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数排序

来源:互联网 发布:济南seo推广公司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6/03 19:43

计数排序的缺点很明显,需要额外的空间C来作为计数数组,虽然时间复杂度为O(n+k),但当输入序列里元素取值很大的时侯,如k=O(n2),时,此时时间复杂度已经达到n2数量级了,空间的消耗也是让人无法承受的。这里介绍一种另一种线性排序算法——基数排序,可以应对数值很大的情况。

基数排序,即一个数位一个数位地进行排序,平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使用的一种算法思想:如要对一个日期进行排序,日期中由年、月、日组成的,对于这个问题,我们经常使用的是先比较年份,如果相同再比较月份,如果还相同就比较日。

同理,我们比较一组数,也可以采取这种思想。例如我们使用这种思想对下面四个数进行排序:123、312、245、531,第一次按百位排序:123、245、312、531;第二次按十位排序:312、123、531、245;第三次按个位数排序:531、312、123、245。咦?为什么最后排出来的结果并不是预期的那样?原因是我们从高位开始排序,已经差不多整体有序之后,再到低位时,又全部被打乱了。如果我们之后这样做就不会乱了:高位相同的数,再将它们的低位进行排序….不过这个实现一起比较困难一些。

这里,我们换成从最低有效位到最高有效位进行排序,那么还是上面那个例子:

   个位 =>  十位 =>  百位

   531      312      123

   312      123      245

   123      531      312

   245      245      531

可以看到结果正确。通俗地讲,之所以先排低位再排高位,是因为越是后排的数位,其对结果次序的影响越大,很显然是高位比低位对数的大小影响大!

这里再给出一个简单的证明过程:

假定一组序列低t-1位已经排序好了,现在我们按照第t位进行排序。我们只需证明对于任意两个数来说,按照第t位排序之后其相对位置正确。任意两个数这时有两种情况:

1)它们第t位相同,那么此时如果我们保持它们位置的稳定性,那么它们最后仍然有序;

2)它们第t位不同,按照第t位排序之后就有序了。

所以,即证明了基数排序的正确性。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非常关键的一点——排序必需要稳定!很快就想到使用前面说过的计数排序算法!

可以得到时间复杂度为O(d(n+k)); d为常数、k=O(n)时,基数排序有线性的运行时间的。

基数排序比较适合对取值很大的数进行排序,也可用来对字符串进行排序。但基数排序的缺点是不呈现时空局部性,因为在按位对每个数进行排序的过程中,一个数的位置可能发生巨大的变化,所以不能充分利用现代机器缓存提供的优势。同时计数排序作为中间稳定排序的话,不具有原地排序的特点,当内存容量比较宝贵的时候,还是有待商榷。

#include<stdio.h>#include<string.h>#define N 10int main(){int a[N]={23,45,156,345,0,89,100,456,235,56};  //待排序数组int i,j,t;int b[N];  //计数排序所使用的辅助输出数组int c[N];   //计数数组,使用十进制for(i=0,t=1;i<3;i++,t*=10){memset(c,0,sizeof(c));  //c清零for(j=0;j<N;j++)c[(a[j]/t)%10]++;    //c[j]为等于j的元素个数 for(j=1;j<10;j++)c[j]+=c[j-1];       //c[j]为等于或者小于j的元素个数for(j=N-1;j>=0;j--)b[--c[(a[j]/t)%10]]=a[j];     //计数排序        for(j=0;j<N;j++)a[j]=b[j];}for(i=0;i<N;i++)printf("%d ",a[i]);printf("\n");return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