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进:如何成为一个很厉害的人》读后感

来源:互联网 发布:织梦5.7如何安装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4/30 13:18

原文http://www.jianshu.com/p/3c515a226ef8

看完本书,最大感受有种将自己潜在知识显性化的感觉。这本书最大的特点就是融合,强调以跨越整全局的去看待事物和自我成长的视角,本书从时间、选择、行动、学习、思维、才能和成功七个方面来阐述如何成为一个很厉害的人。


1.关于时间

提出了5种时间视角,1)积极过去视角 2)消极过去视角 3)享乐主义视角 4)宿命论视角 5)未来视角

每种视角各有优缺点,我们的问题在于过于单一的时间视角去看待事物。

拿我自己举例,我是一个典型的未来视角的人,由于一直在为未来担心,总觉得时间不够用,每天都安排的满满的,事无巨细都想亲力亲为,而且又有点完美主义,每天操不完心,幸福感并不强。永远做不完的未来计划,少了很多享受当下的闲情逸致。对于我个人来说,要多一点享乐主义的视角,做好时间快与慢的自由切换来提升当下的幸福感。

更好的状态是能在5种视角中随意切换。尤其是多用积极过去,享乐主义,未来视角。

本书提出五年计划的观点,觉得非常有帮助。虽然自己也经常做计划,但是缺乏一个中期的目标计划。就是那种有点挑战的有实现希望的计划,以前的计划要么太过模糊没有时间维度,要么不够清晰具体。如果缺失这么一个中期5年计划,很容易在短期的零碎琐事中迷失了方向,因为无法判断哪些是重要不紧急而导致被紧急的事情牵着鼻子走。从而偏离了自己人生的方向。

事业和生活的秘诀就是处理好时间快与慢,深与浅的关系。少看电视娱乐八卦这种被动式消遣,培养业余爱好,多做能触发心流的事情。

个人心得:1.制定自己以及家庭的5年计划  2.在生活中多采用享乐主义视角 ,尝试让生活慢下来。采取的方式包括坚持健身,不要老将时间安排的太满,留出一点时间来做漫无目的散步,与朋友闲聊发呆等事。以前总觉得这种毫无目的的事情是浪费时间,其实这就是幸福感的来源。

慢下来,享受当下的建议只是针对我这种恨不得一天当成2天过的时间紧迫的强迫症患者,如果你是拖延症患者,千万不要先想着去慢下来,当务之急是对于日常例事必须要加快时间的利用率。这样才有提高效率。

2.关于选择

所谓选择,就是要权衡好本末轻重,清楚自己的人生到底想要什么、追求什么。

为自己设定更高的目标,就会发现更多更好的选择,做出更加完美的选择。

过去的经历、习惯、思维惯性常在我们思考中自动植入“隐性假设”,让我们意识不到更多的可能选项。

在做涉及情感、喜好等主观性特别强的选择时,最好是聆听内心的声音。

一个不正确的选择,后续可以通过其他选择来修正。只要目标明确坚定,潜意识的选择会带你走到目的地。

个人心得:很多时候做不出好的选择,是因为眼光的局限,看不到全局,或者考虑问题的维度比较单一,遗漏很多维度导致不周全。或者自己处于选择盲区(不知道自己不知道有其他的更好的选择)从而失去机会,所以最重要的是提升自己的认知范围和眼光

提到人生的终极目标,我还是模糊的,应该只有少数人会很明确自己内心的渴望是什么。我想大部分的人的理想只剩钱了。因为在这个价值一元化的社会里,除了钱,我们不知道还能追求什么。包括我自己,这真是悲哀。

3.关于行动

即刻行动!一件看上去很难的事,一旦开始做了就简单了。

列清单把未完成变成已完成。

1)克服“过度准备”惯性,把未完成变成已完成。

2)克服“自我防卫”心理、乐于接受反面意见

3)克服“沉没成本”固执、有勇气否定

多线程工作,核心思考区间工作不可中断。先做核心思考区间工作。

不同的认知类型的工作分层处理。集中处理同质工作,减少转换损耗。

从理论出发不一定能指导实践,只有在实践中通过反思积累的知识才能指导实践。

行动后要及时反思,并梳理这件事的反应链,特别关注其中的意外现象。

个人心得:对于书中描述的过度准备现象比较有体会。很多事情总在等一个万事具备的最佳时机,结果最终不了了之,因为永远等不到最佳时机。不管怎么样,想到就即刻行动,反而很多事情都做成了。

4.关于学习

学习,应该以学习者心中的问题为中心,让问题引导我们去探索。

问题的提出要基于已有的知识体系,并通过问题将新旧知识串联起来。

通过深入事物内部的解码,我们可以发现事物内涵,掌握技法不断重建自己的知识体系。

掌握了多少知识,并不取决记忆多少知识以及知识关联,而是取决于能调用多少知识和知识关联。

求知分为三个层级:信息、知识和技能。技能是学习终点,信息和知识是迈向终点的桥和路。

对一个现实问题的解决,或对一个现实情境的洞察需要同时调用不同知识谱系上的知识

学会有意识的去分析不同领域知识之间的潜在关联,通过知识迁移、印证、互补,获得启发,甚至生成新的思想或发现。

个人心得:这章中关于知识解码的说明颇有收获,解码分三种:1)它说了什么,给了我什么感受 2)它是什么,对我有什么价值 3)它的内部是怎么组成,它的效果是怎么实现 。发现自己大部分都停留在第一层,难怪看了那么多书,进步不大。很多时候都是蜻蜓点水,缺少深度和广度的结合。学习不只是寻结论还要寻过程,不只要做归纳还要做延伸,不只要去比较相似还要去比较不同。注重知识融合,不同领域不同学科知识之间创造关联。避免成为铁锤人。

学习方法也很重要。要有结果导向,带着问题去学。

5.关于思维

大脑需要“断舍离”的简化,才能更清晰的思考。简化思维意味着要简化输入信息也要简化输出信息。要过滤掉没有价值的信息,精选可信赖的信息源,不追逐当下流行或过热信息,重事实,轻评论和观点。定期闭关,屏蔽外界纷扰。

让潜意识为你工作,尽可能搜集原始资料,重复咀嚼原始资料,构思初始创意,中止有意识思考,启动潜意识思考,随时准备迎接灵光乍现时刻,加以改造完善。

善于利用图像思维

尽可能周密思考,善于利用矩阵表格以及穷尽清单方法辅助思考。

个人心得:将部分隐性的方法显性了。之前没意识到自己有利用这些方法,突然意识到了,消除了一点认知盲区:)善于利用潜意识、图像,表格清单来辅助思维get

关于断舍离,看过一本日本人写的《off学》还有叔本华《人生智慧》里面有很好的诠释,人精力有限,所以要把一些例行事物简单化,公式化,不去占用大脑内存。这点我也在逐步尝试,让自己从琐碎的家庭事务中脱离出来。例如家庭购物清单,一旦某物认定OK,以后就固定时间采购,不需要再去花精力选择。很多名人都是这样处理,例如乔布斯,长年穿同一件衣服不是因为只有一件,而是都是只穿同款。省去搭配选择的精力。

关于潜意识还有更多利用的空间,可以通过培养习惯的方法把公式化的事情交给潜意识去后台处理。

6.关于努力

努力本身是一种才能,努力需要有效的策略。

没有突出长板最危险,专注发展自己的优势。

把时间主要投放在一个领域里,以尽量高的标准要求自己,培养出非常高的才能。

不必凡事追求完美,但也不能做“差不多”先生。

为学习增加难度,构建个人挑战阶梯

个人心得:知识又刷新了,一直以为努力是一种态度,没想到是一种才能。木桶理论说的是团队,并不适用个体。

主流的价值观努力的潜台词就是笨,笨的人才需要努力,聪明的人就应该毫不费力。这是种很不好的误导!在小孩子的教育上特别特别要鼓励努力,称赞努力而不是聪明。

很多主流的价值观带给我们很大的误导,我们的教育一直强调标准答案,灌输少数服从多数这种,是为了便于管理。作为个体,想要成为厉害的人,必须要学会质疑,根据金字塔原理其实真相是真理掌握在少数人手里。

别人说什么就信什么,挺傻的。

7.关于成功

不要为了追求社会认同而做事

做主动探索者,敢于突破局限,敢于试错,形成自己的优势甚至是独特的知识资产。

不只在理想化的情景下去思考问题,而且要把磨练理论融汇于现实、考量现实复杂情形的本事。

在理论和实践中构筑自己的知识和经验体系,逐渐打磨出自己独一无二的智识。

根据内心需要而不是外界的认同,做出独立选择。

质疑貌似最可信的言论,不盲从任何人。思考最不可能的事,为其发展出可能。保留和发展自己的爱好,发展成竞争力。为小事物狂热,并在小事物中发现大世界。让思想和行动互相激发。

个人心得:只讲了如何更容易获得成功。没有说明什么是成功。成功的定义更值得思考。以前觉得成功的衡量标准就是金钱。现在觉得对于个体而言,幸福干才是衡量个人成功的标准。

最后,要有信念,你想成为怎么样的人,信念越具体越坚定,实现的概率也越大。-宇宙吸引力法则


原创粉丝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