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校生工资是应届大学生的4倍--“锅炉维修工月薪6000元;应届大学毕业生月薪1500元”

来源:互联网 发布:厦大网络课程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4/29 19:20


从"日经BP社报道"得到这篇文章,觉得很有意义。联想到前一阶段我对““大学生就业难”与IT外包服务带给我的启发”的一些议论,感觉我们坐在书桌前的讨论还是太肤浅了。同时,觉得这样的局面和现实的状况,对老刘的“中国的教育”问题,或许也会有所启发。

于是,决定把这篇文章转上来,大家共享吧。

------------------------------------------------------


上海版“金蛋”,技校生工资是应届大学生的4倍
  
 “锅炉维修工:月薪6000元;应届大学毕业生月薪1500元”。

  这是在当今中国出现的一种现象。虽然在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背景下,制造业、建筑工地等急需大量拥有高度技能的技术工人,但是在中国这样一个本来就鄙视“体力劳动”的社会里,再加上技术工人培养系统的缺陷,导致目前中国技术工人大量匮乏。
  对于数量猛增的应届大学毕业生,需求并无太大的增长。相反的技校毕业生却倍受欢迎。这也许可以称为在高速经济增长期出现的中国版“金蛋”现象(注,日本在上世纪50年代后期,曾出现过大学毕业生的工作非常难找,而高中专的毕业生到处抢着要的现象,这一时期的高中专毕业生被人称为“金蛋”)。
NC车床工,招聘人数是应聘者的4倍
  据说,人手最不足的技工是NC(数控)车床工。根据上海市政府的调查,仅上海市内的需求人数就达4000人。但能够满足招聘要求的应聘者还不到1000人。月薪也高达6000元至8000元。其工资水准相当于在日系企业有10年经验的管理级别的白领。前些日子,我接到了一位在具有代表性的日资企业工作了10多年的朋友的电话,他高兴地告诉我:“我的工资涨到6000元了,下次我要请你吃饭!”由此可见,6000元是多么不错的收入。
  除了车床工以外,据说还有汽车装配工、机械设备和电气设备维修工、锅炉工、模具工、锻造工等技术工种都出现了技术工人人数严重不足的现象,这些工种的工资也都大幅上涨。
  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有两个,即人才需求的增长和人才培养的不足。
技术工人的培养跟不上需求的原因
  在中国以年增长率10%的高速成长的背景下,以外资企业为中心的制造业不断到中国投资或者扩大现有业务规模,对技术工人的需求也就不断地增长。正如中国被称为“世界工厂”那样,中国制造业所拥有的功能更趋向于集中在与生产现场比较接近的下游部分。也就是说目前中国制造业的体制,技术工人的岗位原本就比大学毕业生的岗位容易增加。
  另一方面,技术工人的培养方面,不仅跟不上需求反而比从前减少很多。这与中国经济发展的历史息息相关。
  过去中国曾经所有的生产资料都归国有,改革开放初期,国有企业也曾起到过工业生产的核心作用。所以中国的技术工人培养单位、学校等大部分都附属于国有企业,是为本公司培养技术工人的一个内部单位。
  但随着国有企业的淘汰和整合,这类学校也相继关闭。据报道,上海市内这样的技校在1994年有330所,到2003年锐减至43所。东北地区的工业城市比如沈阳也出现了类似的情况,1996年有140所技校,2002年锐减至20所。
新开大学成风更加导致技工培养萎缩
  更加严重的打击来自新开设四年制本科大学的风潮和乱扩招新生。中国政府从2000年前后开始大幅改革大学制度,之后大学生人数一下子增加了2~3倍。中国本来就是一个“学而优则仕”的社会,整个社会对白领生活有强烈的憧憬,大学门槛的降低更导致了大学升学热的升温。
  这样原本打算进大专、技校的学生们也都瞄准4年制本科,技校等就变得更加没有人气了。
  可是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在市场原理的作用下,目前4年本科毕业生的需求并没有太大的增长,于是便导致了本文开篇提到的本科毕业生工资与技术工人工资倒挂的现象。
中国的“学而优则仕”能够颠覆吗
  与中国相比,日本社会更尊敬专业技术工人,技术工人的工资比大学毕业生高并非多么奇怪的事情。
  也许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工资倒挂现象是无论哪个国家在高速发展期都会出现的共同现象。但如果能够以此为契机,中国对专业技术工人的社会评价能够得到相应的改善,从而培养出更多年轻技术工人的话,目前的“大学生没人要,技校生抢不够”现象对中国社会的发展也许是件好事。另外,对在中国发展的日本制造业而言,如果能够在中国找到继承技能的专业技术工人的话,从长远来看,这对日本企业不也具有非常大的促进意义吗?
原创粉丝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