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读后

来源:互联网 发布:知乎 厦门长庚医院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5/01 12:53

彼得德鲁克的经典管理之作,对于脑力劳动,知识工作者的我们,真的是字字珠玑。书买了很久了,后悔自己之前居然没能静下心来去仔细研读。Better Late Than Never也发现,浮躁的时候,读书是最好的药。倘若一直不断的供给,而忘记了汲取,总有一天会枯竭的,于是虚弱了,人就浮躁了。希望自己能坚持看书,坚持写读后感。

 

书讲的很系统,每个模块都很实用。

 

首先,任何人都可以是管理者,比如管理自己的工作,变得更高效;而一个组织的管理者对于组织运营,尤为重要。而且,这种管理,通过一定的训练是可以学会的,并不是天生的。

时间管理,大块的时间用来思考。集中时间做一件事情,做完再做另一件事情。思考是人和机器最大的不同,重要的决策一般都在深思熟虑之后。做时间记录,单纯凭借记忆来做时间管理,相比真实的记录,还是有很大差距。自己每天花费很多时间在纠结,以及等待上。学习的速度,质量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有效性,对组织的贡献有多大,强调效果。我可以对现在的组织有怎样的贡献呢?

管理者在工作中需要做出影响整体绩效和成果的决策。所以,需要有效性。把事情做对的能力,而不是做对的事情。效率,质量和有效性是不同的。

日本人管理的精髓:见人之所长,用人之所长,容人之所短。

职位设计的涵盖较广且具有挑战性。凡是最能发挥其长处,而且最受到挑战的人,他的工作热情也最高,而且肯定最能有所成就。

用别人的长处,也要充分发挥自己的长处,了解自己的类型,配合习惯来行动。顺应个性,人的性情往往是事情成败的重大关键。管理者的任务,不在于改变人,而在于运用每一个人的才干。要让个人的才智,健康及灵感得到充分的发挥,从而使组织的整体效益得到成倍的增长。

 

要事为先。优先次序的原则:

1. 重将来而不重过去;

2. 重视机会,不能只看到困难;

3. 选择自己的方向,而不能盲从;

4. 目标要高,要有新意,不能只求安全和方便。

 

决策的要素。

1. 要了解问题的性质,是偶然性的还是经常性的?经常性的需要规则和原则性的决策才能解决。

2. 找出问题的前提条件,明确边界条件。

3. 仔细考虑解决问题的正确方案是什么,以及这些方案必须满足的条件,然后在考虑必要的妥协,适应以及让步事项,以期决策能被接受。

4. 决策方案要同时兼顾执行措施,让决策变成可以被贯彻的行动。

5. 执行的过程中重视反馈,以印证决策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有效的决策。

善于利用反面意见,对立的建议和意见可以让人深入思考。有时候不做决策就是最有效的决策。

 

读完一遍,脑子里马上联系到了敏捷二字。软件开发领域一直提倡的敏捷开发,敏捷个人,根本书中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一词应该是一致的。软件开发是很典型的知识工作,每一个知识工作者通过训练都可以成为卓有成效的管理者。通过训练带来的个人提高,是个人的真正发展。

 

对于组织而言,需要个人为其作出贡献。对于个人而言,需要把组织当成实现其人生目标的工具。只有管理者的有效性,才能使这两者相辅相成。这就是企业所追求的共赢。

 

卓有成效,路在脚下。