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宝开店记

来源:互联网 发布:中国保险网络大学80分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4/27 17:14

历经千难万险啊,总算是在淘宝上开了个店,不容易啊。各种曲折,各种失败,各种连接超时该页无法显示。折腾了一下午总算开起来了。着实是不容易。虽然小店开起,但是以我的计算机水平尚且开到想要吐槽骂人,更何况那些对计算机不甚了解的普通创业者。可能有些人的创业热情刚刚在“实名认证”的时候就被磨灭一空了吧。

 

首先是实名认证。淘宝之所以能够迅速博得广大人民群众的青睐,成为国内最大的C2C电子商务平台,支付宝功不可没。但是,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支付宝正是普通玩家开店所要经过的第一道难关。

 

支付宝有个实名认证系统。这个该死的实名认证系统啊。首先是要上传身份证的照片。还好本人生活于东南沿海的经济发达地区,有着一台数码相机。顿时不虚,掏出来咔嚓两张照片,还是要正反面的两张,上传完毕,没有遇到什么困难。要是手头没有相机呢,这个事情就相当悲剧了,可能要跑下楼去找复印店扫描身份证的照片上传,上传过程可能还会因为网络不稳定而导致上传失败需要重传。创业热情就是这样流失的。然后悲剧的事情就出现了。支付宝要认证银行卡。他是怎么认证的呢?用户先填上银行卡号,然后支付宝网这个卡号里汇1元一下的金额,然后用户将收到的金额数回复给支付宝,对照无误后即认证成功。这本来是一个很好的认证方法,大家都很高兴。但是由于天朝伟大的银行,大家都非常不高兴。光是刷网银页面就让我刷了十几分钟。

 

说道这个网银的问题,我忍不住又要倾诉一下了。如果不是考虑到身为有素质的高校学生,我都要爆脏话了。我是在大一刚开学的时候开通的网银,那时候纯粹是为了买东西,还没想到要开店。如果是我在收到作业任务后再办网银然后开网店的话,那么这两样令人抓狂的事情放在一起,我很可能就无法保持一个平和的心境了。

我国的网银实在是非常的恶心。首先是兴致勃勃的来到了营业厅,排了1个小时的队之后花了十几分钟办完了网银,领到了一个U盾,看起来很高级的样子。好在我也是开通了网银的人了,也算是一个电子商务的人员了。排队什么的就让它像浮云一样过去吧。

可是令人发指的事情又出现了,在工行柜台领到的U盾不是拿回家直接插上就可以使用的。还必须要下载数字证书等一系列东西。下载就下载吧,反正作为一个新时代的大学生,折腾的精神是一定要有的。于是点开火狐浏览器开始登录网上银行。结果呢?悲剧的事情出现了,这个网上银行的页面那个“确定”键点下去死活没有反应。上下求索,不得其解,最终发现一行小字“仅支持IE浏览器”。IE是什么年代的浏览器呃,我对工商银行的印象顿时就大打折扣。于是在C盘里一路寻找,终于从坟墓里把那个IE浏览器给挖出来了,好嘛,还是IE6,近10年前的产品了。成功登录网银,下载各种浏览器插件,然后重启浏览器。终于成功登录。然后便是一大堆非对称密钥之类的东西,下载完成,终于可以成功使用网银了。真是生命在于折腾。

 

其后使用网银的过程就没有什么障碍了,顶多就是页面经常刷新不出来之类的情况,忍一忍也就过去了。但是到了开店的时候,各种麻烦的事情又出现了。首先就是支付宝啦。前面讲过这个支付宝的实名认证系统了,下面再讲讲这个数字证书的系统。支付宝有一点做的还是比较好的,就是可以使用工行的U盾作为一种认证手段,但是支付宝作为一个已盈利为目的的公司,还是要推广自己的安全软件的。于是乎,在每次登录自己的支付宝账户的时候,支付宝总是会一遍又一遍的提示我账户安全级别不高,需要安装支付宝的数字证书软件。

 

说到这边自然要来一个总结,前面这部分主要是讲的国内的网银系统。我们的媒体总是在说国内的互联网产业正在蓬勃发展,电子商务领域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其实就普通用户看来,国内的互联网体验其实是很差的。究其原因,还是由于安全体系和网银体系的不完善。我们可以拿国内的网站和国外的网站做一下对比。国外的网站诸如亚马逊之类的。购物完全是选中商品,下单,收货付款的操作,没有繁琐的身份认证和安全认证系统,这些系统已经完全内化在网站内部或者是由于收款方式的选择而省略掉了。但是在国内购物,比如淘宝,可能有很大一部分的时间是在登录各种支付账户,一遍又一遍的输入密码。在电子零售的课程上,老师曾经给出过国内网站首页和国外网站首页的对比。相比之下,国外网站的首页显得简洁大方,而国内网站的首页则必须放上各个网上银行的链接地址,还有繁琐的登录系统和身份验证系统。

究其原因,可能还是由于文化差异所造成的这种局面。国内的信用体系似乎一直不是很完善,消费者似乎从来不曾意识到自己作为消费者也存在一个信用等级的问题。在国外,信用等级是和各种社会保障体系相互挂钩的,因此人们很注重诚信的问题。但是在国内,如果去掉了那些繁琐的身份验证系统。可能很快各大购物网站就会因为各种恶意的交易而亏损。有些人似乎很“聪明”,但是这种聪明往往用的不是地方。

 

扯远了,接着讲开店的问题。

 

闯过前面道道难关,终于来到了淘宝网的首页,气壮山河的点下那个“我要开店”的按钮,于是跳出来一个“开店考试”的页面。神马?开店还要考试?是的,你没听错,开店就是有一个考试系统。但是作为一个新时代的大学生,最不怕的就是考试。于是我从容的GOOGLE“淘宝开店考试答案”。于是看到了众生百态。

几乎全部的对于淘宝开店考试的回答都是以下几句:

“题目很难,几乎全错。”

“题目一直在变,没有固定答案”

“联系QQXXXXXX50元包过”。、

我忍住了爆粗话的冲动,开始分析其中的内涵。敢情这个淘宝的开店考试还形成一条产业链了。淘宝很强悍,白日做梦想发财的网民看来也不少。

 

后来我自己花了十几分钟做完了那个开店考试的题目,无非就是一些淘宝开店的的规则,但是做完之后,我对那个倒卖开店考试答案的人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

 

我突然发现,虽然互联网号称是极大的提高了人们获取信息的能力,但是在某种程度上,我觉得互联网也限制了人们获取信息的能力。就拿刚刚那个淘宝的开店考试来说,就国内的情况而言,网民获取信息的渠道无非只有以下几种:

1. 搜索引擎:如百度,google等;

2. 问答类网站:如百度百科,维基百科,搜搜问问等等;

3. 各大门户网站;

4. 各大论坛。

 

上面提到的那个倒卖开店考试的人,或者也有可能是一个团队,他们所需要做的事情其实很少。他们只要换上各种不同的马甲,到各大论坛去发帖。对于那种问答型的网站,他们可以尽量的多去回答问题。如果没有人问,他们就可以用一个马甲问,用另一个马甲回答。然后再把答案设置成精华答案并且关闭问题,防止别人在下面的回答中拆穿自己的把戏。这样似乎就完全控制了问答型的网站。对于搜索引擎,他们完全不用担心,因为搜索引擎搜出来的一般前几条都是这种问答型的网站。

这种现象就给了网络营销一个很好的提示。在适当的时候,可以通过控制主流的网络信息渠道来让消费者形成一种错觉,认为某种产品广受好评。其实这已经不算什么新鲜的招数了。早在去年的3Q大战的事件中,“水军”正式进入了人们的视线。360QQ两大阵营的水军在极短的时间内控制住了所有的论坛。在海量的垃圾信息的掩盖下,一下冷静的合理的分析完全被淹没了。互联网虽然促进了信息的传播,但是也给垃圾信息的传播提供了途径。在更早的时候,我在逛MP3论坛的时候也发生过类似的事件。那是一家叫“酷比魔方”的生产MP3的公司,推出了一款型号为“C30”的产品。当时厂家推出了一个试用活动,要求论坛用户试用后写使用评测。一时间,论坛中80%的帖子都是C30的评测。所谓拿人的手短,吃人的嘴软。论坛的试用者们写出来的几乎都是好评。厂家深谙消费者的心理,并没有全部由写好的评测,中间还夹杂着对该款产品缺点的少量描述。顿时这些评测就显得相当的专业和可信。但是这种表面上的繁荣并没有持续多久,过了一段时间也就销声匿迹了。但是起码很多人都知道了这个产品。厂家只不过付出了一百多台MP3,就做了一个极其成功的广告。

 

接下来就是开店成功之后的事情了。我丢了两本单词书上去,显然是卖不出去的。但是领取我感到很惊奇的是,开店的瞬间我就收到了3条留言。这令我感到很诧异。点开一看,是店铺装修的广告。还有刷钻的广告。所谓刷钻就是刷信用等级。那些无业游民组建了一个团队,靠虚假的交易来讲店铺信用等级刷上去。很多消费者在淘宝上搜索商品时,可能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所有的店铺按照信用等级排序。这样就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信用等级高的店铺去的人多,交易完成的数量多,越做越好。而新开的店铺信用等级低,去的人少,信用等级越发的上不去。于是刷钻团队就应运而生了。这也是现在的信用体系下的一种被逼无奈的选择。虽然看起来淘宝的这种信用评价体系有着不小的弊端,但是就目前国内的信用体系的大环境而言,我想不出更好的解决方案。这就和高考是一个道理。虽然很多人在咒骂高考制度剥夺了学生的创新能力,但是如果取消了高考制度,那么中国的高校招生将会完全混乱,各种暗箱操作,各种潜规则暴露无遗。这个时候再讲道德和信用就显得苍白无力了,因为在这里,很多人早就抛弃了道德的底线。少数坚守道德的人只会被人讥笑成“顽固不化,不懂变通”。可以想见,如果我做一个购物网站,抛弃掉繁琐的认证程序,那么我的网站将会在极短的时间内由于恶意的订单和恶意的退货而造成极大的损失。后来人只会以看客的身份进行评价:“这种想法是好的,可惜不符合大环境的发展趋势……”这种类似的话在各种历史书上频繁出现。包括我最近看完的一本中国企业的失败案例。后来人总是习惯于从旁观者的角度进行分析,而无法明白当局者做出决策时候的无奈。

 

淘宝开店的感想就写到这里,最后有点扯远了,在课上PPT交流的时候我会尽量少扯废话的。

0 0
原创粉丝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