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MP项目管理知识体系——第七章 项目成本管理

来源:互联网 发布:linux下创建多级目录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6/05 17:13

1、 定义

     为使项目在批准的预算内完成而对成本进行规划、估算、预算、融资、筹资、管理和控制的各过程,从而确保项目在批准的预算内完工。

     包含两方面内容:项目的每项工作需要多少成本、整个生命周期中的每个阶段需要多少成本(两者计算出来的项目总成本应该是相等的)。

2、实现过程

     规划过程组:规划成本管理、估算成本、制定预算

     监控过程组:控制成本

2.1 规划成本管理

      定义:为规划、管理、花费和控制项目惩成本而制定政策、程序和文档的过程。

      输入:项目管理计划、项目章程、事业环境因素、组织过程资产

     工具与技术:专家判断、分析技术、会议

      输出:成本管理计划(没有单独列一个过程)

2.2 估算成本

      定义:对完成项目所需资金进行近似估算的过程。

      输入:成本管理计划、人力资源管理计划、范围基准、项目进度计划、风险登记册、事业环境因素、组织过程资产

      工具与技术:专家判断、类比估算、参数估算、自下而上估算、三点估算、储备分析、质量成本、项目管理软件、卖方投标分析、群体决策技术

      输出:活动成本估算、估算依据、项目文件更新

      类比估算与自下而上估算的比较:

             类比估算:

                    优点:不需要详细的信息,可在项目早期进行;耗时少,比较快,花费少;体现管理层的意图;容易决定整个项目的成本。

                    缺点:准确性较差;需要相当程度的经验;容易导致过分紧张的估算;项目各部分之间形成不合理的竞争。

             自下而上估算:       

                    优点:准确性较高;团队成员亲自估算,有利于估算的执行;为项目成本监控提供基础;基于项目的实际情况。

                    缺点:需要有详细的信息,只有在项目工作分解结构完成后才能进行;工作量大,耗时多;容易夸大估算。

2.3 制定预算

        定义:汇总所有单个活动或工作包的估算成本,建立一个经批准的成本基准的过程。

        输入:成本管理计划、范围基准、活动成本估算、估算依据、项目进度计划、资源日历、风险登记册、协议、组织过程资产

       工具与技术:成本汇总、储备分析、专家判断、历史关系、资金限制平衡

       输出:成本基准、项目资金需求、项目文件更新

       成本预算包括成本基准和管理储备,成本基准包括应急储备和项目成本。

       成本基准:经批准且按时间段分配资金的完工预算(BAC);用来测量和监控项目总体成本绩效;通常用S曲线表示。

2.4 控制成本

       定义:监督项目状态,以更新项目成本,管理成本基准变更的过程。

        输入:项目管理计划、项目资金需求、工作绩效数据、组织过程资产

       工具与技术:挣值管理、预测、完工尚需绩效指数、绩效审查、项目管理软件、储备分析

        输出:工作绩效信息、成本预测、变更请求、项目管理计划更新、项目文件更新、组织过程资产更新

        挣值管理:(EMV  earned value management)

                 综合考虑项目范围、成本与进度指标。针对每个工作包和控制账户,计算并监测一下三个指标:

                           PV (计划价值) =  计划要完成的工作量  X  预算单价    说明:PV的总和有时被称为绩效测量基准(PMB)。项目的总计划价值又被称为完工预算(BAC)。

                           EV  (挣值)= 实际已经完成工作量  X  预算单价

                           AC(实际成本)= 实际已完成工作量 X 实际单价

                 成本绩效和进度绩效相关指标:

              

        

         挣值管理完工规则:50/50规则  80/20规则  0/100规则                    

         预测

                完工预算:BAC  Budget at completion 

                完工估算:EAC  Estimate at completion

                完工尚需估算:ETC  Estimate to completion

                完工偏差:VAC  variance at completion= BAC - EAC (>0 表成本节约,反之超支)     

                假定将按单价完成ETC,项目将不会出现类似偏差:ETC = BAC - EV      EAC = AC + (AC - EV)

                假设当前CPI完成剩余工作,今后项目将按现在的偏差情况发展下去:ETC = (AC - EV) CPI        EAC = AC + (BAC - EC)/CPI = BAC/CPI

                全新估算,原有假设和预算不再适用:ETC = 自上而下的ETC    EAC = AC + 自上而下的ETC

                当前偏差已发生,而又必须按期完工,假设SPI和CPI将同时影响未来ETC工作,在这种预测中,需计算一个由CPI和SPI综合决定的效率指标,并假设今后项目按该效率指标完成  CPI *SPI的结果又称“关键比率(CR)”      ETC = (BAC - EV)/(CPI *SPI)  EAC = AC + (BAC - EV)/(CPI * SPI)

       完工尚需绩效指标(TCPI):完成剩余工作所需的成本与剩余预算之比

                如果未来必须按原定预算BAC完成:TCPI = (BAC - EV)/(BAC - AC)

                如果未来按新EAC完成:TCPI = (BAC - EV)/(EAC - AC)

3、补充概念

3.1 收益递减规律:投入不会与收入成正比例关系。

3.2 边际分析:假设投入持续增加,分析单位投入所能带来的单位产出。

3.3  学习曲线:随着经验的增加,工作会更有效率从而导致成本减低。

3.4 成本类别

      直接成本:可以直接记录某项目的成本。

      间接成本:不能直接计入某项目而需要在几个项目或该项目与职能业务之间进行分摊的成本。

      固定成本:不会随生产量或工作量的变动而变动。

      可变成本:随着生产量或工作量的变动而变动。 

      机会成本:因为选择一个项目二必须放弃另一个项目,另一个项目可以带来的利益就是被选择项目的机会成本

      沉没成本:任何已经发生的成本,与是否合理无关。

3.5 资产折旧

      直线法(年限平均法):年折旧额 = (原值 - 残值)/ 使用年限   (享有税收优惠少)

      双倍余额递减法: 年折旧额 = (原值 - 累计折旧) * (2 / 预计的折旧年限)

                                   最后两年年折旧额 = (原值 - 累计折旧 - 残值)/ 2   (享有税收优惠多)

      年数总额法:年折旧额 = (原值 - 残值)* 尚可使用年数 / 年数总和   年数总和 =  n(n + 1) (居中)

3.6 财务技术

      净现值法NPV(Net Present Value):按一定的折现率将各年净现金流量折现到同一时点的现值累加值(收入的现值减去支出的现值)。

      内部收益率IRR (Internal Rate ofReturn)项目现金流入量现值等于现金流出量现值时折现率,即净现值为零时的折现率

      投资回收期(Payback Period):,需要多长时间吧项目投资收回来,即现金流为零的时间。

      投资回报率ROI(Return on Investment):考虑了回收期后的情况,项目投产后的年均运营利润与项目投资额之比

      收益成本比率BCR(Benefit-Cost Ratio):投资一个项目预期收益除以预期成本。

      保本点分析(Break-Even Analysis)

3.7 资金的时间概念:

      等值计算

      现值:某笔未来现金数在今天的价值。

      将来值(终值):某笔现在现金数在未来的价值。  

 

 

     

原创粉丝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