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失去做事的动力,怎么办?】…

来源:互联网 发布:get json cookie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4/30 13:43

【孩子失去做事的动力,怎么办?】给每件事寻找正面意义。

君皓开口闭口都是「意义」二字。那像个筛选门槛,只要眼前的事情未达到他所定义的意义标淮,便一概被刷下去。即便那是件非做不可的事,还是会被君皓打入冷宫。

「意义、意义、意义,君皓你倒是好好跟我说清楚,你那意义怎么来的?」妈妈已经受不了君皓的这番说词,甚至认为这是他在合理化逃避做事的藉口。

 「就是因为找不到,我才会说做这件事情没有意义!」君皓理直气壮地说著。

 「等等,君皓,我看你根本不知道意义是什么,只是在绕圈圈罢了。」

 「妈妈,有没有意义是每个人很主观的经验,怎么能强迫我说?」

「君皓,我可不是在强迫你喔!既然你强调意义这件事,那你就要好好地说服我。」


君皓一时语塞,脑海裡找不到适当的语彙来组织他所要表达的想法。或许,有的是心裡的一种感受。没错,很直觉式的感受,无法用言语来形容。


「好,没关系。既然我交代你的事,你都以『没意义』来拖延和回绝,那请你好好举个例子,你以前做过哪些事情是你认为有意义的?」妈妈一副洗耳恭听的态势,让君皓感到一股热浪即将从眼前席卷而来。


这问题考倒了君皓,也因为一时无法反驳,而被妈妈视为强词夺理,让君皓感到既羞愧又委屈。


「我说的意义,就是……就是……做那些事到底要干么?」君皓勉强凑出一些字句,妈妈当然不买单。


 「要干么?你问我写作业、预习考试要干么?整理书包要干么?那,玩3C要干么?你倒是给我好好说清楚。」


显然君皓虽在嘴上挂了意义两个字的大招牌,却少了具体的意义「说明书」。难怪妈妈总是觉得君皓这孩子只是用「意义」在逃避,而深深不以为然。


意义在哪裡?这将是君皓接下来的一大功课,他得好好找到意义,才能摆脱拖延的坏习性。

 
【孩子拖延,心理师这么说:对事物进行拆解】


我们往往会对某些事情感到厌恶、不想去接触,这很正常,但在现实生活与学习过程中,有太多事务是即使我们不喜欢还是得去做的。


面对一件不喜欢但必须完成的事情,该如何破解自己的心魔?关键就在于,重新整理自己和眼前这件事情的「关系」。


如果要让孩子在解决一件事情时更加顺手,不妨让他试著重新拆解完成这件事的步骤,再针对每个细节仔细思考:我该如何克服眼前的状况,并找出它的意义?

 
【寻找意义所在】


拖延,有时是因为对眼前这件事抱持反感、厌恶与排斥心态,或者过去有某些不愉快的经验。当然,也可能是出于认为那件事没有做的意义或价值—我们总是能轻易地说服、暗示自己,做某件事情没有价值,无论这样的「价值否定」是否经过我们细细评估。


若孩子出现价值否定的情况,请试著引导他调整看待事情的角度。


我们可以从旁观察孩子在面对某件事情时是如何解释的,他如何判断这件事情对自己的意义?这些都与孩子看待事物的想法有所关联。有时孩子不想著手解决,只是因为他觉得这些事情和自己无关,或因为感到厌恶而不想去碰触。


当孩子抱怨某件事对自己没有意义时,让他自行找出这件事情对自己的正面解释,以及跟自己有关的十种意义,并将它们一一条列下来。甚至可以明确地说出来。而家长在孩子脑力激盪的过程中,请别加以批判,让他自行创造新的意义。

 

【找出乐趣所在】


有些孩子提不起劲去做某件事,很大原因是因为认为做这件事情是没有意义、没有价值的,甚至是因为他完成不了那件事。也许他会说:「做这件事情要干么?好无聊!」但有些事情就像上学、读书、考试、写作业一样,都是无法逃避,终究得面对的。


【当孩子面对该做的事情却提不起劲,便很容易脱口说出「我没兴趣!」这时,不妨带领他练习从中找出乐趣】。


把事情归因于他人,自己总是能少些压力,毕竟千错万错都是别人的错。然而,这样的想法虽能为孩子本身减轻压力,但进步幅度也将大大受限,因为他从不认为自己需要做出什么改变。


举例来说,孩子常常会抱怨某些科目的老师上课很无聊,但除非有机会能选择其他老师,或原来的老师改变上课模式,否则是无法改变现状的,而这些决定权通常都不在自己手中。如果这堂课就是非上不可呢?这时,只能从自己开始改变,从课堂上寻找乐趣、找出对自己的意义和价值所在。


下回,当孩子说出「我对数学没兴趣,做这些题目要干么?」这样负向的语言,让他试著进行如下的正向翻转吧:


「或许,数学本来就有一些挑战。我可以藉这个机会了解自己的能力在哪裡,也学著解决数学这个问题,感受一下面对困难时我可以如何去化解。这有助于我未来在生活、成长过程中,遇到状况时能有点心理淮备。」

 「遇到困难的数学,让我来试著分析问题的症结点到底在哪裡。」

 「遇到这样的问题,我该如何求助、如何解决问题?」

 「或许我对数学兴趣不大,但是它让我能具备一些基本的思考、逻辑、分析和判断的能力。」

 
【自行定义价值】


只要能找到每件事情对自己的价值,就会让我们有继续做下去的动力。因此,我们也可以让孩子从他以前主动著手的事情开始,告诉我们这件事对他的价值、意义在哪裡。从中了解能吸引他去做的动机,并思考是否能将这些动机複製在他不想面对的事情上。


当孩子抱怨:「我就是找不到意义在哪裡!」别忘了提醒他重新赋予眼前每件事情的意义。再次强调,一件事情的意义是由我们自己去定义的。


关于事情是否有其价值,其实是很主观的想法,如果眼前这件事情是非做不可、逃避不了的,那么改变自己的想法将是关键。

 

【避免日有所思,夜有所梦】


我自己过去也常常犯了拖延大忌。有些报告或纪录,明知当下马上完成会是最有效率的,我却只是把它摆著、积著,压根儿不想去碰。甚至明明答应了对方隔天一早要交报告,却还是心想:「先睡一下,半夜再起来把报告完成。」然后因为梦见报告而惊醒。


即便不愿面对,心裡还是很清楚,那件事情还在等著自己去完成。而且随著时间一天一天过,日复一日的拖延也将使被承诺的人对我们产生不信任。在那段时期裡,我非常厌恶这样拖延、违反承诺的自己,那往往会让我的心情不太美丽。


我常开玩笑地跟负责收报告的老师说:「该交报告却还没完成的时候,我就常常梦见你。」这种梦,其实会让人又惊吓又尴尬。有意思的是,报告一交出去,那位老师就会从我梦中消失。这果真是「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呀!心裡的负担有多重,可想而知。


孩子,你想做噩梦吗?还是乖乖把事情做完吧!


(王意中《戒掉孩子的拖延症》)

阅读全文
0 0
原创粉丝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