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项修炼:聚焦绩效——按劳分配与赏罚分配

来源:互联网 发布:分布式开发 java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6/06 06:59







作为一名毕业生,时刻都要准备好出去找工作,而每一份工作,最让我们担心的就是工资,是什么决定基本工资?按照李老师的话讲,基本工作决定基本工资,那基本工作由是由什么来决定,他是如何来衡量我们应聘者的价值。基本工作由公司的岗位和业务两部分构成,其中岗位性质决定了大部分的基础工作,根据岗位的应聘要求,考量其中所需要的能力成份,技术成份,从而计算出其中的价值,从普遍的意义来说,岗位的工资,基本为行情的工资,因为岗位职能在每个公司基本都是通用的,不一样的只是公司的业务部分,因此,基本工资可以越等于为行情工资,大多数招聘网站上所提供的工资,基本为行情工资,这个数字可以为我们在找工作的时候作为参考,结合自身的能力,考虑其所需要的技能,在行情工资上做适当的加减法。

那么为什么本科生、研究生、博士生的工资待遇就那么不一样,普遍会出现高出1~3K的情况,其实这是老板或者管理层对人才储备的一个特殊策略。基本工资由基本工作所决定,这是毫无疑问的,毕竟所完成的工作都是一样的,不可能因为不同的人就给予不一样的工作薪酬,对人不对事的做法,就不是客观唯物主义精神。企业的竞争就是人才储备的竞争,毕竟学历高度决定了个人境界的不同,以及后期的发展潜力。因此,公司为了留住人才,就在原有的基本工资基础上,增加了人才储备的津贴,这一部分津贴就加在了基本工资上,造成了研究生、博士生比本科生更高薪酬的现象,因此,我们往往会看到同一岗位不同学历工资水平不一样的情况。

其实,这对本科生来说并不算劣势,第一,研究生、博士生比本科生在公司面临更多的挑战和压力,因为公司的目的便是盈利,员工在职责上便是能者多劳,因此高学历就会比低学历付出更多的努力;其二,起薪不同不代表发展的机会不同,基本工资只是作为初期能力考核的一个凭证,而到了后期,薪酬就会变成基本工资+绩效工资,所以说,职场是能者的舞台,只要有能力,定能在企业中展翅高飞。

本讲还涉及到另外一个问题,管理是管人还是管事,如果是从前的我,一定会说是管人,因为人才是万物的根本,人管不好,怎么去管事。听了李老师的课,我才觉得自己之前做得有多憋屈。管人,别人自己都不一定能管好自己,你倒好,自己插一只脚进去找骂,不仅没有管理好,还要让自己受气,这就是管人的后果,最正确的做法是,直接管事,通过对事情的管理,间接管人。在这个点上我就不理解了,一个心不服的人,你如何安排他去办好一件事?

其实道理很简单,每个员工都会关心自己的利益,但他不一定会关心公司的利益,管理者强求员工去关心企业利益是不合理的,因为这样的成本太大,而且损人不利己,因此,管理的精髓就在于,将员工的利益与公司利益挂钩,员工在关心自己利益的同时关心公司的利益,这就涉及到了绩效考核,绩效考核决定了员工的整体薪酬,有绩效考核,必然有考核标准,而考核的标准,则是通过管理层鉴于业务的需要所拟定的,在拟定考核标准时,将你希望员工所做到的事情分列成点、项,凭借这依据去要求员工根据自己的想法执行任务,这就是通过管事进而管人,从而达到管理的目的。

我觉得这一招用得真是很妙,核心是员工的利益,巧妙地使用杠杆原理处理掉员工懒惰怠工的情况,这也给了我们一个启发,面对问题,不一定要正面去解决,通过侧面的旁敲侧击,也能达到很好的效果,如此一来,自己无需要顶着头痛的帽子,也能实现既定的目标,何乐而不为呢?


0 0
原创粉丝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