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或通信领域当前的主流技术及其社会需求调查

来源:互联网 发布:汉高薪资待遇 知乎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6/06 07:38

       可戴设备已经为未来的科学技术发展,引领了一股新浪潮,并势必将推动消费电子行业产生更多的创新。也许,在未来的日子里,人们会看到更多的智能手表、眼镜、健身小工具、腕带。但是不要忘了,我们现在所处的仍然是可穿戴设备1.0时代,是砖头大哥大阶段。在发展的早期阶段,我们仍然在用对待传统消费电子产品的心态,看待新兴的可穿戴设备——想到的仅仅还是一些功能强大的小工具,只是将它们佩戴到身体上,却没有考虑新的穿戴法。也许一不小心,我们就会看上去像个钢铁侠”——将小工具加到身上,会让我们看上去鹤立鸡群,特立独行,并且和其他人分离开来。 

       可穿戴设备来说,真正提升人们体验的机会,是将这项技术无缝整合到我们生活的“fabric”中。笔者有意使用了“fabric”这个词,所指不仅是电子纺织品世界,更包含我们的生活方式。

       下面具体介绍几条实例及未来发展方向;

1、虚拟现实技术将通过智能手机更加主流

       Facebook20亿美元收购Oculus VR这家虚拟现实技术公司是有原因的,一种可以创造网络新现实的技术对于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都有深远影响,最明显的是游戏和娱乐,企业和教育方面也有影响。虚拟现实不是新概念了。新意在于更便宜和更强大的屏幕,传感器和处理器让普通消费者也可以拥有这种科技。

        2015年我们希望看到Oculus可以推出消费者版本的Rift。索尼也快推出名为Morpheus的虚拟现实耳机,微软的HoloLens也亮相了。但是我期望2015年的虚拟现实耳机可以利用智能手机,就像三星Gear VR和谷歌Cardboard那样。三星的Gear VR目前仅能在美国使用,可以使用的应用程序也十分有限,但这只是开始,这也不是我们唯一的选择。我们已经意识到包括包括PincVR这样的智能手机虚拟现实将会进军2015年的市场。我相信这些虚拟现实设备最终会让虚拟现实成为主流。

 2、可穿戴摄像机不仅局限于体育领域

       GoPro上市、Snapchat收购EpiphanyEyewear这一流行眼镜制造商Vengeance Labs,这两个大举动都预示着可穿戴相机的普及。用自己的POV捕获自己的一举一动是极限运动的最大成功。但随着这些摄像机NarrativeClipPivothead的太阳眼镜一样,变得更便宜,更适合穿戴,我看到这些设备跳出了体育世界,以超级分享的方式开始走上主流之路,这将影响现有的社交分享平台特别是InstagramSnapchatYouTube,甚至可能带来以这类媒体为中心的新社交网络。

      除了通过自身角度捕获我们的生活,像Bublcam这样的新技术可以利用360度图像和视频捕获,可以为虚拟现实带来身临其境的体验感受。专业人士可能会第一时间使用它,但随着这种类型的图像捕捉更加便宜普及,普通用户也会被它吸引。

 3.可穿戴设备的杀手级应用其实是身份验证

       除了健身追踪,可穿戴设备很难找到它的杀手级应用。通知功能不足以成为人们购买智能手表的理由,用谷歌眼镜拍照也不能说服人们接受1500美元的售价。但是不再需要记住密码和可以支付的可穿戴设备呢?可穿戴设备,比如三星的Gear系列,当你的智能手表就在附近时,你可以跳过手机的屏幕锁。除了解决密码问题,支付功能是可穿戴设备的另一发展机遇。苹果与ApplePay、三星与PayPalNymi联手RBC&万事达卡,都将在2015年引入支付功能。预计2015后半年你在星巴克就能遇到看着手表支付,而不是摇着手机支付了。

       2015年的可穿戴设备可以利用生物指标来提高安全级别,比如Nym,穿着就是验证。多伦多的Nymi公司承诺提供身份验证,不需要密码就可以访问任何连接设备,只要你戴着活动手环就好。我希望2015年的可穿戴设备也和Nymi一样,与其他设备(物联网)通过蓝牙相连接。

4AppleWatch获得成功

       苹果因科技创新而闻名。先前的例子有iPodiPhoneiPad,苹果手表又将再一次引领市场。苹果手表就会获得成功,因为苹果是知道大众需求的生活品牌。可穿戴设备,尤其是智能手表,现在正面临市场定位问题;时机已经成熟,苹果只需要做好产品说服我们,使我们意识到我们需要这种类型的产品。现在咖啡馆里自由休闲的精英们也大多使用MacBook。传统手表也是身份的象征,可以同样作为身份象征的智能手表很有机会获得成功。

5.Apple Watch带来新的沟通方式

      看过苹果手表的发布会后,我对苹果数码手表的概念感到非常激动。在手表上画画、发送心跳、点击、和动画的emoji听起来好像是噱头,但我相信苹果为可穿戴技术发展提供了一个巨大机会:进一步完善通信。

6、时尚品牌开始大范围进军科技界 

        时尚与科技合作今年早有迹象。三星与Diesel合作推出Gear S智能手表的Diesel黑金手环、FitbitToryBurch合作推出新的传感器配件系列,英特尔和Opening Ceremony在时装周推出MICA。传闻显示,2015年我们将看到TAGHeuerSwatchFossil的智能手表。预计我们也能看到诸如戒指手镯之类的智能可连接珠宝。

7.更多可穿戴设备可判断情绪

       早在2013年,我就预测过2014年我们将看到健康追踪器会从单独的计步进化到使用更多传感器。我们看到Moto360引入光传感器来测量心率,可穿戴设备利用心率监控器来查看我们的身体状态,2015年将引入皮电反应(GSR)传感器来测量我们的情感。

8。智能服装融入健身房

        可穿戴设备不是健身房里的新玩意了。运动员和健身房常客经常使用胸带和跑步手表来追踪他们的表现和实现目标。但是佩戴手表或胸带很麻烦,也只能提供数据。不要害怕健身者们,智能衬衫和短裤来了。就跟穿运动服一样容易,智能服装可以追踪心率、呼吸率、和活动等生物数据。

9.开发者开始进入可穿戴设备领域,但暂时无法盈利

        对于开发人员和发展商店而言,企业应用程序似乎是最赚钱的,包括分析数据,提高工作效率的应用。Salesforce的可穿戴设备开发者联盟,这有助于开发人员连接可穿戴应用程序和Salesforce1平台,表明了这些类型的应用程序的发展前景。但随着MyoNymi,和苹果手表等设备的推出,开发人员为终端消费者开发的应用程序也有发展机遇。我希望2015年能看到一些手机上熟悉的应用登陆虚拟现实和智能手表的应用商店。然而,以手机为例,直接向消费者发布应用的开发人员很难获得收入。事实上,目前很多可穿戴设备的应用商店都不支持付费下载应用程序,尽管现在还在完善中。但即使付费应用是可行的,预计用户也会像使用手机那样,主要使用免费应用。

 10、隐私和安全问题担忧继续加大

        可穿戴设备硬件和软件制造商需要清楚明了地告诉用户他们收集了什么数据,谁拥有这些数据,将如何使用这些数据来平息用户的担忧。快速做出反应的公司会胜出。我希望2015年会有针对企业的法规法令出台,在监管层面上解决这些问题。

      说了这么多可穿戴设备的例子和出现的问题,你一点想知道可穿戴设备到底有没有发展前景呢??

       2013年第一季度,Forrester在美国在线调查4673位成年人,研究结果表明,6%的美国成年网民身穿一个可跟踪特定的运动的设备,5%的人表示,他们穿的设备如Fitbit会追踪他们的日常活动,5%的人表示他们使用了一种设备如Jawbone UP跟踪自己的睡眠质量,3%的人表示他们使用了一种如Lumoback设备反馈他们的走路姿势。以这些小数据作为参考,可以得出美国6%的人口约11万成年人,使用可穿戴智能设备。可穿戴智能设备的市场可能会更大。在同一调查中,被调查者表示对用途广泛的可穿戴智能设备的兴趣不止健康和健身。例如,44%的人表示他们会对一个可以打开自己的汽车和房子的装置感兴趣,这样他们就不必携带钥匙。30%的人说他们想要一个可根据自己的心情发送相应建议的媒体装置。而29%的人表示他们会热衷于使用可穿戴智能设备来跟踪他们孩子的活动。

  可穿戴设备的应用功能较少,那么应用功能会在未来可穿戴设备市场上成为核心竞争力。目前,可穿戴科技产品,主要用于健身领域,不过这只是冰山的一角。可穿戴技术还将渗透到其他的领域,包括医疗、娱乐、安全、财务等等。随着日渐普及,它所倡导的美观、便携、有效的产品理念会更加重要。只有这样,可穿戴科技,才能够充分发挥它的潜力,提高生活质量,而不是让我们看上去哗众取宠,特立独行,就像个科学怪人

       那么说到底他又需要哪些技术呢??

        1,骨传导交互技术主要是一种针对于声音的交互技术,将声音信号通过振动颅骨,不通过外耳和中耳而直接传输到内耳的一种技术。骨传导振动并不直接刺激听觉神经,但它激起的耳蜗内基底膜的振动却和空气传导声音的作用完全相同,只是灵敏度较低而已。在正常情况下,声波通过空气传导、骨传导两条路径传入内耳,然后由内耳的内、外淋巴液产生振动,螺旋器完成感音过程,随后听神经产生神经冲动,呈递给听觉中枢,大脑皮层综合分析后,最终听到声音。简单一点说,就是我们用双手捂住耳朵,自言自语,无论多么小的声音,我们都能听见自己说什么,这就是骨传导作用的结果。

       骨传导技术通常由两部分构成,一般分为骨传导输入设备和骨传导输出设备。骨传导输入设备,是指采用骨传导技术接收说话人说话时产生的骨振信号,并传递到远端或者录音设备。骨传导输出设备,是指将传递来的音频电信号转换为骨振信号,并通过颅骨将振动传递到人内耳的设备。

       目前在智能眼镜、智能耳机等方面,骨传导技术是比较普遍的交互技术,包括谷歌眼镜也是采用声音骨传导技术来构建设备与使用者之间的声音交互。

        2.眼动跟眼动跟踪,又称为视线跟踪、眼动测量。眼动追踪技术是一项科学应用技术,通常由三种追踪方式:一是根据眼球和眼球周边的特征变化进行跟踪,二是根据虹膜角度变化进行跟踪,三是主动投射红外线等光束到虹膜来提取特征。眼动追踪技术是当代心理学研究的重要技术,已经存在着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在实验心理学、应用心理学、工程心理学、认知神经科学等领域有比较广泛的应用。随着可穿戴设备,尤其是智能眼镜的出现,这项技术开始被应用与可穿戴设备的人机交互中。眼动跟踪交互技术的主要原理是,当人的眼睛看向不同方向时,眼部会有细微的变化,这些变化会产生可以提取的特征,计算机可以通过图像捕捉或扫描提取这些特征,从而实时追踪眼睛的变化,预测用户的状态和需求,并进行响应,达到用眼睛控制设备的目的。通常眼动跟踪可分为硬件检测、数据提取、数据综合3个步骤。硬件检测得到以图像或电磁形式表示的眼球运动原始数据,该数据被数字图像处理等方法提取为坐标形式表示的眼动数据值,该值在数据综合阶段同眼球运动先验模型、用户界面属性、头动跟踪数据、用户指点操作信息等一起被综合实现视线眼动跟踪功能。

        3.增强现实(AR),是指在真实环境之上提供信息性和娱乐性的覆盖,如将图形、文字、声音及超文本等叠加于真实环境之上,提供附加信息,从而实现提醒、提示、标记、注释及解释等辅助功能,是虚拟环境和真实环境的结合。介入现实(MR),则是计算机对现实世界的景象处理后的产物。AR/MR技术可以为可穿戴设备设备提供新的应用方式,主要是在人机之间构建了一种新的虚拟屏幕,并借助于虚拟屏幕实现场景的交互。这是目前智能眼镜、沉浸式设备、体感游戏等方面应用比较广泛的交互技术之一。

        4.语音交互技术  语音交互可以说是可穿戴设备时代人机交互之间最直接,也是当前应用最广泛的交互技术之一。尤其是可穿戴设备的出现,以及相关语音识别与大数据技术的逐渐成熟,给语音交互带来全新的契机。新一代语音交互的崛起,并不是识别技术上取得了多大的突破,而关键是将语音与智能终端以及云端后台进行了恰到好处的整合,让人类的语音借助于数据化的方式与程序世界实现交流,并达到控制、理解用户意图的目的。前端使用语音技术,重点在后台集成了网页搜索、知识计算、资料库、问答推荐等各种技术,弥补了过去语音技术单纯依赖前端命令的局限性。语音交互技术的应用分为两个发展方向:一个方向是大词汇量连续语音识别系统,主要应用于计算机的听写机;另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是小型化、便携式语音产品的应用,如无线手机上的拨号、智能玩具等。当然,目前还没有充分普及的关键因素是语音识别的排干扰能力还有待加强,多语境下的识别还有待完善。

        5.体感交互技术   体感交互技术是指利用计算机图形学等技术识别人的肢体语言,并转化为计算机可理解的操作命令来操作设备。体感交互是继鼠标、键盘和触屏之后新的人机交互方式,也可以说是可穿戴设备趋势下带动起来的一种人机交互技术。肢体,包括手势交流是人的本能,在学会语言和文字之前,已经能用肢体语言与人交流。其实手势交互技术的存在已经有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在过去30年,研究人员一直在研究基于肢体语言的交互系统。因为肢体语言在日常生活中最为频繁,便于识别。只是之前所有基于肢体语言的研究主要以手势识别为主,而对身体姿势和头部姿势语言较少。随着可穿戴设备,尤其是智能服饰产业以及体感交互优势产业的发展,可以说体感交互将成为可穿戴设备不可或缺的人机交互技术。

        6.触觉交互技术   触觉交互是目前可穿戴设备产业中比较新的人机交互技术,对人机之间的信息交流和沟通方式将产生深远的影响。触觉可谓是人体一切的感觉之母,是人类与外界交流,并感受外界的重要通道之一。软硬、冷暖、粗细,以及物体形状等信息,都可以在触摸中感知,人类更复杂的情感交流也可以通过触摸实现。触觉交互研究如何利用触觉信息增强人与计算机和机器人的交流,其领域包括手术模拟训练、娱乐、机器人遥控操作、产品设计、工业设计等。触觉交互目前在沉浸式智能产品中有了一定的应用探索,将会是未来人类在虚拟现实中真实的感知外界的一种关键交互。

        7   、脑波交互技术   脑波交互也可以理解为意识控制技术,这项技术在目前已经有了一定的探索,但还没有得到比较广泛的应用。可以说脑波交互技术将会是可穿戴设备产业的终极交互方式,不仅构建了人与设备之间,同时也是构建人与人之间的一种新的沟通方式。未来,我们借助于脑波交互技术,人与人之间将会达成充分的“默契”。同样,人与设备之间也将构建出一种新的人机交互方式,这种交互方式可以说是可穿戴时代的终极交互方式。
1 0
原创粉丝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