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SI七层模型的功能以及设备

来源:互联网 发布:ipad限制应用访问网络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6/06 06:15

它的最大优点是将服务、接口和协议这三个概念明确地区分开来:服务说明某一层为上一层提供一些什么功能,接口说明上一层如何使用下层的服务,而协议涉及如何实现本层的服务;这样各层之间具有很强的独立性;使网络的不同功能模块分担起不同的责任。

好处:
● 减轻问题的复杂程度,一旦网络发生故障,可迅速定位故障所处层次,便于查找和纠错;   ● 在各层分别定义标准接口,使具备相同对等层的不同网络设备能实现互操作,各层之间则相对独立,一种高层协议可放在多种低层协议上运行;   ● 能有效刺激网络技术革新,因为每次更新都可以在小范围内进行,不需对整个网络动大手术;   ● 便于研究和教学。
OSI七层协议及其设备如下所示:
!OSI七层协议及其功能设备


下面我们将更加详细的介绍一下每一层的特点和功能:
1:物理层:
在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的主要协议有Ethernet IEEE802.3和PPP,FDDI,Token-Ring IEEE802.5以及ARCnet.是开放系统中利用物理媒体实现物理连接的功

能描述和执行连接的规程。

功能:(是提供最基本的物理支持)

1:为数据端设备提供传输的数据的通路。

2:传输数据。

3:完成物理层的一些管理工作


2:数据链路层:(数据通道)

每次通信都要经过建立通信联络和拆除通信联络两个过程。这种建立起来的数据收发关系就叫做数据链路。。数据链路的建立,拆除,对数据的检错,纠错是数据链路层的基本任务。

功能:

1:链路连接的建立和分离。

2:帧定界和帧同步。

3:顺序控制,指对帧的收发顺序的控制。

4差错检测和恢复,还有链路标识和流量控制等等。

数据链路层将本质上不可靠的传输媒体变成可靠的传输通路提供给网络层。


3:网络层 (路由与分组)

网络层协议主要包含IP协议,ICMP(控制信息协议),ARP(地址解析协议),RARP(反地址解析协议)等。

主要功能是利用数据链路层提供的邻接结点间的无差错传输功能,通过选择和中继功能,实现两个端系统之间的传输。还采用多路复用功能,时分复用功能,将一条数据通路复用为多条逻辑通道,从而实现利用一条物理电路同时与多个远程数据通信设备的通信。

功能:

1:路由选择与中继;

2:激活终止网络连接;

3:在一条数据链路上复用多条网络连接,多采用时分复用技术;

4:检测与恢复;

5:排序和流量控制;

6:服务选择;

7:网络管理。


4:传输层:(数据的打包,通过端口与上层应用之间进行数据的交互)

传输层协议主要有TCP,UDP协议。

  端开放系统之间的数据传送控制层。主要功能是端开放系统之间数据的收妥确认。传输层只存在于端开放系统中,是介于低3层通信子网系统和高3层之间的一层,但是很重要的一层。因为它是源端到目的端对数据传送进行控制从低到高的最后一层。

功能:

对于会话层来说,却要求有一性能恒定的界面。传输层就承担了这一功能。它采用分流/合流,复用/介复用技术来调节上述通信子网的差异,使会话层感受不到。还具备差错恢复,流量控制等功能。传输层的服务一般要经历传输连接建立、数据传送、传输连接释放3个阶段才算完成一个完整的服务过程。

5:会话层:

会话,表示,和应用层主要协议包含FTP(文件传输协议),NFS(网络文件服务协议),SMTP(电子邮件协议),SNMP(网络管理协议),telnet(远程登录协议)

功能:

    其主要功能**是按照在应用进程之间约定的原则,按照正确的顺序收、发**数据,进行各种形态的对话。会话层规定了会话服务用户间会话连接的建立和拆除规程以及数据传送规程。

6:表示层:
主要功能是把应用层提供的信息变换为能够共同理解的形式,提供字符代码、数据格式、控制信息格式、加密等的统一表示。会话层以下5层完成了端到端的数据传送,并且是可靠的、无差错的传送。但是数据传送只是手段而不是目的,最终是要实现对数据的使用。由于各种系统对数据的定义并不完全相同,最易明白的例子是键盘——其上的某些键的含义在许多系统中都有差异。这自然给利用其它系统的数据造成了障碍。表示层和应用层就担负了消除这种障碍的任务。


7:应用层:
其功能是实现应用进程(如用户程序、终端操作员等)之间的信息交换。例如文件传送、访问和管理(FTAM)、虚拟终端(VT)、消息处理系统(MHS)、电子数据互换(EDI)和目录查询等。
应用层是开放系统的最高层,是直接为应用进程提供服务的

0 0
原创粉丝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