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3兰切斯特第二法则的动能定…

来源:互联网 发布:java项目怎么打jar包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6/05 18:00
兰切斯特第二法则:攻击力=武器性能×兵力数的平方,即1.1.2.3兰切斯特第二法则的动能定理阐释

  
。这里E表示攻击力,m表示武器性能,v表示兵力数.

而动能的公式为 1.1.2.3兰切斯特第二法则的动能定理阐释,你会发现这两个公式很相似,只是差了个1/2,他们之间是否有什么关系呢?

而动能定理的公式为

1.1.2.3兰切斯特第二法则的动能定理阐释

而动能定理又与 

1.1.2.3兰切斯特第二法则的动能定理阐释

又有什么关系呢?如果将第二法则战斗公式乘以1/2,即 

1.1.2.3兰切斯特第二法则的动能定理阐释

你会发现这两个公式其实是完全一样的。

设对战双方为A军,B军。首先我用E表示战斗力,用m表示武器的性能,用v表示兵力数。则有近距离作战时的兰切斯特法则为1.1.2.3兰切斯特第二法则的动能定理阐释

,由于AB的战斗力如果乘以相同的系数,他们的战斗力的比值不变。所以将A军和B军的战斗力均乘以1/2,则有近距离作战时的战斗力 1.1.2.3兰切斯特第二法则的动能定理阐释

,由此便可以联想到物理学的动能定理。即兰切斯特的近距离作战法则为动能定理,这点会在后边进行说明。其中m表示武器的能力,v表示兵力的数量。为了形象,以枪支来代表所有武器。

1.1.2.3.1 V代表的不是兵力数,而是武器的战斗寿命

假如近距离作战时,一个人同时使用2把枪,相当于他的武器质量是以前的2倍,所以他的战斗力是以前的2倍。但这不代表他的战斗力与2个人都使用单枪的战斗力相同,因为武器数量的增加是与战斗力成正比的,而人数的增加与战斗力的平方成正比。

举例1)为:一个持双枪的人与2个持单枪的人战斗,每人被射中4枪阵亡,假设所有的射击都是有效击中对手的。持单枪的2人每人只需2枪,持双枪的人阵亡,而此时持双枪的人一共射出4枪,最多只能杀死一名对手。持双枪的人的战斗力与2个持单枪人的战斗力相同,但可使用的生命只有一条。即持双枪人的胜算大于单个持单枪的人而小于2个持单枪的人。日本宫本武藏在《五轮书》中说道:“既有双刀,为何不用双刀,武器尽出,胜算大矣。”阐释的就是这个道理。宫本武藏称武士同时使用双刀的技术为“二天一流”,这是《五轮书》的核心原则。在以前的战争中,因为双枪不易控制,才有了枪与士兵的一一对应关系,所以正好可以用v来代替人数进行计算。这给我们的启示为:在不增加兵力数的情况下,每人使用两只枪,战斗力变成了原来的2倍。对于管理学的启示是一样的,精益生产中的多能工和这个原理类似。

举例2):假如一个人(A)被打9枪才阵亡,而他的对手(B队)被打3枪即阵亡,他们使用的武器相同。此人与3人对战,最后双方全部覆灭。即甲打出9发子弹,打死3人;同时,对手每人射出3发子弹,共9发子弹,A亦阵亡。B3人的战斗力为 1.1.2.3兰切斯特第二法则的动能定理阐释

,而A军的战斗力应与B军相同,即

 1.1.2.3兰切斯特第二法则的动能定理阐释

 

所以可以得出结论:v代表的不是兵力数,而是武器的战斗寿命。这我们的启示为,在不改变其他条件的情况下,增加武器的战斗寿命,即使用者的生存作战时间,即可有效增加战斗力。

 

1.1.2.3.2 近距离作战时,比拼的是火力所做的有效功
1.1.2.3兰切斯特第二法则的动能定理阐释
1.1.2.3兰切斯特第二法则的动能定理阐释
1.1.2.3兰切斯特第二法则的动能定理阐释

近距离作战是一种战术包围。所以近距离作战时在武器既定的情况下,有3条原则来增加胜算。

1)尽可能的增加火力;包括提高武器性能和武器使用数量。

2)强调火力覆盖,增加对方被击中的概率。

3)减少自身被击中的概率。

当武器质量相同时,具有武器数量优势的火力覆盖会有效增加对方的损伤,减少自身的损伤,。

关于第2条,在后边我会讲战术包围与战略包围的区别。

1.1.2.3.3 武器能力m和火力覆盖

在公式1.1.2.3兰切斯特第二法则的动能定理阐释中,战斗力(动能)的大小不仅取决于武器的数量v,还取决与武器的质量(质量表能力)m。而当武器的质量有数量级上的进步时,数量的优势已不再明显。比如向一个方圆一英里的城市中心投下一颗百万吨级的原子弹,原子弹的威力足以杀死所有人。而如果再向这个城市中心投下10颗原子弹,他们的杀伤力并没有实际效果。对一个死人再开几枪,不会让死人再多死一次。武器质量有数量级的进步时,会有效弥补武器数量的劣势,甚至于可以忽略武器数量(人数)的对比。

由于武器射程的发展,近距离作战的“近(s)”的概念也在迅速扩大,而当武器射程可以达到地球的任何地方时,则地球上的任何地方都可以形成近距离作战,从而使用兰切斯特的第二法则。

 

当武器的质量和射程都有了数量级的发展时,即你的能力足以毁灭地球上任何地点的任何对手时,从绝对战争的角度来讲,多建设许多军事基地其实完全没有必要。前提是保证你在即使后发与对手的情况下,武器不被完全摧毁,有足够的可用武器。对于绝对战争来说,全球军事基地的建立的象征意义多与实际意义,而军事基地还受许多政治,心理,经济等因素影响。并且,没有任何人希望发生核战争,它的威慑作用大于实际作用。核战争中没有赢家,有的只是毁灭整个人类。(核能量应该使用 1.1.2.3兰切斯特第二法则的动能定理阐释来衡量,我们只是定性分析,所以依旧使用1.1.2.3兰切斯特第二法则的动能定理阐释。)

 

从相对战争(理性战争)的角度来说,你不能因为与对手发生一点小矛盾,就企图发动核战争来彻底毁灭对方。理性的战争是逐步升级,因为战争的最终目的也是为了战后有一个更好的和平与发展。所以在逐步战争的情况下,常规军事基地会发挥一定的作用。

1.1.2.3.4 功与有效功

火力在覆盖区域所做的功并不都对杀伤敌人有帮助,并不是每一颗子弹都能有效击中敌人。而只有对杀伤敌人的功才是有效功,这与高德拉特所说的TOC理论是相同的。而为了增加杀伤敌人的概率,就要增加有效功(有效产出)。

由于近距离作战,减少了射击的盲目性,双方都是针对明确目标而进行射击,即A军射击的有效性与B军射击的有效性相同,即A射击的一颗子弹击中B的概率与乙射击的子弹击中甲的概率相同。军队的伤亡只与有效功有关,由于AB火力所做的有效功都需要在功的基础上乘以相同的系数。即对于等式1.1.2.3兰切斯特第二法则的动能定理阐释

中的1.1.2.3兰切斯特第二法则的动能定理阐释1.1.2.3兰切斯特第二法则的动能定理阐释同时乘以相同系数后又可以约去,所以可以忽略。

 

增加有效功包括增加敌人被击中的概率和减少自己被击中的概率。

1.1.2.3.5 近距离作战本身的区别与第二法则使用条件

近距离作战也分很多种,并不是所有的近距离作战都可以使用兰切斯特的第二法则。以枪战为例,A军,B军使用相同的枪支进行战斗。A军的兵力数为4000,而B军为1000。两军每次派100人进行近距离枪战,当100人阵亡后,再换下一批,直到其中一方全部阵亡为止。显而易见,最终B军全部阵亡,A军剩余3000人。为什么此时不能使用兰切斯特第二法则而是使用第一法则呢?那是因为两军没有同时将全部兵力投入战斗,对于A军来说没有产生协同的效应。再比如白刃战,A军的4000人与B军的1000人同时投入战斗,由于阵型或地理的原因,A军只能有1000人与B军的1000人进行战斗,则最终A军剩3000人,B军全部阵亡。而此时A军已经全部投入战斗而不能使用第二法则的原因是因为不是A军的所有的都有效参加战斗了。在白刃战时,由于只能进行近身肉搏,武器的覆盖区域完全不如枪支,此时要产生协同效应就是尽可能的在宽广的地方作战,保证所有兵力有效参加战斗。所以使用兰切斯特第二法则有两个条件:

1)所有兵力同时参加战斗。

2)所有兵力一直有效参加战斗。


阅读全文
0 0
原创粉丝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