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oNews 只说产品:实战学堂,如何进行竞品分析

来源:互联网 发布:人工智能自然语言处理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6/03 17:51

iDoNews 只说产品 21期 6月9日亮点:(微信号 iLoveDoNews)

本期只说产品由产品经理伊织崇子主持,由他的实战经验告诉我们真实的产品分析是如何执行的。

首先,从为什么要做竞品分析入手,竞品分析有三大意义:

意义一:参考优异的交互形式。这是最显性的意义,取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行业内互相参考交互屡见不鲜,以至于很多同类型产品都或多或少有些竞品的影子。

分析方法:图省事的话确实可以什么都不想红果果的抄袭(实在不想说了这年头什么级别的公司都能搞出这种事情),或者假装微创新的旗号做些小修小改,这种没什么分析方法可言。

但如果对自己的产品也对用户负责的话,则没这么简单,交互层面透彻的竞品分析应该套实景或者实例在不同竞品下过一遍流程后评价差异。举个栗子假设要做地图,完全可以拿出自己的现在位置、目标位置、期望拿去挨个地图比,交互效果很明显就能体现出差异。

这样子比直接抄的好处主要有两点:

1.对比竞品,你可以深刻了解自己的产品差在具体哪一块,深度分析后你完全有机会将交互体验部分更上一层楼;

2.表象的东西背后的东西往往没有那么简单,特定的交互会适合特定的背景,举个实例,之前做翻译官的时候考察了各种OCR的交互方式,当时觉得某款竞品的划选方式似乎能选取的精确度更高,可以省去一步编辑步骤,但套实景后发现,实际的OCR技术准确度局限性是很大的,盲目使用了看似合理的交互反而有可能导致产品可用性严重下降。

意义二:对比优劣势,争取后发优势。对新手来说可能稍微远了点,这是到了功能层面了,功能点进行细致的竞品分析评价,然后针对自己产品线所擅长和不擅长的方面进行估计,如田忌赛马一般,如果自己很难搞定而竞品有很多大家不新鲜也没兴趣的功能完全可以适当减少投入;如果自己有一定积累而竞品偏偏开了这个缺口的功能值得尝试作为切入点。

分析方法:第一点很简单,罗列功能点,发现热点功能和缺点;第二点需要重视起来,评价功能点,一方面要求评价功能点的实际使用质量,另一方面要评价用户对功能点的态度,除此之外还需要调查功能点背后的研发团队实力。

假设热点功能广受用户好评,用户也都深度使用,这个基本上就是标配功能,硬着头皮也得搞定,好比浏览器里是不能没有搜索的;但是假设某功能好像大家都在做,但是一直叫好不叫座,实际使用也发现不算很好用的常驻功能,再进一步调查发现已经有一个很有积累的竞品研发团队在这里投入了很多时间人力了,那么这时候就该好好思考自己后发还打这个点是不是就很难了。

意义三:对比用户的形态,圈定适合自己的用户群体。这是到了形成用户形象层面,两种情况,一种是决定跟竞品正面打硬仗,这个时候完全可以借鉴竞品用户的形态,发现这类用户的特征,针对这类用户做更适合他们的产品;更多地是另一种选择迂回,发现竞品遗漏的或者暂时不能顾及的用户,以他们为切入点,满足他们在竞品得不到的需求。

实际辅助需求分析(简称需分,下同)的竞品分析有如下步骤。

一、找竞品。实际工作中对于竞品搜集能力要求更高,一方面基本的显而易见的竞品要搜集到,另一方面国外的知名的不知名的密切相关一般相关都要考虑到,即使相关度极低的竞品也是有可能给自己带来很大的影响力的。

举个栗子来说,09年时候的开心网和校内网是一对好竞(ji)品(you),但实际上最终给这两家SNS产品带来致命打击的反而是开始看上去产品相似度极低的微博。

除此之外,不仅仅是要分析那些风光无限的竞品,做的半死不活或者干脆做死的竞品更要分析到,如果自己再走别人走错的路,犯别人犯过的错那就真的太不应该了。

二、 罗列产品本身的分析点。实战中基本上每一点都要进行细致分析的。(当然不用紧张,新手一般起手不会做那么大,多数时候起手都是从某几个功能开始分析的。)

罗列的方式视产品线的不同而不同,例如分析一个浏览器可以按如下步骤:

首先,打开随便什么思维导图工具或者拿出笔和纸;

然后,先大层面分出 1.视觉;2.交互;3.功能等方面;

再然后,拿一个点继续细分,比如交互可以再分出 1.工具栏交互;2.地址栏交互;3.页面内交互;4.功能内交互等;

再再然后,把所有的点分到不会遗漏且能合理分析的程度。

再再然后,把竞品大体检查一遍看看有没有遗漏的大方面,有的话还是分出来归类好,如果只是个别产品小部分创新直接全扫进“其他”类。

细分梳理可以避免遗漏,也可以避免分析起来东一坨西一坨,更重要的是不同产品按同样的分类排在一起更容易发现关键的差别。

当然浏览器的例子也可以用另一种分法,比如按功能模块,历史、收藏、地址栏等,这个看分析的实际需求了。

三、 搜集产品相关的情报。简历篇并没有对这里有要求,但是实战的时候这里是很重要的。需要搜集的情报无限量无范围,总之越多越好,什么都行,从竞争对手产品最近的更新到他们用户的评价,从对方产品规划的动向到对方产品团队有多少单身优质男都是值得打听的。(不要用这种目光看着我,我只是想了解他们加班的战斗力如何)

搜集这些小道消息的最大好处就是根据竞品的动向思考自己的行为,并非一定要照着人家抄或者反着跟人家来,但竞争对手的动作值得我们思考自己是否遗漏了什么或者有什么应该避免。

而且如果对方和你先后脚的做一件事情,你却无知无觉的被超了过去那显然是很亏的。(当然还有更腹黑的理由,这里不透露了。)

搜集情报的方法也丰富多彩,不过不建议占用上班时间,大家可以业余时间没事多线下找各种圈内人士聊聊天沟通一下感情,逛逛各种产品展示会听听新闻,参加参加竞品的访谈或者调研活动,填填竞品的问卷,搜搜竞品的用户反馈什么的,既能丰富自己的知识又能骗骗对方的调研经费何乐而不为呢。(我才不告诉你们,当年我这么多年来冒充清纯学生妹骗到几百块访谈费还有几十QB和一百块充值卡)

这里不用举个栗子了,总之我可以打包票,随便去个什么稍微名气大点的产品用户交流群里都能炸出一堆它们竞品的产品经理们,当然回头各位自己做用户调研也长点心,别老钓错鱼。

作者介绍:伊织崇子,产品经理,微信公众账号“菜青虫的产品分享”(PMchong)维护者,面向入门与进阶的产品知识分享。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