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进程和线程的发展

来源:互联网 发布:加内特04季后赛数据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6/07 20:24


1999年1月发布的Linux 2.2内核中,进程是通过系统调用fork创建的,新的进程是原来进程的子进程。需要说明的是,在2.2.x版本中,不存在真正意义上的线程(thread)。Linux中常用的线程Pthread实际上是通过进程来模拟的。也就是说Linux中的线程也是通过fork创建的,是“轻”进程。Linux 2.2只默认允许4096个进程/线程同时运行。高端系统同时要服务上千个用户,所以这显然是一个问题,它一度是阻碍Linux进入企业级市场的一大因素。

2001年1月发布的Linux 2.4内核消除了这个限制,并且允许在系统运行中动态调整进程数上限。因此,进程数现在只受制于物理内存的多少。在高端服务器上,即使安装了512MB内存,现在也能轻而易举地同时支持1万6千个进程。

2003年12月发布的2.6内核,进程调度经过重新编写,去掉了以前版本中效率不高的算法。以前,为了决定下一步要运行哪一个任务,进程调度程序要查看每一个准备好的任务,并且经过计算机来决定哪一个任务相对来更为重要。进程标识号(PID)的数目也从32000升到10亿。内核内部的大改变之一就是Linux的线程框架被重写,以使NPTL(Native POSIX Thread Library)可以运行于其上。对于运行负荷繁重的线程应用的Pentium Pro及更先进的处理器而言,这是一个主要的性能提升,也是企业级应用中的很多高端系统一直以来所期待的。线程框架的改变包含Linux线程空间中的许多新的概念,包括线程组、线程各自的本地存储区、POSIX风格信号,以及其他改变。改进后的多线程和内存管理技术有助于更好地运行大型多媒体应用软件。这个线程库有以下几个目标: POSIX兼容,都处理结果和应用,底启动开销,低链接开销,与Linux Thread应用的二进制兼容,软硬件的可扩展能力,与C++集成等。 这一切是2.6的内核多线程机制更加完备。


0 0
原创粉丝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