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进,如何成为一个厉害的人》采桐

来源:互联网 发布:易语言时时彩源码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4/30 10:08
1.一个人如何对待他的时间,决定了他可以成为什么样的人。
2.郑重是这样一种态度:因恪守本心而知事情轻重缓急,因尽全力无保留而使其事竞成,光阴未成虚度。
3.不同场合,不同的时间视角
  积极过去视角:怀旧,怀念过去美好的事情,但这样的人容易忽略当下的快乐。
  消极过去视角:经常回忆人生中的负面经历,沉浸在以前的伤害中无法自拔,因此出现心理问题的风险较大。
  享乐主义视角:享乐心态看待当下,他们的幸福感比较高,但是出现成瘾行为。
  宿命的观点看待当下:具有宿命论视角,对现在发生的事情感到无力,自己只能忍受和顺从外界的安排。
  往前看的视角:具有前瞻性,更关注有待完成的目标。他们愿意舍弃当下的享乐,来实现完成未来的目标。比较容易获得成就,但是由于一直为未来担心,所以幸福感不强。
采用混合折中的视角:积极过去+享乐主义+未来视角
4.远期未来视角与近期未来视角
  远期未来视角:缺乏细节,更多考虑的是这件事对自己的价值和意义。
  近期未来视角:容易到具体环境去考虑,想到的更多是“如何去做”
  思考远期目标往往考虑的是价值和意义而容易忽略可行性问题,近期目标虽然更具体但是会使得我们倾向于做可行性更高,更容易的事情从而更有意义也更有挑战的事情。
 5.
对付拖延症
  原因:远期目标当中有一个抽象且意义重大的目标,但近期目标当中则遇到了阻碍和便利替代性活动。(例如看电影or打游戏)
  解决:减少对远期目标的强调和忧虑,把注意力放在“怎样去做”上,特别是那些立即可以试试的行动上。提高逃避成本。
6.处理远未来标和近期未来的冲突
 使远期目标更加具体化,情景化。
  降低“近期未来”中“非期望行为”
的便利性,主动增加挑战难度。
7.如何判断一件事是否值得去做?
收益
收益随时间的衰减程度
少做短半衰期的事情
一个短半衰期的沙坑:我们总是一次次地把沙子抓起来,但刚一获得快感,沙子就已从指尖滑落,我们不得不重新来过。
8.我们为什么要多读经典?
时间自有偏爱。所谓经典就是具有超长半衰期的作品。
9.
Hofstadter定律:实际做事花费的时间总是比预期的要长,即便是预期中考虑了Hofstadter定律。
10.提升时间使用的深度
  我们从闲暇中获得的放松和满足并不仅仅取决于闲暇时间长度,而是取决于其质量。
  获得高质量的休闲满足的做法:找到并保持至少一项长期业余爱好。
11.做出最好的选择
 更高的标准,才会有更好的选择
  人们在决策的时候通常采用满意原则,而不是最优原则。因此一个人会不会做出一个尽量好的选择,跟他所采纳的标准有很大关系。如果内心标准比较高,那么就会多比较一些选项,最后选中那个选项就会更好。
  现有格局上,向上走一步
四个格局:
零度格局:盲众
 目标:无目标或只是追逐当下潮流
眼界:主要为流行文化,以及身边亲友的观点。
信念:人生苦短,及时行乐。
一度格局:逐利者
目标:作为精致或者粗放的利己主义者
眼界:与逐利相关的各种知识技能,对机会利益的洞察,具备比较完整的知识体系
信念:丛林法则,认为每个人都是逐利动物
二度格局:理念人
目标:为理念而生的人,毕生行动就是追求和捍卫真理。
眼界:对某个甚至对个知识领域有非常深入的钻研,并常常能够提出极具创造性的观点。
信念:人生的价值就是追求真理
三度格局:至善之人
目标:改良社会,增进人类福祉为最高目标。
眼界:对人类社会的历史和现状有深刻的人生,部分人兼具理念人的特性。
信念:个人对整个社会负责,应该努力改变世界,减少世界的苦难和不公。
12.如何选择
维度分析法(层次分析法):把不同对象分解为不同的维度,然后就不同维度做出评估。
13.人生是持续而反复的构造
不要因为预设规则,而放弃个人追求
去发现和追求自己所热爱的东西,而不是追寻某种预设期待的轨迹
规则遵循理论:人在做出一个决定时,往往基于自己的身份,并依循自己身份所应该遵守的规则来进行判断。
14.重新选择并不用全部推到重来
  “自我”并不是凝固的,它虽然有稳定成分,但也可以不断地拓展,在未来发展出很多新的特征。
  有时候我们会选错,但是这没有关系,我们仍然可以从新做出选择,因为这才是人生的常态。并且从新选择并不用推到重来,曾经的想法,选择,努力一定会在我们的人生中留下深刻印记。
15.
内职业生涯:一个人内在的兴趣,禀赋,动机和能力,一般来说它是连续发展着的,绵延在人的一生之中。
外职业生涯:人的职位,社会角色等。往往受外部机遇,生存境遇和其他环境因素影响,所以更容易发生变化和转折。
16.最有效的是即刻行动
  开始并完成一件事,比做好它更重要。
 现在就是最好的时机
一件看上去繁杂的事情,只要开始做了,就会变得越来越容易。
  如果总能想到一件事就完成一件事,那么我们同时应对的事情就少了,就不用花心思去“管理”这些事情,相应的记忆负担,情绪负担,和人际负担也会减轻。
17.我们永远无法完全准备好
你并不需要完全准备好再上场,你可以边上场边做准备或者先上场再适应。虽然开始可能会鼻青脸肿,但进步反而会更快。
18.像Photoshop一样分解任务从工作的核心区开始
  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而言,实现人的“多线程工作”是不可能的。
  拿到一个任务首先找到核心思考区域,找到那块硬骨头,尽全力啃下来。
  工作需要一个专注不受干扰的,能纯粹跳脱出来思考的,甚至能达到“心流”状态的,能把最关键的“硬核”搞定的时间。
19.对不同认知类型的工作进行分层处理
认知类型:认知类型是指我们头脑加工信息的不同方式。
类型转换损耗较大
集中处理同种性质的工作
20.在实践中,通过复盘积累智慧
  复盘:每做完一件工作,脑子里回想一下,做一个回顾总结。
  牛人总是在前瞻性和总结性思维上都非常出色
  从理论出发不一定能够指导实践,只有在实践中通过反思积累的知识才能指导实践
21.我们应该如何去反思?
信息
在做这件事的时候我利用了哪些信息?关键信息是什么?信息渠道是什么?哪些渠道被证明是很有价值的?有没有遗漏信息?
预期
在做事之前是否对事情的过程和结果形成了正确的信息?我为什么会形成这样的信息?是什么造成了预期和事实之间的差距?我的预期是否促进或阻碍了事情的进程?今后如何管理自己的
结果
如何评价这件事的结果?在评价这件事的结果的时候我用了哪些指标?这些指标是否需要改进?结果需要哪些改进?如何改进?
进度
这件事的进度合适吗?是什么因素影响了进度?当进度出现问题的时候使用了哪些手段进行干预?效果如何?为什么效果理想或不理想?
工具
在完成这件事的过程中,我使用了哪些工具?哪些工具起到了重要作用?哪些工具不行?如何改进现有工具并使其发挥更好效果?
情绪
在做这件事的时候我的情绪如何?是否出现情绪失控?是什么引发的?我是否有意识的调整自己的情绪?用的是什么方法?是否需要改进?
阻碍
在做事的过程中我遇到了哪些阻碍?其中最大的阻碍是什么?应该如何对付这些阻碍?哪些阻碍会长期存在?我需要通过什么样的长期努力来减少阻碍?
优势
在做这件事的过程中,我发挥了什么样的优势?时候有什么优势还没利用和发挥?做这件事我的主要收获是什么?我的哪些知识和能力得到了提升?我可以向做同类事的其他人学习吗?他们有哪些优势是我不具备的?
意义
这件事对我来说最大的意义是什么?对我的短期生活和长期生活分别有什么影响?这件事对周围人,对社会,对整个世界的意义是什么?
21.反思的三个要点
保证及时性
因为刚做完以后记忆中保留了大量的相关细节,于是反思会忠于原貌。
梳理“反应链”
有助于我们理解事件及其背后的运行机制,在今后同类事件中我们就可以更好的掌握事情发展的进程。
关注意外现象
关注意外现象就是打开我们认知的局限性的方法。
22.好的学习者,首先要向自己提问
主动构建知识
  通常的学习者扮演的只是一个“吸纳者”和“搬运者”的角色,只是把外部的知识经过消化后搬运到头脑中。
学习者必须充分调动他们已有的知识在主动性目标的指引下,在丰富的情景中积极地进行探索,把旧知识和信知识柔和在一起,在头脑中建构出新的知识体系
23.任何一个问题都可以探究下去
问题构成了学习的连续性
那些适合长期探索的根本问题,不仅可以引发我们持久的求知冲动,还能迫使我们保持持续思考。
一个优秀的学习者,必定是一个优秀的提问者
24.通过解码,深入事物的深沉
解码的方法:
  1.   它说了什么?
  2. 它是什么?对我有什么价值?
  3. 它的内部是怎样组成的?它的效果是怎样实现的?

25.不断的拓展自己的知识系统
常规专长:具有固定的知识系统,可以高效的把信息材料按照已有框架进行分析。
适应专长:让自己能力不断进化,通过对知识的广度和深度来适应解决问题的需要。
26.
但凡学有成者,多重视深度学习
27.
如果想要解码,那么不要只是寻找结论,还要去寻过程
28.技能才是学习的终点,你能够调的知识有多少?
  最有效的学习方式:做中学
  记忆的提取操作其实起到了“记忆修改器”的作用,一个曾经被调用过的知识,和从未被调用的知识相比,今后被调用的可能性更高。
  反复练习的价值,在于使某些认知活动可以自动化进行,从而为思考时所用的工作记忆腾出空间,以用于更具策略性的活动。
29.把知识当做一项技能操练
学习高手磨练技能,只求日日精进
把知识看做一种动态的,可用的,可以用来完成某件事的技能。
知识操练的方法
写作:
写作是一种对知识的重构活动。
找一个比自己水平差不多或者更高的人来审稿,从而获得专业意见和反馈。
设计:
调用已有知识,设计一种解决方案,来解决某个特定问题。
30.分离的知识,难以解答真正的现实。让不同知识发生化学作用
  一个高水平的学习者非常善于在所学知识之间创造关联
  再聪明的人,也可能受制于其专业壁垒,无法看到更大的知识疆域
31.
互补式知识融合:对同一个议题,早到完全不同的视角下的论述,把它们综合在一起,就可以得到对这一议题比较全面和深入的认识。
32.修炼思维,成为真正的利器
 大脑需要“断舍离”简化,是清晰思考的前提
  简化思维意味着我们既要简化外界输入的信息,也要简化我们表达出来的信息。
  过滤没有价值的信息
  信息过载不是因为信息太多,而是我们的“过滤器”失效了
  精简可信赖的信息源。
  好的信息源具有好的“信息品味”:它们往往有确定的内容和主题,专注于某个领域;它们能一直提供高质量的,具有深度的内容,宁缺毋滥。它们能提供独家信息,绝不随声附和。它们能获得所在领域多位资深专家的推荐。
  疏离流行或过热的信息,可以屏蔽掉大部分噪声。
33.定期闭关,屏蔽外界纷扰
34.培养简洁的表达能力
好的写作的秘诀就是剥离每一句话中的杂物,只存留最洁净的部分
35.适度的简洁,意味着更丰富的内涵
  通过对自己和他人的深入了解,找到那个正好的“点”,可以映射出最多的内涵,那就是简洁。
  模式化可能是最终极的达成简洁的方法了。
36.
  意外,混乱,还有随机性会为我们带来灵感
  混乱是秩序的另一种形式。通过混乱颠覆固有的,模式化的思维习惯,最终构建出来新的秩序。
  环境也能影响人的行为
  我们可以通过改变我们的物理环境和人际关系来增加意外,随机和混乱元素。
31.将思维转化为图形
  图像作为一种直观的表达,比语言文字这种线性的结构有更大优势,它可以让复杂的关系更好的显现。
  用图像来表达信息,分担了人脑中工作记忆的负荷,使得工作记忆有更大的活动空间与更深广的思考。
32.图像也参与思维的推进与创造
草图对思维过程有至关重要的推进作用
33.
  努力不是一场意志力的较量,而是一种需要学习的策略。
  努力本身就是一种才能。
  人的大脑具有相当大的可塑性
34.专注发展自己的优势才能

拥有一项突出才能对个人的发展是最为重要的
专心在一个领域走到最后
浅尝辄止的人很可能将一无所获,而专注投入走到最后的人将获得超高收益。
仔细考察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利用自己的优势来努力工作,通过与人合作来平衡自己的劣势。
发展自己的强项,并且寻找结识与自己能力互补的人。
35.把一件事做到极致
不苟且追求完美
不需要凡事追求完美
如果每一件事都追求完美就没一件事能够做到完美
36.杠铃策略
同时采取两种极端策略,专注在一个既定领域,投入大量时间在这个领域。另一方面,拿出一小部分时间,积极大胆尝试和探索。
一方面我们要照看好自己的主业,以尽量高的标准要求自己,力求在这个领域培养出非常的才能;另一方面,对其他事物我们也要保持开放,包容的态度,用相对较少的时间广泛涉猎,以捕捉和发展未曾预料的资源和机会,从而实现个人才能的最大化。
37.高难度挑战,激发无限潜能
人是需要一些挫折,失败或者高难度的挑战来刺激的。
为自己的学习增加必要难度
构造个人的挑战阶梯
37.因为努力而热爱
在兴趣这种内部动机的驱动下,人们完成同一个任务的表现比在物质奖励的驱动下更好
1.先努力做事再努力的过程中获得乐趣和热爱。
2.尽量让自己全身心的投入到所做的事情里面,不只用冷冰的理性,更用温暖的情感和良好的心理体验来激发兴趣。
3.增加互动性,变纯粹的知识获取为技能上的操练。
38.做一个主动探索的学习者
标准化教育的风险:
  1. 高校中教学内容的更新速度赶不上社会整体前进步伐。
  2. 高校中讲授的内容脱离应用环境,教师缺乏实操经验。
从被动学习到主动探索
  1. 利用好本校的平台和资源
  2. 善用网络的优质教育资源
  3. 主动试错
付出较小代价的错误往往是有益的,它们可以让我们变得更加强大和完善。
     4.了解和评估自己智力资产的价值
     5.以完成具有创造力的作品为目标
39.如何求解现实问题
  1. 正确的认识问题,而不是简单的使用别人的问题表述。可以基于对现实处境的深入和缜密的观察,对问题进行重新定义,以接近该问题的本质。
  2. 首先对问题进行完全独立的思考,而不是借助于资料。
  3. 继续独立思考,但是你可以在希望比较大的求解方向下,有针对地寻找相关联的知识。
  4. 在结合知识的分析过程中,试着提出一些假设性的理论或者模型。构建模型的过程可以帮助你对问题的分析达到一个新的高度,同时也可以将问题简化到本质的层面。
  5. 把模型用到实践中,并修正模型。
  6. 毕竟模型是实际的抽象,因此还需要关注各种细节性问题。
40.
抽象的理论和现实之间是没有边界的
在现实社会中思考理论问题,在理论世界中思考现实问题。
41.只有独一无二才能不可取代
  1. 在主流价值观外洞察出别人未曾发现的
  2. 形成个人核心竞争力,避免层次的同质化竞争,使自己不可替代。
  3. 拒绝他人和大众给自己贴上的标签,以更开放和自由的心态发展自己。
  4. 因为不必迎合社会主流价值观而节约了大量时间和精力,可以专注于做好自己的事情。
  5. 为大众带来新鲜的见解和启发,形成对公众的影响力。
  6. 具有更高的可辨识性,更易于形成个人品牌。
  7. 吸引其他独特而优秀的人,与他们成为朋友或者合作伙伴。

42.不要追求社会认同而做事
主流是一个非常强大的潮流,人在其中无法思考。
尽量去做酷的事情
   “酷”首先是一个美学标准,它具有神秘的预言性。完成一件“酷”的事往往意味着去发现或者重新发现事物的价值。
  选择做酷事就是怀疑理所当然的生活。
  1. 屏蔽流行信息,或者只在固定时间接收流行信息。
  2. 思考不可能的事情,为其发展出可能性。
  3. 保留和发展自己的怪癖,并将其发展为自己的竞争力。
3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