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写周报

来源:互联网 发布:小明域名首页台湾k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5/17 07:12

一周五天,匆匆而去,回想起来,大致也就做了如下的几件事:

1.继续训练分类器

用opencv自带的分类器做目标检测,将漏检和虚警图片加入训练样本,再次训练

在训练中,发现了一个问题,当某个stage的FA为0,即没有负样本被错分的时候,下一级的训练陷入死循环。就此停止训练,生成分类器,则虚警过高!可加入新的负样本,继续训练。

2.发现了数字图像处理的一个有趣应用——美妆、美容

视觉群里边有网友提到美白算法,自己闲来无事也搜了一下,发现还真有美容算法,美妆算法等,key word:Digital Face Beautification.相关论文:

Digital Face Makeup by Example 美妆实现

主要步骤:

1)人脸对齐

2)图像分解:分解为颜色层、皮肤细节层和人脸结构层

3)相应层的映射融合

Data-Driven Enhancement of Facial Attractiveness 

主要步骤:

1)用ASM做特征点定位

2)生成美化引擎

3)特征点映射生成结果图像

感觉最主要的难点还是在于特征点的定位,如果能够精确定位特征点,应该就可以省去交互调整特征点这一步了。

3.还是adaboost

源于n年前写的一段adaboost代码,昨天热心的网友与我联系,指出错误若干,自己回过头去看,也发现很多地方太过武断。现在用adaboost都只是用来训练分类器,区分人脸/非人脸,眼睛/非眼睛,完全忘记了adaboost的最根本的用法——特征选择!今晨,网友又给我一篇paper:Gabor-Boosting Face Recognition。读过之后,茅舍顿开,之前一直苦恼的人脸确认问题似乎看到了希望的曙光。之前自己做人脸识别,只是用了HLBP,发现效果不错,在95.%的识别率上止步不前,先后尝试了LBP+PCA,LBP+PCA,HLBP+SVM,终觉不及HLBP,于是认为特征提取只会降低识别率,却没有更深入地思考原因。现在想来,PCA提取的主成分应该只是对重建有效,而不一定对识别有效;而如果用Adaboost来提取,将client的图片作为正样本,其他人的图片作为负样本,那么最后抽取出的特征肯定是具有身份辨别性的特征(PS:如果某人的胡须极为显著,那么剃掉胡须之后是否会极大的影响判别呢?)!现在已将特征抽取部分写完,希望这个idea不要让我失望!


一点感触:

当我在人脸识别止步于95.%的识别率,而老板又没有是否继续开发的指示时,心情极度郁闷。直到看到美妆算法,眼前一亮,跟老大交流我们是否也可以做,老大让我先看看有没有别人在做,结果还真有人做了,老大说除非专业,否则没有竞争力!是呀,在免费软件泛滥的时代,谁会花钱去买没有什么亮点的软件呢?!突然有些明白为什么我的人脸识别系统没了下文,还是识别率太低了呀!精益求精,不是苛刻,而应该是一种态度,治学也罢,工作也罢,唯有精益求精,才有竞争力!Second best  is not good enough!从现在起,改变自己的做事态度,力求做到最好!

原创粉丝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