冒泡排序 思想与原理

来源:互联网 发布:Linux线程间的通信方式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5/07 22:06

转自:点击打开链接

1、排序方法


将被排序的记录数组R[1..n]垂直排列,每个记录R[i]看作是重量为R[i].key的气泡。根据轻气泡不能在重气泡之下的原则,从下往上扫描数组R:凡扫描到违反本原则的轻气泡,就使其向上"飘浮"。如此反复进行,直到最后任何两个气泡都是轻者在上,重者在下为止。


冒泡排序是就地排序,且它是稳定的。

(1)初始

   R[1..n]为无序区。
(2)第一趟扫描

   从无序区底部向上依次比较相邻的两个气泡的重量,若发现轻者在下、重者在上,则交换二者的位置。即依次比较(R[n],R[n-1]),(R[n- 1],R[n-2]),…,(R[2],R[1]);对于每对气泡(R[j+1],R[j]),若R[j+1].key<R[j].key,则交换 R[j+1]和R[j]的内容。

    第一趟扫描完毕时,"最轻"的气泡就飘浮到该区间的顶部,即关键字最小的记录被放在最高位置R[1]上。
(3)第二趟扫描

   扫描R[2..n]。扫描完毕时,"次轻"的气泡飘浮到R[2]的位置上……

    最后,经过n-1 趟扫描可得到有序区R[1..n]


  注意:

   第i趟扫描时,R[1..i-1]和R[i..n]分别为当前的有序区和无序区。扫描仍是从无序区底部向上直至该区顶部。扫描完毕时,该区中最轻气泡飘浮到顶部位置R[i]上,结果是R[1..i]变为新的有序区。

2、冒泡排序过程示例

    冒泡排序的过程   【  】


3、排序算法
(1)分析

    因为每一趟排序都使有序区增加了一个气泡,在经过n-1趟排序之后,有序区中就有n-1个气泡,而无序区中气泡的重量总是大于等于有序区中气泡的重量,所以整个冒泡排序过程至多需要进行n-1趟排序。

    若在某一趟排序中未发现气泡位置的交换,则说明待排序的无序区中所有气泡均满足轻者在上,重者在下的原则,因此,冒泡排序过程可在此趟排序后终止。为此,在下面给出的算法中,引入一个布尔量exchange,在每趟排序开始前,先将其置为FALSE。若排序过程中发生了交换,则将其置为TRUE。各趟排序结束时检查exchange,若未曾发生过交换则终止算法,不再进行下一趟排序。

(2)具体算法
 void bubbleSort(int * R, int n)      { //R[0 .. n-1]是待排序的文件,采用自下向上扫描,对R做冒泡排序          int i,j;          Boolean exchange; //交换标志          for(i=0; i<n-1; i++) //最多做n-1趟排序          {              exchange=FALSE; //本趟排序开始前,交换标志应为假              for(j=n-1; j>i;j--) //对当前无序区R[i .. n-1]自下向上扫描              {                  if(R[j] < R[j-1]) //交换记录                  {                      int tmp=R[j-1]; // 暂存单元                      R[j-1]=R[j];                      R[j]=tmp;                      exchange=TRUE; //发生了交换,故将交换标志置为真                  }              }              if(!exchange) //本趟排序未发生交换,提前终止算法                  return;          } //endfor(外循环)      } //bubbleSort


 
                                             
0 0
原创粉丝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