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名湖旁的博雅塔

来源:互联网 发布:飞鸽网络打印如何使用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5/16 18:01

 

未名湖旁

 

美丽的博雅塔

.


0.黎明时所见的博雅塔

0

1:秋高气爽晴朗天看到的博雅塔


2:未名湖上结薄冰时见到的博雅塔 


3:寒冬腊月未名湖面倒影已完全不见时期见到的博雅塔

 

4 :平时旁晚9时光景见到的博雅塔

 

5:,极难得见到节日夜间的博雅塔!

 

以上都是站在湖的对面隔着湖面看塔, 只要湖面无冰都能见塔的倒影,以下是在湖的同侧看到的塔

6:近距离看塔

 

7:再近一点看塔

 

8:塔底仰望塔

 

 9:站在塔的旁边细看塔身的精细结构

 

 

关于博雅塔

:出资人,设计人,和建筑承包人

      北大以"一塔湖图"闻名,其中的塔指的就是博雅塔,它位于北京大学未名湖旁东南边。据《燕园建筑精髓》一书中说: “一塔湖图”之“塔”—— 博雅塔,是使用功能、艺术造型、环境协调三方面高度统一的建筑杰作。它在未名湖中的倩影深印在北大莘莘学子的心中。博雅塔位于未名湖东南的小丘上,是仿造通州燃灯佛舍利塔、取辽代密檐砖塔样式建造的。


博雅塔建塔原因:

     1924 年7 月,燕园(原燕京大学校园,现为北京大学校园)为了向全校供水,急需建一座水塔。当时有人提议,在燕园的古典建筑群中应该建一座古塔式的水楼,才能使之与未名湖畔的风景相协调。因为古塔在中国古代多建于寺庙内,这个建议在当时颇有争议。后来校方向当时的社会名流征求意见,得到广泛赞同后才决定建立塔式水楼。时过境迁,在今天看来,当时一个颇有争议的建议,却成就了中国最高学府中永恒的经典。从此,北京大学的任何一个新建的建筑物都不能比博雅塔高,因为博雅塔是北京大学的象征!


博雅塔捐资人:

建设博雅塔需要资金并非公款,而靠私人捐助得到,其中主要捐资者就叫博雅,他是早先燕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当时居住在美国。

博雅塔的名称:

由于当时燕京大学校园内的建筑都是以捐款人的姓氏命名的,所以就叫这座塔被命名为“博雅塔”,这和今天香港富翁邵逸夫先生在国内许多地方出资建造的楼都叫“逸夫楼”一样。

博雅塔的形象:

博雅塔的设计参照了通州的燃灯佛舍利塔。燃灯佛舍利塔初建于北周,后几经毁坏,几经重修。相传是为了珍藏燃灯佛的舍利而建的,塔内供奉着燃灯佛祖的遗骨,并珍藏有佛祖舍利子,故称燃灯佛舍利塔。博雅塔 “塔级十三,高二百八十尺,围百四尺,中空” ,高仅三十七米, 井深 164 尺,喷水高于地面十余尺,喷水量达每小时 16000 加仑 ( 合 60560 升 ) 。内部结构中空,有螺旋梯直通塔顶,除基座外全是用钢筋水泥建筑,设计精良。

巍峨的博雅塔和它周围的松柏以及波光荡漾的未名湖构成燕园的一大景观。由于建筑位置的巧妙,在北大内外,梁柱、古树之间,时见它的身影,更增几分秀丽神奇。博雅塔似一位饱经风霜的老人,默默地站在湖畔,纵观着风云变幻,那紧锁的塔门,就像这位老人紧闭的心扉,包含着人生的悠悠岁月。

湖和塔的天作之合是未名湖畔的神来之笔,永远富有哲理,永远耐人寻味。可以说,湖光塔影已经成为燕园风景中不朽的神话。博雅塔吸纳了千千万万北大学子的智慧和灵气,它在北大的地位已经远远超出了塔本身,如果说未名湖是北大的眼睛,那么博雅塔就是炯炯的瞳仁了, “博雅” 二字,凝聚了北大精魂中最不朽的图腾。“校有博雅,塔有精魂” 。


博雅塔的设计者的故事

设计者是美国人亨利.基拉姆.墨斐(Henry. K. Murphy)。“他在中国受到尊敬,却几乎被自己的祖国忘却。” 建筑史家杰弗里.科迪对亨利.基拉姆.墨菲在美国的遭遇耿耿于怀。

1899年,墨菲毕业于耶鲁大学,几年后,他在麦迪逊大街开办了自己的建筑设计所,1914年的一次中国之行彻底改变了他的命运。

当年5月下旬的一天,墨菲花了几个小时在紫禁城内流连徜徉、悉心观察,他被中国古典建筑之美深深震撼了。

“这是世界上最好的建筑群,在其他任何国家、任何城市都不可能找到如此宏伟壮丽的建筑物了。”他后来写道。

当时的中国正遭遇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中西文化发生剧烈碰撞,为了减少文化差异带来的阻力,墨菲开始穿越世界的东西两端,把中国古典建筑风格和西方现代建筑技术与建筑材料融合在一起,将设计重点从西方式的殖民地风格转向中西方建筑文化的结合。

1921年,他把自己的名字与中国最著名的大学永远联系在一起。这一年的燕京大学校史记载:

“新校址建筑师是亨利麦斐(Henry. K. Murphy),他对于中国宫殿亭园极为欣赏,所以他的建筑设计都采用这种形式,而另外加以新式设备,更切实用。他在福州、南京已有建筑校舍的经验,为燕大建筑,凭以往经验,更加以多方面的改进。”

墨菲运用中国古典建筑中以紫禁城为代表的空间形式,以玉泉山塔为校园东西轴线的对景,把各类用途的建筑群按此中轴线布置。

建筑群的外观使用中国宫殿型制的各种式样和装饰手法,而内部功能方面,则尽量采用当时最先进的设备:暖气、热水、抽水马桶、浴缸、饮水喷泉等等。

作为中国园林中最著名的人造景观之一,“塔”被墨菲看成是中国建筑最纯粹的象征。他参考通州一座明代古塔的造型,将具现代功用的水塔设计成混凝土结构、13层高、八边形的仿古中式宝塔,这就是至今仍高耸在北京大学未名湖畔的“博雅塔”。

“燕大新校址完成后,很多年来,凡是来参观的人,都夸赞燕园是世界上最美丽的校园。”司徒雷登在回忆录中说。

参与南京城市规划

1928年,墨菲受聘担任南京国民政府“首都建设委员会”的顾问,与助手一起制定南京城市规划,他的事业也进入了高峰期。

该规划奠定了现代南京的城市格局和基本面貌,是中国第一个按照现代功能分区理念制定的城市规划,将南京城明确分为几个功能不同的区域。

墨菲在规划中提出一个著名的建议:保留明代城墙,上面开辟成能行驶小汽车的“高架”环城大道,成为“风景路”。这个建议后来未能实现。

在此期间,墨菲在南京等地设计了一批公共建筑,如紫金山国民革命军阵亡将士公墓纪念塔、南京国民政府铁道部大楼等,全部采用“中国古典复兴”建筑形式。此外,墨菲还设计了北平图书馆新馆、广州岭南大学扩建项目等。

1929年,广州中山陵和中山纪念堂落成,中国建筑史上刻上了中国“近现代建筑的奠基人”的名字——吕彦直。然而,人们记住吕彦直的同时,也就记住了墨菲。

1918年,墨菲的纽约公司开始招收在美国学建筑的中国人,康奈尔大学毕业生吕彦直就是其中之一。3年后,吕彦直回国,成为墨菲的助手和门生。墨菲对“中国古典复兴”建筑的探索和实践,深深影响了吕彦直。

1935年,58岁的墨菲回到美国,美国人逐渐把他淡忘。只是在一个介绍佛罗里达州的克罗尔加布尔斯的旅游景点“中国村”的网站上,可以看见关于墨菲的只言片语:“‘中国村’拥有8个家,设计者是亨利.墨菲。他是一个中国建筑方面的权威,曾经在中国设计过一些建筑。”

这两个都是吕彦直设计的,文章还是说墨菲,就不用吕彦直的作品来分散核心了。


博雅塔建筑承包经过

据说当时的建筑施工单位由于估工不足,竟因建筑此博雅塔而造成损并倒闭,不得不三易其手才使建筑最终完工。 

 

 


0 0
原创粉丝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