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缀数组学习笔记【详解|图】

来源:互联网 发布:linux中touch命令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6/05 03:28

后缀数组学习笔记【详解】

老天,一个后缀数组不知道看了多少天,最后终于还是看懂了啊!

最关键的就是一会儿下标表示排名,一会用数值表示排名绕死人了。

我不知道手跑了多少次才明白过来。其实我也建议初学者手跑几遍,但是一定要注意数组的意义,否则就是无用功。

数组含义:

s[ ]:输入的字符串,预处理的时候会在末尾加上一个0

sa[ ]:它的下标就是后缀排名

x[ ] = t[ ]:用来保存第一关键字排名,注意!它的数值是排名。初始时恰好是字符串的ASCII码。字典序嘛!

y[ ] = t2[ ]:它的下标就是第二关键字排名,第二关键字是直接从sa[ ]当中提取的,关系极其密切

c[ ]:用来基数排序。初始值恰好是每种字符出现的次数。后来它的作用就跟基数排序密切相关,建议学习基数排序

有一点一定要注意!第二关键字来自sa[ ]数组,但是第一关键字并不是来自sa[ ]数组!这一点不知道迷惑了多少人,就是因为论文里给出的图完全就是原理图,不是代码实现的图,不搭噶的!

P.S. 为了优化时间空间,避免新开一个中间数组来复制t[ ]的值,采用了将它的指针x和t2[ ]的指针y交换的方法。注意这个时候t2[ ]已经没有用了。

我先给出一个足以理解后缀数组的增加了中间输出的代码:

#include <cstdio>#include <cstring>#include <algorithm>using namespace std;const int N = 1000, M = 130;char s[N];int sa[N], t[N], t2[N], c[M], n;int rank[N], high[N];#define DBG#ifdef DBGint db[N];void debug(int *f){    for(int i = 0; i < n; i++) {        db[f[i]] = i;    }    printf("%3d", db[0]);    for(int i = 1; i < n; i++) {        printf(" %3d", db[i]);    }puts("]");}#endifbool cmp(int *y, int i, int k){    return y[sa[i-1]] == y[sa[i]] && y[sa[i-1]+k] == y[sa[i]+k];}void build(int m){    int i, *x = t, *y = t2;    for(i = 0; i < m; i++) c[i] = 0;    for(i = 0; i < n; i++) c[x[i] = s[i]]++;    for(i = 1; i < m; i++) c[i] += c[i-1];    for(i = n-1; i >= 0; i--) sa[--c[x[i]]] = i;#ifdef DBG    printf("sa Get:[");    debug(sa);    puts("");#endif    for(int k = 1, p; k <= n; k<<=1, m=p) {        p = 0;        //y[]的下标就是对应的第二关键字排名,它是由sa[]直接得来的        //另外y[]的内容就是第一关键字所在位置        for(i = n-k; i < n; i++) y[p++] = i;        for(i = 0; i < n; i++) if(sa[i] >= k) y[p++] = sa[i] - k;#ifdef DBG        printf("Gain y:[");        debug(y);        printf("Look x:{");        printf("%3d", x[0]);        for(i = 1; i < n; i++) {            printf(" %3d", x[i]);        }puts("}");#endif        //x[]的内容就是对应的第一关键字排名        //根据x[]的内容和y[]的下标进行合并,得到新的排名作为sa[]的下标        for(i = 0; i < m; i++) c[i] = 0;        for(i = 0; i < n; i++) c[x[y[i]]]++;        for(i = 1; i < m; i++) c[i] += c[i-1];        for(i = n-1; i >= 0; i--) sa[--c[x[y[i]]]] = y[i];#ifdef DBG        printf("sa Get:[");        debug(sa);        puts("");#endif        //按照sa[]的顺序提取出老的x[],计算新的x[]        swap(x, y);        p = 1; x[sa[0]] = 0;//sa[0]一定是添加的字符0,排名万年第0        for(i = 1; i < n; i++) {            x[sa[i]] = cmp(y, i, k) ? p-1 : p++;        }        //剪枝,此时x[]中已经没有相同的值,sa[]被确定        if(p >= n) break;    }}void get_high(){    int k = 0;    for(int i = 0; i < n; i++) rank[sa[i]] = i;    for(int i = 0; i < n; i++) {        if(k) k--;        int j = sa[rank[i]-1];        while(s[i+k] == s[j+k]) k++;        high[rank[i]] = k;    }}void PR(){    printf("The rank is:\n");    printf("%d", rank[0]);    for(int i = 1; i < n-1; i++) printf(" %d", rank[i]);    puts("");}int main(){scanf("%s", s);n = strlen(s) + 1;int maxi = 0;for(int i = 0; i < n; i++) {maxi = maxi > s[i] ? maxi : s[i];}s[n-1] = 0;    build(maxi+1);    get_high();#ifdef DBG    PR();#endif   return 0;}

根据这份代码,输入一些数据测试一下,仔细研究研究中间输出。

建议数据:

abaab

aabaaaab

banana

接下来是手跑过程:


方框代表里面的值是下标,花括号代表是数值。它们都是和第一行红色数字一一对应的。

我们暂时不去管第一关键字是怎样计算出来的。

根据上面的程序,自己来填写这张图当中的数值。一个一个填写就可以明白了。(x[ ]数组的值就直接看图上的,并且注意每一个x[ ]数组都是在上一层基数排序计算出来的

sa[ ]的初始值恰好是根据字符出现次数一个一个来的,轻易就可以手跑出来。这就完成了一位数的基数排序。

蓝色的字是第二关键字,正好是从sa[ ]当中提取出来的。黄色的箭头表示没有第二关键字,它们的排名是自左向右从0开始填的,要先填完这个再提取其他的第二关键字。再次强调,虽然有线,但是第一关键字并不是sa[ ]数组当中的数!

然后给出的x[ ]和刚填完的y[ ]合并(绿色字体),计算出sa[ ]。这是两位数的基数排序。

接下来继续倍增,完成四位数的基数排序。(如果你困惑为什么还是只有两个数被线指着,建议阅读论文)

最后,其实本来是不用对八位数进行基数排序,因为这个时候新的x[ ]数组(图中倒数第二行)里面已经没有重复的排名了,而第一关键字是首要的,因此sa[ ]数组被确定下来了。这里可以加个剪枝,break一下。

怎样得到x[ ]数组:

在每一次得到sa[ ]数组之后,计算新的x[ ],方法是按照sa[ ]当中的排名顺序,(即sa[1...n])提取出旧的x[ ](注意此时它的名字叫做y[ ]了)来计算。如果某字串跟之前的那个完全一样(即cmp()函数),排名就一样(p-1)。

根据上面的话,再来自己填写x[ ]数组吧!

3 0
原创粉丝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