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大公约数问题

来源:互联网 发布:微信淘宝链接 跳转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6/06 04:22
问题:最大公约数问题 
写一个程序,求两个正整数的最大公约数。如果两个正整数都很大,有什么简单的算法吗? 
例如,给定两个数1 100 100 210 001,, 120 200 021,求出其最大公约数。 求最大公约数是一个很基本的问题。早在公元前300年左右,欧几里得就在他的著作《几何原本》中给出了高效的解法———辗转相除法。辗转相除法的原理很聪明也很简单,假设用f(x,y)表示x与y的最大公约数,取k=x/y,b=x%y,则x=k*y+b,如果一个数能够同时整除x和y,则必能同时整除b和y;而能够同时整除b和y的数也必能同时整除x和y,即x和y的公约数与b和y的公约数是相同的,其最大公约数也是相同的,则有f(x,y)= f(y, x%y) (x>=y>0),如此便可把原问题转化为求两个更小数的最大公约数,直到其中一个数为0,剩下的另一个数就是两者最大的公约数。辗转相除法更详细的证明可以在很多的初等数论相关书籍中找到,或者读者也可以试着证明一下: 
示例如下: 
f(42,30) = f(30,12) = f(12,6) = f(6,0) = 6 
解法一 
最简单的方法,就是直接用代码来实现辗转相除法。从上面的描述中,我们直到,利用递归就能够很轻松地把这个问题完成。 
具体代码如下: 
int gcd(int x, int y) { 
return (!y) ? x : gcd(y, x%y); } 
 
解法二 
在解法一中,我们用到了取模运算。但对于大整数而言,取模运算(其中用到除法)是非常昂贵的开销,将成为整个算法的瓶颈。有没有办法能够不用取模运算呢? 
采用类似前面辗转相除法的分析,如果一个数能够同时整除x和y,则必能同时整除x-y和y;而能够同时整除x-y和y的数也比能同时整除x和y,即x和y的公约数与x-y和y的公约数是相同的,其最大公约数也是相同的,即f(x,y)= f(x-y,y),那么就可以不再需要进行大整数的取模运算,而转换成简单得多的大整数的减法。 
在实际操作中,如果x<y,可以先交换(x,y)因为(x,y)=(y,x),从而避免求一个正数和一个负数的最大公约数情况的出现。一直迭代下去,直到其中一个数为0。 
示例如下: 
f(42,30) = f(30,12) = f(12,18) = f(18,12) = f(12,6) = f(6,6) = f(6,0) = 6 解法二的具体代码如下所示: 
BigInt gcd(BigInt x, BigInt y) { 
if(x < y) 
return gcd(y, x); if(y == 0) 
return x; 
else 
return gcd(x-y, y); 

  
代码中的BigInt是读者自己实现的一个大整数类(所谓大整数当然可以是成百上千位),那么就要求读者重载该大整数类中的减法运算符“—”,关于大整数的具体实现这里不再赘述,若读者只是想验证该算法的正确性,完全可使用系统内建int类型来测试。 
这个算法,免去了大整数除法的繁琐,但是同样也有不足之处,最大的瓶颈就是迭代的次数比之前的算法多了不少,如果遇到(10 000 000 000 000 , 1)这类情况,就会相当地令人郁闷了。 
 
解法三 
解法一的问题在于计算复杂的大整数除法运算,而解法二虽然将大整数的除法运算转换成了减法运算,降低了计算的复杂度,但它的问题在于减法的迭代的次数太多,那么能否结合解法一和解法二从而使其成为一个最佳的算法呢?答案是肯定的。 
从分析公约数的特点入手。 
对于y和x来说,如果y=k*y1,x=k*x1。那么有f(y , x) = k*f(y1 , x1)。 另外,如果x = p*x1,假设p是素数,并且y%p!=0(即y不能被p整除),那么f(x, y) = f(p*x1,y) = f(x1 , y)。 
注意到以上两点之后,我们就可以利用这两点对算法进行改进。最简单的方法是,我们直到,2是一个素数,同时对于二进制表示的大整数而言,可以很容易地将除以2和乘以2的运算转换成移位运算,从而避免大整数除法,由此就可以利用2这个数字来进行分析。 
取p = 2 
若x,y均为偶数,f(x , y) = 2*f(x/2 , y/2) = 2*f(x>>1 , y>>1) 若x为偶数,y为奇数,f(x , y) = f(x/2 , y) = f(x>>1 , y) 若x为奇数,y为偶数,f(x , y) = f(x , y/2) = f(x , y>>1) 
若x,y均为奇数,f(x , y) = f(y , x-y),那么在f(x , y) = f(y , x-y)之后,(x-y)是一个偶数,下一步一定会有除以2的操作。 
因此,最坏情况下的时间复杂度是O(log2(max( x, y)))。 考虑如下的情况: 
f(42 , 30) = f(101010 , 11110)  二进制表示         = 2*f(10101 , 1111)         = 2*f(1111 , 110)         = 2*f(1111 , 11)         = 2*f(1100 , 11)         = 2*f(11 , 11)         = 2*f(0 , 11) 
        = 2*11         二进制11就是3         = 6 
根据上面的规律,具体实现代码如下所示: 
bool IsEven(BigInt m) { 
if(m % 2 == 0) 
return true; else 
return false; 
}  
BigInt gcd(BigInt x, BigInt y) { 
if(x < y) 
return gcd(y, x); if(y == 0) 
return x; else { 
if(IsEven( x )) { 
if(IsEven( y )) 
return (gcd(x >> 1, y >> 1) << 1);     // 2*gcd(x>>1, 
y>>1) 
else 
return gcd(x >> 1, y); 
} Else { 
if(IsEven( y )) 
return gcd(x, y >> 1); else 
return gcd(y, x - y); 
} } } 
BigInt见解法二中的解释,IsEven(BigInt x) 函数检查x是否为偶数,如果x为偶数,则返回true,否则返回false。 

解法三很巧妙地利用移位运算和减法运算,避开了大整数除法,提高了算法的效率。程序员常常将移位运算作为一种技巧来使用,最常见的就是通过左移或右移来实现乘以2或除以2的操作。其实移位的用处远不止于此,比如求一个整数的二进制表示中1的个数问题和逆转一个整数的二进制表示问题等,往往让人拍案叫绝。


其实这三种方法的思想是相同的,将问题缩小化,逐渐把数据缩小使问题越来越简单以求得最终结果,解法一是用取余,解法二是做差,解法三是移位,其本质思想其实是一样的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