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库系统概念部分习题】第一章 引言

来源:互联网 发布:c语言的应用场景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5/17 03:36

一、列出文件处理系统与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的四个主要区别

1、都是相互关联的数据集合和一组访问数据程序组成。DBMS:物理和逻辑访问数据,文件:物理访问数据

2、DSMS:被授权的程序可以访问存储的逻辑数据,数据可以被多个程序访问、减少数的冗余;文件:一个程序所写的数据可能不能被另外一个程序访问

3、DBMS设计为更灵活的访问数据(如,查询),文件处理系统则被设计为特定的程序访问数据(如,以编译的程序)

4、DBMS允许多个用户同时访问相同的数据。文件处理系统一般允许一个或多个程序访问不同的数据文件,只有在一个文件在两个程序都只有只读权限的时候才可以同时被两个程序并行访问。


二、解释物理数据独立性的概念,以及它在DBMS中的重要性

物理独立性:指用户的应用程序与存储在磁盘上的数据库中数据是相互独立的。

重要性:使用用程序与存储在磁盘上的数据相分离,应用程序不依赖于物理模式,因此物理模式改变了它们也无需重写。


三、数据库体系结构2层与3层的区别,以及3层的优点

2层即CS(Client/Server)结构,3层在2层基础上增加了应用服务器,从功能上讲就是业务逻辑层。

3层模式的优点:

1.良好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对于环境和应用条件经常变动的情况,只要对应用层实施相应的改变,就能够达到目的;

2.可共享性。单个应用服务器可以为处于不同平台的客户应用程序提供服务,在很大程度上节省了开发时间和资金投入;

3.较好的安全性。在这种结构中,客户应用程序不能直接访问数据,应用服务器不仅可控制哪些数据被改变和被访问,而且还可控制数据的改变和访问方式 ;

4.增强了企业对象的重复可用性。“企业对象”是指封装了企业逻辑程序代码,能够执行特定功能的对象。随着组件技术的发展,这种可重用的组件模式越来越为软件开发所接受;

5.三层模式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瘦客户端”,从而具备了很高的稳定性、延展性和执行校率;

6.三层模式可以将服务集中在一起管理,统一服务于客户端,从而具备了良好的容错能力和负载平衡能力。


四、数据库管理员的5种主要作用

模式定义、存储结构及存储方法定义、模式及物理组织的修改、数据访问授权、日常维护。


五、企业建立数据库的6个主要步骤

1.需求分析。需求收集和分析,得到用数据字典描述的数据需求,用数据流图描述的处理需求。

2.概念结构设计。对需求进行综合、归纳与抽象,形成一个独立于具体DBMS的概念模型(用E-R图表示)。

3.逻辑结构设计。将概念结构转换为某个DBMS所支持的数据模型(例如关系模型),并对其进行优化。

4.物理结构设计。为逻辑数据模型选取一个最适合应用环境的物理结构(包括存储结构和存取方法)。

5.数据库实施。运用DBMS提供的数据语言(例如SQL)及其宿主语言(例如C),根据逻辑设计和物理设计的结果建立数据库,编制与调试应用程序,组织数据入库,并进行试运行。

6数据库运行和维护。数据库应用系统经过试运行后即可投入正式运行。在数据库系统运行过程中必须不断地对其进行评价、调整与修改。

0 0
原创粉丝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