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DZ 辗转相除法的原理与实现

来源:互联网 发布:网页游戏编程入门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6/08 04:41
辗转相除法又叫欧几里得辗转相除法,最早出现在公元前300年古希腊著名数学家欧几里得的《几何原本》》(第VII卷,命题i和ii)中。而在中国则可以追溯至东汉出现的《九章算术》。而在现代数学中,这应该是属于数论的部分的。

要想解释辗转相除法的原理,需要先知道以下两点:
一、一个一般定理:
    如果a是任一整数而b是任一大于零的整数,则我们总能找到一整数q,使
                     a=bq+r
    这里r是满足不等式0<=r<b的一个整数。

二、最大公因子的表示方法:
    如果整数a和b的最大公因子是d,则表示为d=(a,b)  (不知道现在教科书上是怎么表示的)

    给定a和b(a>=b)两个整数,求最大公因子d。
    根据上边给的定理,可以将a写成
    a=bq+r
    辗转相除法是告诉我们
    (a,b)=(b,r)
    即a和b的最大公因数和b和r(r是a除以b的余数)的最大公因数是相等的。

原理:因为对任意同时整除a和b的数u,有
      a=su,b=tu,
      它也能整除r,因为r=a-bq=su-qtu=(s-qt)u。
      反过来每一个整除b和r的整数v,有
      b=s'v , r=t'v
      它也能整除a,因为a=bq+r=s'vq+t'v=(s'q+t')v.

      因此a和b的每一个公因子同时也是b和r的一个公因子,反之亦然。这样由于a和b的全体公因子集合与b和r的全体公因子集合相同,所以a和b的最大公因子必须等于b和r的最大公因子,这就证明了上边的等式。即(a,b)=(b,r)。


 #include<stdio.h> void main(){        int num1 = 0;        int num2 = 0;        scanf("%d,%d", &num1,&num2);        int min = num1 < num2 ? num1 : num2;        int max = num1 > num2 ? num1 : num2;        int i = max % min;        int sum = max * min;        while (i != 0) {            min = min % i;            i = i % min;        }        printf("最大公约数是%d", min);        printf("最小公倍数是%d", sum/min);}



0 0
原创粉丝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