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茶事典——【红碎茶】

来源:互联网 发布:淘宝折扣网有哪些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5/01 01:08
红碎茶是国际茶叶市场的大宗产品,目前占世茶叶总出口量的80%左右,有百余年的产
制历史,而在我国发展,则是近30年的事。

印度是红碎茶生产和出口最多的国家。1835年印度阿萨姆开始种茶,茶种是由我国进口
的,中国专家还曾前往指导种茶制茶方法,传授手工制茶方法,其中包括小种红茶的生
产技术。后来简化制造程序,取消锅炒,改为发酵、烘焙,生产类似我国工夫红茶的产
品。自1874年W.S.莱尔(W.S.Lyle)发明第一台揉捻机后,1876年乔治﹒里德(GeorgeRel
d)又发明了切茶机.将条形茶切成短小而细的碎茶,红碎茶则正式出现。再经近百年的
发展,各种新的机具不断发明,相应的工艺技术不断出现,各类制法大致确定,产品花
色基本定型,消费的习惯已经形成,使红碎茶成了全球性的大宗饮料。

红碎茶按制法分为传统制法和非传统制法两类。非传统制法又分为洛托凡(Rotorvane)制
法、C.T.C制法、莱格制法和L.T.P制法几种。各类制法的产品品质风格各异,但红碎茶
的花色分类,及各类的外形规格基本一致。红碎茶分叶茶、碎茶、片茶、末茶四种花色
规格。叶茶类外形成条状,要求条索紧结,颖长,匀齐,色泽纯润,有金毫(或少或无金
毫)。内质汤色红艷(或红亮),香味鲜浓有刺激性,按品质分为“花橙黄白毫”(Flower
yOrangePekoe,简称F.O.P)和“橙黄白毫”(O.P)两个花色。碎茶类外形呈颗粒状,要求
颗粒重实匀齐,含毫(或无毫),色泽乌润,内质汤色红浓,香味鲜爽浓强,按品质分“
花碎橙黄白毫”(FloweryBrokenOrangePokoe简称F.B.O.P)、“碎橙黄白毫”(B.O.P)、
碎白毫(B.P)等花色。片茶外形呈木耳形片状,要求尚重实匀齐,汤红亮香味浓爽,按品
质分“花碎橙黄白毫屑片”(FloweryBrokenOrangePekoeFanning简称F.B.O.P.F)、“碎
橙黄白毫屑片”(B.O.P.F)、“白毫屑片”(P.F)、“橙黄屑片”(O.F)和“屑片”(F)等
花色。末茶(Dust,简称D)外形呈砂粒状,要求重实匀齐,色乌润,内质汤色红浓稍暗,
香味浓强微涩。以上四类,叶茶中不能含碎片茶,碎茶中不含片末茶,末茶中不含茶灰
,规格清楚,要求严格。

我国红茶的碎片茶出口早已有之。即在工夫红茶加工过程中,由于筛切工序,自然产生
的芽尖、片末茶,经筛分整理为芽茶(Sifiting,如祁芽、宁芽等),碎茶(Brokentea),
副茶有花香,茶末及茶梗等。1958年,中央商业部、外贸部联合湖南采购厅、湖南农学
院等单位,在湖南安化采用传统制法试制红碎茶一举成功,为我国发展红碎茶生产开创
了先例。1964年对外贸易部、农垦部、农业部等,根据国际贸易的需要,决定并发文在
云南?海、广东英德、四川新胜、湖北芭蕉、湖南瓮江、江苏芙蓉六个茶场(厂)布点,开
始大规模试制,同时红碎茶专用机械、制造技术、品质规格等也逐步形成体系,为我国
发展红碎茶生产奠是了坚实的基础C1967年,外贸部根据国际市场对红碎茶品质规格的要
求,结合我国广大茶区的具体情况,制定并颁发了四套红碎茶加工统一标准样,供各地
区对照标准加工和验收之用。第一套样适用于云南省采用云南大叶种生产的红碎茶,计
17个花色,设17个标准样。第二套样适用于广东、广西、四川等地除云南大叶种以外的
大叶种红碎茶,共计11个花色,设11个标准样。第三套样适用于贵州、四川、湖北、湖
南部分地区中小叶种制成的红碎茶,共计19个花色,设19个标准样。第四套样适用于浙
江、江苏、湖南等小叶种生产的红碎茶,共计16个花色,设16个标准样。1980年中国土
畜产进出口总公司根据出口需要和国内转子、C.T.C制法的发展所引起品质上的变化,在
维持原有品质水平的基础上,对四套样进行了简化改革,第一套样由17个样改为8个标准
样,第二套样由11个改为7个标准样,第三套样由19个改为7个标准样,第四套样由16个
改为6个标准样。

近30年来,我国红碎茶生产遍及全国各主要茶区,各种制法的红碎茶均有生产,现将我
国几种主要制法红碎茶的品质特征介绍如下:

(1)传统制法红碎茶

指按最早制造红碎茶的方法,即萎凋后茶坯采用“平揉”、“平切”,后经发酵、干燥
制成的。这种制法产生叶茶、碎茶、片茶、末茶四种产品,各套花色品种齐全。碎茶颗
粒紧实呈短条状,色泽乌黑油润,内质汤色红浓,香味浓度好,叶底红匀。该类产品外
形美观,但内质香味刺激性较小,因成本较高,质量上风格难于突出,目前我国仅很少
地区生产。

(2)转子制法红碎茶

是指在揉切工序中使用转子机切碎的红碎茶。我国转子机制法系于70年代先后在广东英
德、江苏芙蓉等地率先采用的,英德仿照洛托凡机制成首批转子切茶机,制出我国策一
批转于型红碎茶,江苏芙蓉参照绞肉机原理制成的转子切茶机相继问世。制法上均系先
平揉后切碎,后来卧式揉捻机出现,部分厂(场)联装成自动流水线。将萎叶进卧式揉捻
机“打条”,再经转子机切碎,避免平面揉捻机不利联装的缺点。该法所制的红碎茶,
亦生产叶茶、碎茶、片茶、末条四类产品。其中碎茶外形紧卷呈颗粒状,重实匀齐,色
泽乌润或棕黑油润,内质汤色浓亮,香味浓较鲜,具有较强的刺激性,叶底匀齐红亮。
该茶除具有外形美观和色泽乌润的优点外,内质浓强度较传统红碎茶好,而且成本较低
。现我国大部分国营茶场茶厂都按此法生产。洛托凡制法属此类。

(3)C.T.C制法红碎茶

是指揉切工序采用C.T.C切茶机切碎制成的红碎茶。C.T.C切茶机(CrushingTearingCurl
ing)系英国W.麦克尔彻(W.Mckercher)于1930年发明的一种切茶机,1959年引进两台,因
缺少配套机械,未能制成正式C.T.C产品。1982年海南岛南海茶厂引进整套C.T.C制法的
机械,正式开始我国C.T.C红碎茶的生产。7D年代末和80年代初期,我国开始制造C.T.C
类机,但尚未能大面积地推广。C.T.C制法红碎茶无叶茶花色。碎茶结实呈粒状,色棕黑
油润,内质香味浓强鲜爽,汤色红艷,叶底红艷匀齐,是国际卖价较高的一种红茶。

(4)L.T.P制法红碎茶

是指用劳瑞式(LaurieTeaProcesser)的锤击机切碎的红茶。L.T.P茶机的结构,主要由机
芯、机座和传动三部分组成。机芯上装有转盘和9组刀片、31组锤片,每组刀、锤片均为
4块,共160块,机芯主轴以2300转/分的高速旋转进行锤切作业。当萎凋叶进入机腔破
碎区后,受40组刀锤片强烈的锤切而被击成粉末状,并在机腔内旋转形成胶结颗粒后喷
出机腔。L.T.P茶无叶茶。碎茶颗粒紧实匀齐,色泽棕红,欠油润,中低档茶显枯滞。香
味鲜爽欠浓强,叶底红艷细匀,漂水时,散成细小粉末。

1980年中国土畜产进出口公司从国外进口两套L.T.P机具,分别在湖南瓮江、广西百色进
行试制,瓮江茶厂根据L.T.P茶内质浓强度上存在的缺点,采用L.T.P机下机后进C.T.C,
再经撕、压、挤的作用,增加碎片中细胞破损程度。成品在内质香味的浓强度方面有较
明显的提高,外形颗粒茶增多,色泽上略有改善。L.T.P加C.T.C制法的红碎条质量佳,
“中和性”,较传统制法的红碎茶售价提高20─30%,出口换汇成本降低10%以上,但
由于国内总量不多,难于形成批量,同时又因色泽棕褐不清,不利拼和,因而目前未能
得到大面积推广。
原创粉丝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