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堆的创建和操作

来源:互联网 发布:现货数据行情分析系统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6/05 19:19

          回顾前面的知识,我们学了二叉树,而二叉树有很多种存储方式,比如一维数组存储,

链表存储,在刚刚学习建立二叉树的时候,我们用的是链表存储的方式,也就是利用结构体定义一个二

叉树节点,然后将这些节点连接起来。现在为了更好地存储二叉树,我们学习了堆,即将二叉树存储在

一个一维数组里面,由于按照不同的存储顺序,可以将一个堆分为最大堆和最小堆。


最大堆:每个父节点必须大于左右孩子,而每个孩子所代表的子树也是最大堆


最小堆:每个父节点必须小于左右孩子,而每个孩子所代表的子树也是最小堆


那么如何将一个堆变成一个最大堆或者最小堆呢,就是通过向下调整法或者向上调整法,下面会做详细的说明。

首先我们来举一个栗子,给出如下一棵二叉树:


wKiom1cz8uXTjLLRAAAg8X0_uJI833.png

spacer.gif

首先我们需要一个数组将这个二叉树存储起来,因为vector的操作与顺序表相似,为了简便,我们调用

库里的vector来存储二叉树,只不过存储类型为模板类T,此时我们默认建最大堆,所以要提供过向下调

整法来调整,为了使每棵子树都是父节点最大,我们先从最后一个节点找起,然后找到该节点的父节

点,比较父节点和两个子节点的大小,若左右节点有一个比父节点大,则和父节点交换值,然后依次

往前比较,直到整个堆调整为最大堆。

代码如下:

#pragma once#include<assert.h>#include<vector>using namespace std;template<class T>class Heap{public:Heap(){}//建堆Heap(const T* a,size_t size){for (size_t i = 0; i < size; i++)//将数组中的数据放到堆里去{_a.push_back(a[i]);}for (int j = (_a.size() - 2) / 2; j >= 0; j--)  //第一个非叶子结点的父亲开始{AdjustDown(j);}}protected:void AdjustDown(size_t parent){int child = parent * 2 + 1;; //找到左孩子 while (child< _a.size()){if ((child + 1 < _a.size())&&_a[child] < _a[child + 1] )  //找到左右孩子较大的一个{++child;}if (_a[child] > _a[parent])   //如果孩子比父亲大,交换孩子和父亲的值{swap(_a[child], _a[parent]);parent = child;child = parent * 2 + 1;}else{break;}}}protected:vector<T> _a;};


通过调整整个堆变为最大堆,调整后的二叉树如下所示


wKioL1cz-BOxm6-WAAAgrg5NnEk711.png



那么建立好堆之后,在对数据进行操作的时候对堆也有一定的影响,所以下面我们来简单写一下堆的pop和push。

push:可以直接调用vector的push_back(),然后再通过向上调整法调整变成最大堆

pop:由于vector没有从堆前面直接pop的,所以要将堆的第一个元素与最后一个元素调换位置,再通过pop_back()pop出去,再通过调整变成最大堆。

具体代码如下:

void push(const T& x){_a.push_back(x);AdjustUp(_a.size() - 1);}void pop(){assert(!_a.empty());swap(_a[0], _a[_a.size() - 1]);  //由于没有头删函数,将第一个数据和最后一个交换,再尾删_a.pop_back();for (int j = (_a.size() - 2) / 2; j >= 0; j--)  //调整为最大堆{AdjustDown(j);}}protected:void AdjustDown(size_t parent){int child = parent * 2 + 1;; //找到左孩子 while (child< _a.size()){if ((child + 1 < _a.size())&&_a[child] < _a[child + 1] )  //找到左右孩子较大的一个{++child;}if (_a[child] > _a[parent])   //如果孩子比父亲大,交换孩子和父亲的值{swap(_a[child], _a[parent]);parent = child;child = parent * 2 + 1;}else{break;}}}void AdjustUp(size_t child){int parent = (child - 1) / 2;while (child>0){if (_a[child]>_a[parent]){swap(_a[child], _a[parent]);child = parent;parent = (child - 1) / 2;}else{break;}}}



以上便是堆的建立以及简单的操作,小伙伴们看明白了么?

下面给出测试代码:

#include"Heap.h"void test(){int array[10] = { 7, 14, 12, 15, 10, 11, 13, 16, 9, 8 };Heap<int> hp1(array, 10);hp1.push(17);hp1.pop();   }int main(){test();return 0;}

由于这里只给出了具体方法,类的成员没有给完全,小伙伴们可以下去自行补全哦,重要的是方法,可能我给出的方法也有一定的不足之处,还希望大家指出共同进步! 





本文出自 “福大馨” 博客,转载请与作者联系!

0 0
原创粉丝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