲怨,黛玉之泪代作者而流,黛玉之泪为了那原本美好的一切,总要被俗人愚蠢的毁掉,总要被世事淡漠的扭曲。面对这样无奈的世间,为名利而熙熙攘攘的人。清丽尽脱俗、才情堪比仙的黛玉,如何能生活的开心呢!

    可就是在这样注定了无奈的生命旅程中,也有“春风一笑解千愁”的时候,在“潇湘子雅谑补余香”一回里,也将黛玉的谐趣写得酣畅淋漓,在这一回书里黛玉惬意开怀的戏说引得众人笑的前仰后合,每读到这里,掩卷而思,只觉得大观园里的这一幕怡人的情景就展现在眼前。黛玉的谈笑诙谐,黛玉的风趣典雅,想黛玉的笑容定是百花从中开的最艳丽的一朵。拥有这样明媚笑容的女子却因人世间的种种无奈而总将珠泪盈满。蕊含清露的白芙蓉,成了黛玉的人生写照,清丽无比却总含着悲冷的幽怨,踏着晨霜朝露的悲愁在百花丛中独自感叹!佳人兮,愁几许;悲怜兮,无人语!总在花阶露圃中临风洒泪、暗暗凄楚!

  “寂寞深闺,柔肠一寸愁千缕。惜春春去,几点催花雨。

    倚遍栏干,只是无情绪!人何处?连天衰草,望断归来路。“

    清照之词,黛玉之心,为情情相系,教夜夜如风,占得一缕愁,化作今日泪,桃飘李飞都不管,乱叶纷纷又是多雨时节,怎不伤心。

   黛玉有一颗冰清的玲珑心,黛玉不是画中美人,而是实实在在温情脉脉、细腻多才的人间女子,她伤感,她叹息,她写尽了人间悲欢,她看透了俗世之恶,怀着一腔浪漫天真的诗情,过着与世无争的淡然生活。她谨慎,她多虑,她经历了生离死别,她感受着孤独寂寞,带着挥不去的悲秋之情,过着寄人篱下的落寞生活。黛玉的内心情感交错,无可释怀处,只能自怨自叹,近而自怜。

   宝玉的相知是黛玉精神世界的春天,唯宝玉能知黛玉,怜黛玉,深深的爱惜黛玉。观其乐而乐,为其忧而忧。宝玉和黛玉的相爱相惜,不是一般小说中的一见钟情,而是通过长时间的相处和摩擦渐渐的明确了互相在彼此心中的位置,只有这样的爱情才是真正的爱情,即便是我们生活的现实世界,也只有这样的爱情才有可能长久。宝玉是爱之深,惜之切。却往往因为这样而弄巧成拙,总要引出黛玉的眼泪来。黛玉也是爱之真,惜之切,却也往往因为这样而产生误会,总要弄的宝玉若痴若狂。纯真的爱情,在浊恶的世俗中总是被世人颠倒,使人相爱却不能直言,但在真情不禁流露处也无法隐瞒。在“诉肺腑心迷活宝玉”一回里,宝玉情不自尽的向黛玉表白,“说道:‘妹妹,且略站站,我说一句话再走。’林黛玉一面拭泪,一面将手推开说到:‘有什么可说的,你的话我早就知道了。’口里说着,却头也不回竟去了。宝玉站着,只管发起呆来。”这时正巧袭人送扇子走了来,宝玉就一把拉住袭人的手将心里话全盘说了出来,袭人吓的魂飞魄散。这就是在封建思想的笼罩下,真心的表白在袭人心中成了晴天的巨雷。这样的真心话黛玉却不敢听而忙忙的走开,说这样的真心话宝玉却因为心里的极度紧张而失神,拉错了手也不知道。

可见在当时封建礼教的约束下争取一场自由的恋爱是极度艰难的。当黛玉明确了宝玉的心之后,得到欣慰的同时又陷入了更大的痛苦之中,没有依靠,没有背景成了黛玉心中的隐痛,就连紫鹃也甚为忧心。在“紫鹃情辞试忙玉”一回中紫鹃更明确了宝玉的心,近而对黛玉说了一大段话,令黛玉伤感不已!紫鹃说“有老太太一日还好,若没了老太太,也只好凭人欺负罢了。”黛玉在荣国府唯有祖母和宝玉是个依靠,可祖母年事已高,宝玉又作不了自己的主,紫鹃的忧心何尝没有道理。只是心里都清楚不能说而已!文中常常将宝黛的爱情蒙胧化,每当我读到宝玉挨打后黛玉坐在宝玉床前哭,只说了句:“你从此可都改了罢。”宝玉长叹一声道:“你放心,别说这样话。我便为这些人死了也是情愿的!”我也替黛玉不解,为什么宝玉说你放心而后又说为这些人死了也是情愿的,这叫黛玉如何放心呢。可后来再前后文联系起来细读,才明白这话,话中有话。在前一回文字里宝玉刚表白过,继而发生了这样的事,与之相应的后文又写到宝玉支走袭人悄遣晴文给黛玉送旧帕子,这隐讳的说明了老爷和王夫人不喜欢黛玉,宝玉说的“这些人”中就有黛玉,表明了宝玉要为真性情而活的决心,和对黛玉真挚的感情绝不会因外在的压力而改变的决心!黛玉之心更因此而牵,黛玉之泪更因此而涟涟不绝。

   童话故事中的王子和公主的梦将在残酷现实的面前彻底破灭,也正因为世所不容的爱情柔弱的黛玉也能坚持到底,将它歌叹成千古的传奇,使得黛玉的眼泪流得更加的凄美。黛玉是古代小说中哭的最真实最真情的女子,也最牵动读者的心,古往今来不乏有人为黛玉而痴狂,这虽然不是作者的意愿,但黛玉的眼泪黛玉的爱情的确能打动读者的心。

   黛玉,柔弱中的坚强,黛玉将爱情的经典推向极处。黛玉用诗诠释着自己的内心,黛玉的诗风流别致中带着委婉的哀愁,,一花一草一石一木,在黛玉的诗中都赋予了感情,黛玉细腻而丰富的情感都用眼泪宣泄出来,黛玉的诗是用血泪写出来的,黛玉的人生是用珠泪织就的。黛玉,苍茫世间的别样女子,大观园里的别样人生,作者笔下的绝代佳人,在我眼中比白雪晶莹。我不相信最疼爱黛玉的祖母会让宝玉取宝钗,更不能相信黛玉因傻大姐的话而迷失本心,最终因恨宝玉而离开人世的结局。这些情节都很显然的和前文不相符,贾母明知道宝玉对黛玉的心,贾母那样精明又懂感情,而且非常的疼爱宝玉,会明知道娶宝钗会让宝玉痛苦还那样做吗?而且凤姐也曾说过宝玉和黛玉一娶一嫁老太太自有梯己拿出来。还有黛玉自始至终最了解宝玉,总为宝玉的不自惜而痛心着急,她会在离开人世之前去恨宝玉吗?这显然没有道理,所以每当读到后几十回时,觉得人物变的有点奇怪而读不下去,可惜红楼终是残梦,喜欢《红楼梦》也曾因为它的残缺而叹恨,但也因为如此扑朔迷离的未完残稿,而更觉得它的可贵,它的精神是旷达的,是恒久的。宝黛成功的演出了一段永不退色的经典爱情,黛玉谱写了人类灵魂中最美好的那一面,黛玉之泪是对眼泪最深刻最精确的诠释。黛玉,三生石畔的绛珠草,脂砚斋批语说:“‘绛’点红。细思绛珠岂非血泪乎!”作者将黛玉的前生名字隐含着血泪,可见黛玉之泪最后一定是为作者而流的,作者一定会将她写成惊天彻地的旷世绝泪。黛玉是《红楼梦》中的领袖精神的人物,是心地纯真而又思想丰富的最具才情的女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