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做正常的傻瓜》读书笔记

来源:互联网 发布:现金流量表模板有数据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4/30 08:09

C1:10元等于两个5元吗 - 心理账户对行为的影响

C2:你买过没用的东西吗 - 交易偏见

C3:坚持到底一定是胜利吗 - 沉没成本误区

C4:你有自知之明吗 - 过于自信

C5:你会习以为常吗 - 适应性偏见

C6:存银行还是买股票 - 风险决策

C7:损失100元和得到100元,哪个对你影响更大 - 损失规避

C8:损失100元和没有得到100元,哪个让你更痛心 - 忽视未得利益

C9:谈判中应该让对方先开价吗 - 定位调整偏见

C10:你的孩子会长多高 - 违背概率规律

C11:多一定比少好吗 - 联合评估与单独评估

C12:抓住老鼠的一定是好猫吗 - 结果偏见

C13:钱越多越幸福吗 - 财富与幸福

C14:选择越多越幸福吗 - 选择与幸福

 

C1:个人和家庭在进行评估,追溯经济活动时会有一系列认知上的反应,通俗说来就是人的头脑里有一种心理账户,人们把实际上客观等价的支出或者收益在心理上却划分到了不同的账号中。正常的傻瓜在心里对每一个硬币并不是一视同仁的,而是视它们来自何方,去往何处而采取不同的态度。

C1:心理账户的存在不仅影响我们的投资决策,也会对日常生活中的种种消费决策产生意想不到的影响。正常的傻瓜通常倾向于把赢来的钱消费掉,而把赚来的钱存起来。

C1:正常的傻瓜通常在得到一大笔收入的时候不愿意花钱,而在得到一笔比较小的收入时,反而容易把这笔钱花光。

C1:不做正常的傻瓜,你应该明白,钱是等价的,不应该将同样的钱人为的打上不同的记号,而要对不同来源,不同时间和不同数额的收入一视同仁。

 

C2:正常的傻瓜通常在交易中会受到无关参考值的影响,过多考虑参考价格和商品实际价格之间的差额。

C2:不做正常的傻瓜,你应当只考虑商品能够给你带来的真正效用和你为此所付出的成本。(比如说,贪便宜买一些自己实际不需要的东西,在大商场容易出更多的钱买同等效用的商品)

C2:正常的傻瓜在消费时,通常更加关注优惠的比例而不是优惠的绝对值。不做正常的傻瓜,你应该仅仅考虑你能得到的优惠数额以及你为此需要付出的成本。

 

C3:正常的傻瓜往往受到沉没成本的影响而做出欠理性的决策。

C3:不做正常的傻瓜,你应该仅仅考虑某件事情本身的成本和收益,不需要也不应该考虑已经付出的成本。

C3:正常的傻瓜往往会因为不愿意承认错误,以及把同样的投资根据结果打上不同的标签,而陷入沉没成本误区。

 

C4:造成过于自信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人们很难想象事情会以什么样的方式发展。由于我们不能预见事情可能的各种发展方向,就会对我们所知道的事情将来可能的发展过于自信。

C4:证实偏见也是导致过于自信的因素之一:只关注和自己观点一致的证据,而不关注也不收集和自己的观点相抵触的证据。

C4:在鼓励士气,鼓舞斗志的时候,我们应该充分自信。而在具体行事时,我们应该谨慎而有自知之明,做好充分准备。

 

C5:适应性偏见指的是人们常常低估了自己的适应能力,从而高估某些事情在一段时间之后对自己的影响。

C5:人们常常以为,改善了物质条件会带来永久的快乐,其实不然,人们很容易对物质性的东西产生适应性。

C5:有三类东西难以适应:极端的东西(比如说从120搬到100平米的房子,可以很快适应,但如果搬到了只有20平米的房子,就会很难适应了),人际比较(和别人比较会产生的不幸福感,很难消除),变化(比如一会儿有,一会儿没有的噪声很难适应。再比方说,男朋友长得丑可以适应,但如果脾气不好,就会难以适应)

C5:正常的傻瓜往往忽视了适应性效应,对物质性的东西看的太重。不做正常的傻瓜,你应该意识到自己对物质的东西的适应性,多花点钱在和精神有关的东西上)

 

C6:一个理性的决策者应该是风险规避的,因为钱越多,增加一元钱可以带来的满足感越少。

C6:在得到的时候,正常的傻瓜和理性决策者一样,都是风险规避的。在失去的时候,理性的决策者是风险规避的,而正常的傻瓜确实风险喜好的。

C6:理性的决策者对得失的判断不受参考点的影响,而正常的傻瓜对得失的判断往往根据参考点决定。这个规律其实很普遍,不管是在管理,还是在教育,谈判等方面,低标准的目标往往使人谨慎行事,高标准的目标往往使人敢于冒险。比如说,如果知道90%的可能达不到标准,人们会铤而走险,碰碰运气。

 

C7:相同一样东西,人们失去它所经历的痛苦要远大于得到它所带来的快乐。

C7:正常的傻瓜对于同一样东西,往往在得到它的时候觉得不怎么值钱,而一旦拥有后再要放弃时,就会感到这样东西的重要性,索取的价格要高于不拥有时购买它愿意支付的价格。比如说商场推出的’包退‘活动,其实很少有人会在购买后再退回去。

C7:把一件事描述成‘得’或者‘失'可有效改变人们的选择。譬如说退房时,服务员说’检查一下顾客有没有落下的东西’,比说‘检查一下酒店有没有丢东西’要好得多

 

C8:正常的傻瓜往往注意到了一般意义上的损失,却对未得利益不够敏感。

C8:正常的傻瓜经常由于忽视未得收益而对知识产品和物质产品持有不同的态度。

 

C9:不管是判断一个人还是一件事情,你对其第一印象就是一种可以定位的‘锚’,一旦定下来,后面接收的信息常常会受到这个‘锚’的印象,而且很多情况下你是没有察觉的。即使你会尽量根据新的信息来调整自己的判断,但这种调整往往不充分。所以出价时,应该先出一个高价,对方根据‘定位效应’往往不会把价格压得特别低。

 

C10:正常的傻瓜在做决策时,总是一看到某个信息很具有代表性就主观地认为这个信息正确的可能性很大。

C10:正常的傻瓜对越明显,越突出,越容易搜寻,越容易想像的东西印象越深刻,所以就以为他们占得比例比较大。

 

C11:在单独评估中,有些特征是容易评价的(比如有无破绽),有些特征是难以评估的(比如词条数目),人们往往会去关注那些容易评价的因素。在联合评估的时候,由于可以互相比较,所有的特征都是容易评价的。但是,在单独评估的时候,人们会被那些容易评价的特征所影响而做出欠理性的决策,而很多情况下难以评价的特征对评价人来说更有价值。

C11:在单独评估时,正常的傻瓜往往会受到极端个别案例的影响,而忽视基于大样本的更科学可靠的统计数据。

C11:比较原则:(1)如果我比竞争对手强,应该争取被联合评估 (2)如果我比竞争对手弱,应该避免被联合评估 (3)如果我和竞争对手都强,则应避免联合评估 (4)如果我和竞争对手都弱,应该争取被联合评估 (5)如果在难评价特征上我强于对手,但在易评价特征上不如对手,则应争取被联合评估 (6)如果在难评价特征上我不如对手,而在易评价特征上强于对手,则应该避免被联合评估。

 

C12:正常的傻瓜有后视偏见,在事后以为自己事先就可以预测到事情的结果,而事实往往并非如此。

 

C13:幸福准则:(1)好事一起享受不如分开享受 (2)坏事分开忍受不如一起忍受 (3)大好事小坏事分开经历不如一起经历 (4)大坏事小好事一起经历不如分开经历 (5)好事晚说不如早说 (6)坏事早说不如晚说 (7)静止的好事不如变动的好事 (8)变动的坏事不如静止的坏事

 

C14:幸福准则:(9)小奖不如不奖 (10)小罚不如不罚 (11)好事有选择不如无选择 (12)坏事没选择不如有选择 (13)大中之小不如小中之大(比如说400块钱的围巾比500块的羊绒大衣要好) (14)送礼物,有用的不如无用的。不能送吃的,因为吃完了就不记得你送的礼物了...汗(15)说要的不如想要的,可以送些对方平时不会买的奢侈品 (16)公开的不如不公开的

原创粉丝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